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高志军1张玲2(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和实践《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从八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了实践,并在三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验证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使用教学单元实施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为理解和高效的使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解决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关键词]教学媒体;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国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为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而达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启动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以期搭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
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1]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也采取网络方式进行,要求申报课程必须建立教学网站。
为此,各个高校和广大教师都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平台建设及课程教学网站制作工作。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一、《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的学位课程,对学生认识、了解、掌握各种媒体的理论知识、常规媒体和现代媒体的使用以及媒体的发展趋势都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因此对《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检索从1994年到1999年间,查到含有信息化教学设计一词的文章0篇。
从1999年到2004年间,查到含有信息化教学设计一词的文章16篇。
从2004年到2007年间,查到含有信息化教学设计一词的文章32篇。
可以把这些论文和文章分为三类: 第一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
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等。
如“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教学设计研究”(贾颖,2006)。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高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张红,2004)。
第二类: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的开发。
如“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整合与重构”(孔艳,2006),“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孔冠男,2006),“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喻东丽,2003)。
第三类:有关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细化研究。
如“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沈健,2004),“信息化教学案例之评析”(李莉,2005)。
1.国外“教学媒体与技术”课程的现状《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Robert Heinich,Michael Molenda,2006)[2](翻译为《教学技术与媒体》)是关于“教学媒体与技术”方面比较全面的教程,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引进的国外优秀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系列教学用书之一。
这部教材的特点:一是权威性高、系统性强;二是内容先进,信息量大;三是语言流畅有利于本专业的学生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原版专业教材的能力。
与“教学技术与媒体”教程信息化教学相关的网站:/smaldino。
2.国内“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关于“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专著和教材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黄埔全的《教学论教程》、李运林和徐福荫的《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3]、原国家教委电教司编译的《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学农,丁平青,温玲的《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等。
与“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信息化教学相关的网站有:/(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jxmtll/index.asp(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二、《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主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祝智庭,2003,P183)书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4],形成了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解决方案。
该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八个部分: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学习情境与学习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和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与修改。
为了全面理解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对《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作一些说明:第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不是课件、动画的简单迭加,是各类学科的有机组合。
第二:信息化教学设计倡导的“合作共享”将使信息化技术以成倍地速度传播,使更多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受益。
第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四:信息化教学设计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界限三、《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以现代教学媒体构建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具有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性: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
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产生质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获取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1.《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单元目标分析1)课程理念通过对教学媒体的学习,理解教学媒体是一个工具、一种技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还要探究教学媒体的本质,研究教学媒体的理论,探索教学媒体应用的实践,全面系统的了解教学媒体技术的发展,培养基本的阅读原版教材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学习并使用课程资源(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等),突出科学探究能力,并跟踪当代教学媒体的最新科学成果进行教学媒体的课题研究。
2) 课程总目标[5][6]了解教学媒体的涵义,教学媒体的发展;掌握教学媒体的基本理论,包括教学媒体的信息理论与符号理论(如麦克鲁汉的媒体是人体延伸的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以及克拉克、布鲁纳、贝茨等关于教学媒体本质的观点);学会应用“The ASSURE Model”进行教学媒体的设计、使用、要求学习者参加和评价与修改教学媒体;能够根据现代教学媒体的发展和具体的教学环境的变化进行教学媒体的设计、使用和评价。
3) 课程教学单元目标课程教材采用原版影印教程《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Robert Heinich,Michael Molenda,2006),并参考《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李运林,徐福荫,200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原版影印教程为主,中文教材为辅助,主要从教学单元出发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技术与媒体》课程体系分为五个教学单元(即五个部分),各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分别是:教学单元一:学习基础。
教学单元目标:了解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的观点,关于学习的哲学的观点,掌握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熟悉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组成要素,熟练掌握ASSURE模式及其应用,掌握视觉原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该教学单元是以后各个教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为其他教学单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模型-ASSURE模型,学好本单元能够提高其它四个单元学习的效率。
教学单元二:数字化环境。
教学单元目标是:如何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远程学习环境、在线学习工具等),理解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角色,应用计算机整合课程,掌握评价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掌握多媒体的概念包括:多媒体工具包、超媒体、交互媒体和虚拟现实等;了解远程教育学,熟悉远程教学的学生、教师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掌握并区别广播、音频会议、视频会议、电视教育、在线技术在远程教育中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理解在线学习的优势和局限性,理解局域网、城域网和WWW,掌握基于专题讨论的基本方法及注意的事项(如安全、学生监控、政策和网络道德等)。
教学单元三:传统媒体。
教学单元目标是:理解传统媒体在教学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掌握教学媒体的分类,学会使用常规教学媒体(幻灯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录音机、影碟机等)(注:安排实验),熟悉音频格式,掌握视频格式,学会选择、评价视频文件,并能简单的制作视频文件。
教学单元四:技术和媒体的发展趋势。
教学单元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媒体的最新发展趋势,关注技术和媒体的发展对未来学校的影响,对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教学单元五:课程资源。
教学单元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课程资源,并提供了详细的方法,该单元为学生全面理解和学习以上的各个教学单元提供了可行性的实施策略,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以便把这些教学策略应用到各个教学单元的学习中。
2.《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根据教学单元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是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
根据《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特点,在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学习者的情况下,把五个教学单元的问题明确化,具体化,以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表1 教学单元与教学任务)的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并对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进行设计。
3.《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信息资源设计与查找1) 课程信息资源的设计[7][8][9]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查找资源,也可以提供现有的资源给学生。
如果是前者,教师设计好要求,避免学生无目的的查找;如果是后者,教师要寻找相关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认真的评价和再设计,确保学生可以达到真实的、可靠的信息。
如果需要,教师还要制作和设计相关的资源列表,以方便学生的查找,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是双语课程,使用的是影印版教材,学生在学习过程,必然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顺利的解决这些困难,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