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肓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屮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夕卜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 —12mm,垂直径为10.5—1 lmm®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屮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索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屮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从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 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 后房------- 前房 ---------- 巩膜静脉窦------- 血循环产生的房水/ \ 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t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一5mm。
第二节视路1、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屮枢的传导通路。
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朿、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
2、视神经是从视盘起至视交叉的这段神经,总长度为42—50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一侧视神经损害可引起一眼单侧偏盲。
3、视交叉邻近组织炎症影响或被肿块压迫时,可见两眼单侧偏盲。
4、一侧视束发生病变时,可见两眼同侧偏盲。
第三节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1、血管及血液循环2、眼球的血液应来白眼动脉。
1)动脉:视网膜屮央动脉、睫状动脉、2)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睫状前静脉第四节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1、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脸、结膜、泪器、眼外肌。
2、眼睑:于眼眶外曲及眼球前面,分为上脸和下睑组织学上眼睑从外到内分为5层:%1眼睑皮肤②皮下纟H•织③肌肉层(眼轮吨肌: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司眼睑开合)④睑板⑤睑结膜2、结膜:按解剖位置分为脸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3、泪器:包括分泌泪眼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4、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
5、眼外肌眼再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
每眼有四条真肌、两条斜肌。
貞肌是上、下、内、外直肌;斜肌是上、下斜肌。
动眼神经支配:内、上、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外展神经支配:外肓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眼外肌旳主要功能眼外肌主要动作次要动作内肓肌下直肌外育肌上真肌上斜肌下斜肌转转转转旋旋内F外上内外内转、外旋内转、内旋下转、外转上转、外转第五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1、眼科常见的病因:外感六淫、拓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因素。
2、六淫1)风邪的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②风性善行数变③易与他邪结合2)火邪的致病特点:①火性炎上②火热生哆③易伤津液④灼伤脉络火或迫血妄行3)湿邪的致病特点:①湿邪重浊粘滞②内外湿邪,相互影响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3、龙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邪气,又称疫痴、时气、天行、莎气等。
4、七情内伤易生绿风内障、视瞻昏渺、青盲等。
四、饮食不节可致眼部虚、实、热证;饮食不洁,肠道染虫可致眼部寄生虫、小儿疳积等。
5、劳倦:劳倦内伤可导致阴血亏损、气血耗伤、肝肾不足、心肾不交等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不耐久视、视瞻昏渺等眼病。
六、眼外伤轻者可致眼部不适,重者能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6、先夭与衰老先天所致:胎患内障、高风内障、辘轴转关、旋胪泛起等;衰老所致:年边体弱、脏腑功能不足而引发的眼病,如闘翳内障、老花眼、视瞻昏渺等。
第二节病机眼科常见的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调、经络功能失调。
第六章眼科诊法第一节眼科四诊1、眼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眼与脏腑经络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在眼科四诊Z屮重在望诊与问诊。
2、远视力检查:视力表与被检者相距5叭近视力检查:标准视力表置受检眼前30cm。
3、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屮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
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屮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4、正常视野: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颍侧91°。
5、色觉检查:视网膜锥体细胞辨别颜色的能力称色觉。
6、眼球突出度检查: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岀度约为12-14mm,两眼差不超过2mm,睚距约为98mm07、正常眼压为10—21mmIIgo第二节眼科常用的辩证法2、五轮辨证:就是应用%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所显现的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是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
