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视相关文档

斜视相关文档

儿童时期容易发生斜视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

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

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

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

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

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

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6、6个月以内发生的内斜视多为"先天性内斜视"。

国内外小儿眼科学界许多专家认为,对于先天性内斜视,最佳手术年龄在6个月开始,在2岁以前矫正内斜在一定程度,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和立体视。

2岁之前完成眼位矫正,可能形成融合功能;4岁之后,极少形成融合功能。

所以大角度内斜,如能交替注视且无调节因素时,应尽早手术。

我们采用斜视客观诊断系统,能够早期测量小至几个月大的斜视儿童的斜视度数,根据全麻手术设计的经验,早期开展了对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经过追
踪,发现远期的效果是满意的。

斜视的危害
斜视的危害除了影响外观外,主要是会影响视功能发育,破坏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发育。

使立体视觉缺乏。

因立体视觉功能缺乏而不能从事的职业:飞行员、机动车驾驶员、演员。

斜视有不同类型,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治疗的年龄与治疗的效果关系很大,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可以防止弱视形成,降低治疗的难度。

在伊朗,曾经发生有人因为斜视,被人误解,导致社会骚乱。

有的斜视可以通过配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如调节性内斜视。

有的则需要药物治疗,无效者必须通过手术才能矫正。

斜视手术最佳年龄为发病后1年内。

一些特殊先天性斜视的手术年龄应该在1岁之前。

如果等到成年才做手术,手术后双眼外表看起来正常,却永远也无法再获得正常的双眼视觉,即立体视觉缺乏。

我院眼科在国内率先研究出对斜视儿童早期客观诊断的方法,可以对最小1岁以内的斜视儿童进行斜视角的测定,早期进行手术。

手术一次性成功率高达90%,一次住院期间完全纠正的比例达99%以上。

视力好的儿童会患斜视吗?
我们已经知道远视眼容易患内斜视,近视眼容易患外斜视,它们共同特点是视力不好。

那么视力好的儿童
就不会患斜视了吗?不是!临床上有些斜视儿童,双眼视力均好,这是由于他们双眼可以交替注视,虽有眼斜,但并不影响双眼的视力发育,临床上称为交替性
斜视,它不是由于眼的调节异常引起,是非调节性斜视,发病原因是大脑对眼的外展与集合运动控制不平衡或眼外肌力发育不平衡引起。

所以说,视力好的儿童仍然有患斜视的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虽然视力好,但自幼眼位偏斜,多丧失了双眼单视功能,这类斜视仅靠戴眼镜等非手术治疗多没有效果,应及早做手术,以期术后双眼视轴平行,增加获得双眼视觉的可能性或获得周边融合的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