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规


糖链抗原19-9
癌抗原19-9:指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和胃癌等相关的肿瘤标 志物,又称胃肠道相关抗原。癌抗原19-9对胰腺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 较好的特异性,其阳性率在85%~95%之间,且随手术后与病情好转 而降低。 癌抗原19-9正常值: • 放射免疫法 小于37000U/L 癌抗原19-9临床意义: • 血清癌抗原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胚胎期胎儿的胰腺、胆囊、肝、肠等组织存在这种抗原,正常人体组 织中含量很低;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胰腺癌、胆囊癌病人血清 中,癌抗原19-9含量明显增高,但早期诊断价值不大,主要作为病情 监测和预示复发的指标。此外,对消化道疾病鉴别诊断(如胰腺癌与 胰腺炎。胃癌与胃溃疡)亦有一定价值。 • 增高:见于胰腺癌、胆囊癌、胃癌、结肠癌、肝癌等;急性胰腺炎、胆 囊炎、肝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 这个指标只能作为参考,单靠一个指标不能确诊,还是要进一步做病 理检查。 。
肿瘤十三项及血常 规的临床意义
第一章 肿瘤十三项临 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 1:放射免疫电泳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25μ g/L 放射免疫分析AFP正常值:≤20μ g/L 酶联免疫法AFP 正常值:≤25μ g/L 最常用的定量试验为放射免疫法 (正常值为0~25ug/L),若超过25ug/L为阳性,若再 25~400 u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ug/L即为高 浓度阳性。 2: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⑴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 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 g/L,但当肝细胞 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 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
•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参考值<5ng/m1) 是一个 较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CEA升高与分期相关,在乳腺癌、 肺癌、胰腺癌等也升高,癌性胸水明显升高。可用于恶性肿瘤术后的 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也可用于对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一般情况下 ,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手术完全切除者 ,一般术后6周CEA恢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 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持续上升。CEA可用 于恶性肿瘤的筛选、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 1)增高: • ①恶性肿瘤:整个胃肠道肿瘤均可增高。如:直结肠癌、胃癌、胆道 癌明显升高,也可见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骨肉瘤、甲状腺髓样 癌、肝癌、胰腺癌、膀胱癌、霍奇金病等。 • ②非肿瘤性疾病:胆道炎症、肾功能不全、结肠息肉、肝硬化、慢性 肝炎、闭锁性黄疸。 • ③其它:大量吸烟、妊娠也可轻度升高。 • 2)主要用于监测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和治疗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病 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手术完全切除者,一 般术后6周CEA恢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 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持续上升。
• CA50:癌抗原50是一种以唾液酸酯和唾液 酸糖蛋白为主的肿瘤标志物. 癌抗原50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与癌抗 原19-9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主要用于胰腺 癌、结肠/直肠癌、胃癌的辅助诊断,其 中胰腺癌病人增高最明显。 • 增高:见于胰腺癌(阳性率可达87%)、 结肠/直肠癌、胃癌、肺癌肝癌、卵巢癌 、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肝硬 化、黑色素瘤、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也增高。
特征: • ①缺铁性贫血。 • ②贮存铁缺乏。 • ③长时间口服铁治疗的监侧 • ④贫血的鉴别诊断。 • ⑤一缺铁易发人群的监测(孕妇、献血者、幼儿和血 液透析病人).。 • ⑥铁过度负荷。 • ⑦长时间铁转移治疗的监测。
临床意义: 1:SF增高 • 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 • 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 进症等 • ③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 (pernicious anemia) • ④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2: SF减低 • SF减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 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铁缺乏。也可以作 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 即可排除缺铁。
பைடு நூலகம்
癌胚抗原
大肠癌组织可产生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 起患者的免疫反应。此种抗原称为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可广 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 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 可有微量存在。 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 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 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 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 断作用不明显。
3: 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第一,在成人,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在生殖 细胞肿瘤出现甲胎蛋白阳性率为50%。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 着肝癌的发生。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 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甲 胎蛋白偏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 第二,孕妇的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甲胎蛋白在产妇羊 水或母体血浆中,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 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 蛋白偏高明显。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 甲胎蛋白偏高。甲胎蛋白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 裂及无脑儿的母体,在妊娠16-18周血浆甲胎蛋白偏高则有诊断价值 ,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第三,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 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 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引起的。 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必须引起患 者的注意,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时 治疗,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5]。
• 血清铁蛋白 • 血清铁蛋白简称铁蛋白。铁蛋白(serum ferritsn, SF)是去铁蛋白(apoferritin)和铁核 心Fe3+形成的复合物· • 铁蛋白的铁核心Fe3+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 贮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 红蛋白相对稳定性。SF是铁的贮存形式, 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 过量的指标。
• 另外,对CEA升高的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 与癌肿的大小和有无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判断 复发与转移:特别是肝转移时,CEA升高更为明 显,出现腹胰转移时,腹水中CEA浓度也可升高, 可用于估计病情。CEA监测阳性率与肺癌患者病 期密切相关,可监测病情变化。发现CEA在正常 值上限三倍以上时,预示有全身转移。肺癌患者 术后可出现CEA短期升高,一般在2月内下降。如 • 长期不下降并有上升倾向,当考虑有转移可能.3 )胸腔积液:胸液中CEA形成后不易进入血液循 环,故恶性胸液中CEA水平较血清升高更为明显 。肺腺癌引起的胸液中CEA升高最为明显,90% 患者胸液升高.
常以400μ 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 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 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 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 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2)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 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 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 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 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 g/L, 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癌抗原125
概述: • 癌抗原125为一种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卵巢肿 瘤的上皮细胞内。当患有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时, 病人血清CA125水平可明显升高。 参考值: • RIA、ELISA法: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低于2.5万u/L,20 ~40岁女性低于4.0万u/L(RIA)。 临床意义: • 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可达97% ,故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临床价值,尤其对观察治疗效果 和判断复发较为灵敏。其他癌症,如宫颈癌、乳腺癌、胰 腺癌、胆道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肺癌等也有一 定的阳性反应。此外,3%~6%的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 病人血清CA125有时也会增高,但多数不超10万u/L。肝 硬化失代偿期血清CA125明显增高。
• 癌抗原72-4是一种肿瘤相关糖蛋白抗原( tumor associated glycoprotein),它是胃 肠道和卵巢肿瘤的标志。
• 参考值 • ELISA法为<6.7μg/L。 临床意义 • 增高见于67%的卵巢癌、47%的大肠癌、45%的 胃癌、40%的乳腺癌、42%的胰腺癌。CA72-4-5 CA125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和复发性卵巢癌 的特异性可达100%,但是,正常人和良性胃肠道 疾病的阳性率分别为3.5%和6.7%。
• ⑶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 ,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 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 ⑷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 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 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 ;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 ⑸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 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 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 ⑹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 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 蛋白大多正常。 • ⑺其他原因。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 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