3、辨黑睛生翳:古人将黑睛和晶珠的病变统称为翳。
此翳指黑睛Z翳,有新翳、宿翳之别。
%1新翳:病初起,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具有向周围和纵深发展的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阳性,并伴有不同稈度的目赤、瑟涩疼痛、畏光流泪等症。
%1宿翳:指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发展趋势,荧光索溶液染色检查阴性,不伴有赤痛流泪等症状,为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
根据宿翳的厚薄浓淡程度,可将其分为四类:冰瑕翳、云翳、厚翳、斑脂翳。
宿翳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翳的部位,而大小、厚薄次Z。
4、辨膜:白白睛或黑白Z际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睛屮央蔓延者,称为膜。
1)若膜上有赤丝密布者,为赤膜,属肝肺风热壅盛,脉络瘀滞;2)赤丝细疏,红赤不显者,为白膜,屈肺阴不足,虚火上炎。
第七章眼科治疗概要1、退翳明目法:指用具有消障退翳作用的方药,用于黑睛生鸳,以促进翳障的消散,减少瘢痕形成的治疗方法。
2、海螺赠棒摩擦法的适应证:椒疮睑内面颗粒累累者。
手术方法:将海螺悄磨制成1.5cmX3. 5cm左右的棒状,棒端呈鸭嘴形。
浸泡于消毒液屮,取出待干备用。
对术眼表面麻醉,并清洁结膜義后,以左手翻开上睑,充分暴露穹窿部,右手持海螺悄棒,以轻快手法左右来冋多次摩擦睑内面颗粒密集处,以擦破颗粒为度。
摩擦后即用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并涂眼膏。
根据病情,可多次重复进行。
3、滤泡压榨术的适应证:粟疮、椒疮颗粒多者手术方法:患眼点0.5%地卡因液作表面麻醉,分别翻转上下眼睑,于上下结膜穹窿部各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约lml, 用针头将较大的滤泡挑破,再用滤泡压榨器夹住有滤泡的结膜,挤出内容物,育到滤泡压平为止。
术毕冲洗结膜囊,压迫止血,涂抗生素眼膏。
第八章胞睑疾病第一节针眼1、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疳,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又名偷针、偷针眼、土疳、土疡。
木病相当于西医学睑腺炎(又名麦粒肿),分类:1)外睑腺炎(外麦粒肿):睫毛毛囊、皮脂腺、变态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2)内脸腺炎(内麦粒肿):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2、病因病机:1)病因:眼睑腺体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病机:①风热Z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而发病%1饮食不节,脾胃积热,热毒上攻%1余邪未清或脾气虚弱,复感风热Z邪。
3、治疗: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4、辨证论治1)风热客睑证——疏风清热,消肿散结——银翘散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3)脾虚夹实证——脾益气,扶正祛邪——四君子汤5、外治:1)滴眼药水:患眼滴().5%熊月fl.眼药水或抗生素滴眼液,每H 4〜6次。
2)外敷屮药:三黄散(黄苓、黄柏、大黄)纱布隔垫外敷。
3)手术:脓已成者,应行麦粒肿切开引流排脓术。
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放置引流条,每口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血切开,切口与睑缘垂育。
6、禁忌:“过早手术”、“挤压排脓”为治疗的二大禁忌。
第二节胞生痰核1、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Z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又名疣病、脾生痰核。
木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脸板腺囊肿,也称霰粒肿。
第六节上胞下垂1、」二胞下垂:是指上胞肌乏力不能升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皤神而影响视瞻的眼病。
木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上睑下垂。
2、诊断依据:1)两眼向前平视时,上胞遮盖黑睛上缘超过2mm,睑裂变窄。
2)紧压眉弓部,上胞抬举困难。
3、辨证论治:1)先天不足证——温肾健脾——右归饮2)脾虚气弱证——升阳益气--------- 补屮益气汤3)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疏经通络——正容汤第八节椒疮1、椒疮:是指脸内血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而得名。
木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沙眼衣原体引起。
2、椒疮并发症与后遗症:①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②赤膜下垂③黑睛星翳④睥肉粘轮⑤流泪症与窍漏⑥眼珠干燥⑦上胞下垂第九章两眦疾病第一节流泪症1、流泪症:是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泪溢。
冷泪症:是因泪液不遁常道,溢出睑弦,而致以经常流泪,泪水清稀而冷,或无热感,目无赤痛翳障为临床特征的眼病Z总称。
流泪症病名繁多,有针对流泪病因命名的,如迎风流泪;有根据流泪的程度不同而命名的,如目泪不止;亦有根据流泪冷热性质不同而分别命名为冷泪、热泪。
2、诊断要点:1)流泪2)冲洗泪道时,泪道通畅,或通而不畅,或不通,但均无黏液从泪窍溢出。
第二节漏睛1、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白泪窍泌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又名目脓漏,漏睛脓出外障、热积必溃Z病、窍漏等。
木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泪囊炎。
2、诊断要点:1)流泪或常有粘液或脓液附于内眦部。
2)按压睛明穴下方,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
3)冲洗泪道时多有阻塞现象,并有黏液或脓液白泪窍返流。
3、与漏睛疮鉴别诊断:漏睛疮起病时,内眦下方红肿,灼热疼痛,重者致胞睑红肿,可致白睛红肿,头痛,身热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