2019备战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文言句式(含解析)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
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
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
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
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
”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
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
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
”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
子满曰:“吾未知吴道。
”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
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
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
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
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注释:【1】封,大。
【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伯使辞焉A.言辞B.辞赋C.推辞D.告辞②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A.宽厚B.深厚C.丰厚D.醇厚(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逮吴之未定逮奉圣朝B. 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秦王不怿,为一击缶C.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皆以美于徐公D. 而赏始于包胥临溪而渔(3)请用“/”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
(4)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5)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
请阅读此诗,完成①-②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①这首先时候诗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集总集《________》。
②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秦王赋此诗,目的是________。
(6)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
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
(7)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左传》)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平”?(《论语》)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直夜:当夜B.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C. 左,乃陷大泽中。
大泽:大河D.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溃围:突围(2)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中没有词性活用的一项是()A.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 与其骑会为三处(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C. 然今卒困于此D. 汉骑追者数千人(4)把下面出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房宫赋杜牧①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B.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C.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月出于东山之上D.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耳得之而为声,遇之而成色(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宫,“宫”的本义与“室”同,上古时代,就是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
但“宫”与“室”所指范围有广狭之分,“宫”指整所房子包括院墙,“室”指房屋内部。
B. 赋,“赋”是古代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铺叙夸张,讲究文采,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韵散结合,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自己的思想。
C. 四海,古人曾认为九州大地的周围全是海,因此“四海”指天下,指世界各地。
D.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蜀山兀,阿房出。
”极写修阿房宫工程浩大。
一“兀”一“出”,一因一果,亦是一苦一乐。
B. “五步”“十步”极写楼阁众多,“廊腰”“檐牙”极写姿态生动,“各抱”“勾心”极写布局精巧。
C. “几世几年”,写时间之久,“剽掠”写搜刮之厉,“收藏”“经营”“精英”写物品之美,“倚叠如山”写搜刮之多。
D.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四个短语,每个短语中一贵一贱,用这样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弃掷逦迤”,揭露了“六国之人”荒淫奢侈、挥金如土的罪恶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
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
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
天顺元年,擢太仆卿。
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
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
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
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
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
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
母忧归。
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
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
廷议发大军讨之。
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
至永宁,分道进。
信与瑾居中节制。
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
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
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
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明年致仕,逾年卒。
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
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
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
若此,乃有司职耳。
”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2)下列选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B. 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