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课件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课件

三、润滑
3)降低温度 润滑剂能够降低磨擦系数,减少磨擦热的产生。
运转的机械,克服磨擦所做的功,全部转变成热量, 一部分由机体向外扩散,一部分则不断使机械温度升 高。采用液体润滑剂的集中循环润滑系统就可以带走 磨擦产生的热量,起到降温冷却,使机械控制在所要 求的温度范围内运转。 4)防止腐蚀、保护金属表面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1.3 检查标准 1.3.1 机泵运行。机泵运行的工艺参数符合要求,压 力、流量、温度等工艺参数符合“工艺操作规程”中 工艺要求。 1.3.2 现场规格化 1.3.2.1 机泵润滑油压力、温度正常,油位、油质正 常。 1.3.2.2 机泵表面、基础台板及设备区域内无杂物和 油污。 1.3.2.3 润滑系统、封油系统、冷却系统、气体密封、 平衡管等辅助系统完好无泄漏。
一、综述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设备能否正常长周期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日常的操作与维护保养。
为此,我们有必要在了解设备结构和操作的同时,
熟悉设备的维护及保养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动设备 检查标准、润滑、测振、盘车、密封及冲洗等方面。 下面针对上述五个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二、动设备的检查标准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二、动设备的检查标准 1.3.2.4 油杯、油标、安全护罩、阀门手轮及盘车机 构等附件完好。 1.3.2.5 油标清晰、油位正常。 1.3.2.6 基础、基座坚固完整,地脚螺栓及各部连接 螺栓应满扣、齐整、紧固。 1.3.2.7 机体排污、放水管线畅通,阀门齐全好用。 1.3.2.8 往复机泵注油器完好,接头不漏油,注油点 畅通,注油部位正常。 1.3.2.9 温度计、传感器、测振探头、轴位移探头等 测量仪器正常。 1.3.2.10 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上下标识规范, 指示在上下限内。
Ⅰ级
Ⅱ级
Ⅲ级
0.28
0.28
0.45 0.71
0.45 0.71
A良好
A
A
1.12 1.8 2.8 4.5 7.1 11.2
1.12 1.8 2.8 4.5 7.1 11.2
B允许
B C较差
C
B C
18 28 45
18 28
D不允许
D
45
D
71
71
Ⅰ级:小型机械,15kw以下;
Ⅱ级:中型机械,15kw~75kw电机等;
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润滑油不仅能起到润滑减磨
作用,而且还有增强密封的效果,使其在运转中不漏 气,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此外,润滑油还有减少振动和噪声的效能。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三、润滑 2、设备润滑的相关规定
关于五定的要求: 定人:每台设备的润滑点都有固定的加油负责人; 定点:按五定指示中规定的设备润滑部位注油; 定质:按规定的润滑油(脂)品种、牌号注油; 定量:按五定指示表中规定的注油量注油; 定时:即按五定指示表中规定的时间定时加注、定 期添油和定期换油。 配齐基本用具有:领油大桶、固定式油桶(箱)、
滑油(脂)添加记录》第一页上的“填表说明”进行 记录,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加油部位”中要写明加油(脂)部位,如“前轴 承”、“轴承箱”、“曲轴箱”。 2、“加油品种”中一定填写明确的油(脂)牌号,如 “L-TSA46”、“ZL-2”、“L-DAB150”。 3、“更换或加油情况”中一定要填写原因及加油数量, 其中加油数量一定要量化到公斤级,如“检修换油, 1kg”, “油位低补油,5kg”,“定期加脂,0.1kg”。 4、“更换或加油情况”这栏最后,更换、添加油(脂) 的操作人员一定要签名。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三、润滑 7、机泵如何更换润滑油 机泵加、换油应按照公用工程部润滑油管理
制度和润滑油五定表的规定执行,并做好相应 记录,不得自作主张。
更换步骤: 1、机泵更换润滑油时,机泵必须停车。 2、按润滑油五定表上的规定到润滑油库找到相应
油种,并按三级过滤的要求将油壶装满。 3、将需更换润滑油的机泵,轴承箱底阀打开将旧
1.1 检查工具 测振笔一支、测温笔一支、听棒一根、活扳手一支、 抹布若干。
1.2 检查内容 1.2.1 机泵运行压力、流量、温度等工艺参数。机泵 润滑油压力、温度、油位、油质等情况。 1.2.2 机泵轴承振动情况。 1.2.3 机泵轴承温度情况。 1.2.4 机泵冷却、封油、封气系统情况。 1.2.5 压力表、真空表、转速表、温度计、传感器、 测振探头、安全阀等附件情况。
油放空,应注意将旧油按规定回收,不得随意 排放。
三、润滑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更换步骤:
4、将新润滑油从注油孔注入少量,并进行清洗置 换。
5、将轴承箱底阀关闭,按三级过滤的要求将轴承 箱内油位加到1/3~1/2处。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三、润滑 8、规范润滑油(脂)添加记录
班组在对机泵进行润滑油添加后,应严格按照《润
机械的外表面,不可避免地要和周围介质接触, 使机械的金属表面生锈、腐蚀而损坏。润滑油能够较 好的保护金属表面和防止设备腐蚀。
