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2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传承(),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强调( ),鼓励(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理解();面向( ),注重()发展。
3、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4、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并掌握音乐()、()、()、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
创等基础知识。
二、简答:(15分,每题5分)
1、音乐课程总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哪几方面?
2、音乐教学包括哪四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三、论述题:(9分)
学习了音乐课标,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招聘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一、每空1分
1、美育
2、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
3、音乐审美,兴趣爱好,全体学生,个性,音乐实践,音乐创作,学科,民族音乐,多元文化,评价机制。
4、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5、基本表现要素,常见结构(曲式),体裁形式。
二、每小题5分
1、(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2、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乐风格与形式
领域二:表现
(1)演唱,(2)演奏(3)综合性艺术表演(4)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作(3)创作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2)音乐与姊妹艺术(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三、论述题9分
要点: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 以音乐()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2.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和)的全过程。
3.()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4.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的()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
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和()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
评价应包括()、()、()三个层次,可采用()、()和()等多种评价方式。
1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
()和(),初步养成()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2.通过提供()和()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
行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过程。
13.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15.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二:简答题:
1.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2. 课程目标中的教学过程方法包括哪些?
3. 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是从哪四个领域来进行表述?
4. 在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 音乐课程有哪些评价原则?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
2.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
3.(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4.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
的(艺术实践)。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制)。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
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
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1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
本知识)和(初步技能),初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2.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
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13.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
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15.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二:简答题:
1.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答: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美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 课程目标中的教学过程方法包括哪些?
答: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 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是从哪四个领域来进行表述?
答:领域一:感受与鉴赏,领域二:表现,领域三:创造,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4. 在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5. 音乐课程有哪些评价原则?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答: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方法和方式有: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