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节能方向及技术改造
➢ 通过电网优化调度保持发电机组均热耗下降1.2% ➢ 特别说明:近年来投产的30万以上的亚临界机组或超临
界机组,从投产的表现看技术性能指标比较差。特别是 空冷机组,低压缸效率在80%左右,排汽干度大,使冷 源损失增加,高参数的优势被削弱,厂用电高,供电煤 耗高
节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一) 提高低负荷运行的经济性
节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四) 提高锅炉燃用劣质煤燃烧稳定性及燃烧效率
认真做好二次风的调整试验,保持良好的炉 内动力工况,在低负荷时部分二次风档板关小 或关闭,使一部分二次风档板全开,保持炉内仍 有一个能够维持后期混合燃烧的动力工况,也 可以相对的降低炉膛出口氧量,以提高效率。
我们在鸭溪电厂1号炉应用了辐射绝热涂层, 在解决稳燃、提高汽温、降低飞灰上起到了很 大作用,其结果为: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分别 提高15℃以上、飞灰可燃就是最大的环保、是科学界的共识 ➢ 降低火电厂煤耗、油耗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科 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能潜力的基本估计
➢ 通过进一步的技术改造和加强检修技术工艺及运行技术 的研究,可以负荷率在80%以上,增加低煤耗机组的发 电量,机组平使主机热耗再下降1.5%--4.5%、厂用电率 下降0.3%--1%
节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一) 提高低负荷运行的经济性
高压缸有效焓降 中压缸有效焓降 低压缸有效焓降 一公斤蒸汽的有效焓降 一公斤蒸汽吸热量 热耗 给水温度 背压 锅炉效率 机组热循环效率 厂用电率 补水率 供电煤耗 考虑运行系数煤耗
改造100%负荷额 改造80%负荷额 原结构80%负荷
定参数
定参数
14.5MPa
kJ/kg kJ/kg kJ/kg kJ/kg kJ/kg kJ/kW.h
℃ kPa % % % % g/kW.h 1.02
362.06 326.17 504.03 1192.25 2635.91 7960.46
271 6
92.00 41.19 5.00
2 317.04 323.38
395.82 334.58 514.68 1244.84 2741.46 7928.60
例如我们在鸭溪电厂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优 化试验,哈汽的六阀机组实现了汽机热耗下降1.3%, 锅炉的优化调整试验(和汽机的优化有相关性但不 一致)使W型火焰的3号炉效率提高了2%以上,具体 表现为:预热器前CO含量由平均6000PPM下降到 30PPM,减温水量减少70吨、排烟温度下降9℃
节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二) 提高气轮机内效率的方法
节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一)
提高低负荷运行的经济性
目前机组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为了最大出力的要求,多数机组在结够上通流面
积偏大(也就是通流能力大),四阀机组在额定参 数三阀点运行时:一般达到额定出力的106%--110%, 这样就造成了机组低负荷运行经济性很差,一般在 80%负荷时要想降低单位蒸汽量的吸热量和锅炉效率、 就需维持额定压力运行,但由于通流面积大、额定 压力运行就会造成调速汽门节流严重、汽机高压缸 效率下降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了改造的目标是把80% 负荷达到机组循环效率最高点,改善机组低负荷运 行的经济性。
循环水的节电、综合经济运行方式是有很大的潜力 可挖,300MW以上机组耗电率控制在0.8%以下 我们正在研究冷却塔动力涡流装置的应用,通过热态 风洞模拟试验确立实际影响量。
节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四) 提高锅炉燃用劣质煤燃烧稳定性及燃烧效率
影响燃烧的几个主要因素:在允许的条件下 保持较高的一次风温,对提高燃烧效率、稳定 性和燃烬率都是有利的,而且影响量是比较大 的,根据试验的结果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可以达 到0.5%左右;保持飞灰可燃物在较低的水平下 适当降低锅炉氧量,以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火电机组节能方向及 技术改造
主讲人:徐则林
2009年10月
主要汇报内容
➢ 火电机组的基本状况 ➢ 节能潜力的基本估计 ➢ 节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 ➢ 火力发电厂降低厂用电主要途径
火电机组的基本状况
➢ 我国的电力工业正在飞速发展 ➢ 当前就发电行业来说,能源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或
不节能的生产方式还是普遍存在的 ➢ 节能是发电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 火电环保工艺由于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矿石或化学
一般亚临界机组在设计上各缸的功率分配: 高压缸占30%、中压缸占27%、低压缸站43%, 运行特点是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高压缸做功 比例逐渐增加、中、低压缸做功比例逐渐减少、 排汽干度增加、冷源损失增加,一公斤蒸汽在 汽机的有效焓降如果在结构设计合理的条件下、 应该是随着负荷的下降而增加的。产生一公斤 蒸汽在锅炉的吸热量随着负荷和压力的下降而 增加
258 6
92.50 41.58 4.90
2 313.76 320.04
376.51 334.58 514.68 1225.04 2726.64 8016.35
258 6
92.00 40.90 4.90
2 318.98 325.36
节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一) 提高低负荷运行的经济性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新的改造方案和原来比 较供电煤耗相差5克/千瓦时左右。
能的基本方法及技术改造(三) 冷却塔的热力性能试验及运行
水塔运行应注意的问题:在夏季单元制机组应采用 两台循环泵的运行方式,维持冷却倍率在50以上,已 运行的水塔夏季淋水密度控制在8.3~8.6吨/平米·小时、 小型水塔控制在7~7.5吨/平米·小时;冬季在北方地 区要有一个节电的运行方式,单元制机组要采用单台 循环泵的运行方式,这样可实现冬季几乎节电50%的 目标,水温控制在6~8℃,采用防冻管的方式。
通过调整调速汽门行程减少节流损失 压损使高缸效率下降大约2.0%左右,采用复合 滑压调峰运行方式,可以减少调门节流损失 减小汽机隔板汽封、叶顶汽封间隙以减少漏汽 损失 首先要达到制造设计要求的间隙、对调门重 叠度重新整定、严格检修工艺保持较小的汽封 间隙 减少轴段汽封漏汽提高汽机效率和安全运行 水平 通过修理和局部改进及试验降低节流损失、 降低漏汽一般有2.5%--3%效率可以挖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