三、润滑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5)清洁冲洗作用 磨擦副在运动时产生的磨损微粒或外来介质等,
都会加速磨擦表面和磨损。利用液体润滑剂的流动性, 可以把磨擦表面间的磨粒带走,从而减少磨粒磨损。 在压力循环系统中,冲洗作用更为显著。 6)密封作用
油抽子、提油桶(壶)、手油壶、过滤漏斗、接油 盘、三级滤网、油脂桶等。 各润滑用具应标记清晰,专具专用,保持清洁干净, 润滑用具及滤网破损时要及时修理或更换。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三、润滑 3、三级过滤 油品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所
有滤网应符合有关规定。严禁润滑油不经 “三级过滤”直接加入设备润滑部位。
设备润滑“三级过滤”示意图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三、润滑
设备润滑“三级过滤”滤网应符合下列条件:
1)中、低粘度油品,如透平油、冷冻机油、机械 油、压缩机油、车用机油、以及粘度相近的其 它常用油品,滤网选用范围为60~100目。一般 情况下,一级为60目,二级为80目,三级为 100目。
2)高粘度油品,如汽缸油、齿轮油,以及粘度相 近的其它油品,滤网选用范围为40~80目。一 般情况下,一级为40目,二级为60目,三级为 80目。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四、测振 1、测量方法:利用手持式测振仪对旋转机械壳体表面
的振动进行测量,并利用测得的数据对该机器的运行 状况进进评定,确保机泵正常运行。
2、测量适用范围:美国齿轮制造协会(AGMA)提出 在低频域(10Hz以下),以位移作为振动标准;中 频域(10Hz~1 kHz)以速度作为振动标准;而高频 域(1 kHz以上)则以加速度作为标准。
三、润滑 1、润滑的作用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1)降低磨擦系数 在两个相对磨擦的表面之间加入润滑剂,形成一
个润滑油膜的减磨层,就可以降低磨擦系数,减少磨 擦阻力,减少功率消耗。 2)减少磨损
润滑剂在磨擦表面之间,可以减少由于硬粒磨损、
表面锈蚀、金属表面间的咬焊与撕裂等造成的磨损。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三、润滑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4、润滑油的管理
设备润滑应按下列标准加油(脂):
1)循环润滑 油箱油位应保持在1/2~2/3高度,油温不应超过
50℃。 2)油环带油润滑 当油环内径D=25~40mm时,油位高度应保持在
D/4; 当油环内径D=45~60mm时,油位高度应保持在
D/5; 当油环内径D=70~130mm时,油位高度应保持在
三、润滑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当为蜗轮蜗杆减速时,若蜗杆在蜗轮上方时, 则油面应浸没蜗轮齿高的2~3倍;若蜗杆在蜗 轮下方或侧面时,则油位应浸没蜗杆螺纹高度。
5)脂润滑: 当n>3000r.p.m,加脂量为轴承1/3; 当1500≤n≤3000r.p.m,加脂量为轴承的1/2。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三、润滑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润滑是转动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转动设备 的转子,在轴承的支承下高速旋转,从而造成轴颈与 轴承的相对运动。两零件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摩擦 和热量,如果相对运动的两零件间没有液体润滑(即 干摩擦),则两零件的摩擦加剧、磨损加快。因摩擦 产生的热量增多,零件表面温度升高,又使摩擦磨损 情况进一步恶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设备 的损坏。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三、润滑 6、设备润滑的检查标准
排除介质或环境高温影响,在最不利的运转条件 下:
对于强制润滑系统,轴承出口油的温升不应 超过28℃,轴承出口油温不应超过71℃,轴承 金属的温度应小于93℃。
对于油环润滑或飞溅润滑系统,轴承安装部 位壳体的温升不应超过39℃,油池温度应低于 82℃。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二、动设备的检查标准
1.2.6 机泵动、静密封泄漏点泄漏情况。 1.2.7 进、出阀门、单向阀、旁通等阀门情况。 1.2.8 机泵滴水管情况。 1.2.9 安全罩情况。 1.2.10 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及各部连接螺栓情况。 1.2.11 机体卫生情况。
二、动设备的检查标准
三、润滑 5、设备润滑换油(脂)执行下列质量标准,凡符 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更换新油:
A、粘度变化范围超过标准的10~15% B、酸值超过标准的15~25% C、闪点变化范围超过标准的10~15% D、机械杂质含量高于0.1%或机械杂质含量虽 未超过 0.1%,但油中有较多的颗粒状杂质。 E、凝固点变化范围超过标准的10~15%
大型机组执行下限,一般设备执行上限。
三、润滑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培训资料
F、油品推荐的使用期限已经达到。 G、质量指标虽未超过换油质量指标,但乳化
严重者应及时更换新油。 H、质量指标经分析虽未超过换油质量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