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表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编辑工作表》这一节课,首先通过两张不同的工作表,一张是上一节课学生所完成的工作表,一张是修改过的工作表,让学生找出两张工作表的异同。
找出不同后,老师示范如何在工作表中插入“列”,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完成下面51页的练习。
在学生完成了51页的练习后,让学生试着把刚才自己所插入的新“行”与“列”中输入数据,在输入的过程中找出简便方法。
最后,老师进行小结: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上海”,鼠标点住那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指针变为实心十字形时,拖至其实的单元格上,这时所拖到的单元格都会输入了“上海”,这种输入法方法叫自动填充。
最后,让学生完成剩下没有完成的工作表。
这一节不足的地方有:因为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先放手让自己动手去摸索,然后老师再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了解,但在上课之前,老师演示的时候时间比较长,所以学生没得到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探索。
以后多加强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
《我扮我家》教学反思《我扮我家》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我扮我家》这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围绕着小学四年级画图软件“直线”工具与“填充颜色”工具来画出房子与装饰房子为主要教学内容。
由于四年级的教材是今年新编的教材,与以往不同的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性技能,所以有些地方还是值得我们以后去深入探索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能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贯穿整节课,充分锻炼学生知识技能。
但是在细节的问题上还是有点不足。
1、在教师讲授直线的画法,教师直接教授了左手按住shift,右手直接画直线,这样虽然画出了直线的效果,但是并不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并没有深刻的记住这种方法。
2、在设置画布大小的时候,如何培养学生的细心,更是关键,有的同学在设置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单位“厘米”与“像素”的问题,同样是设置高度为18、宽度为12,确定后,大小各不相同。
以至于在课堂上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我的这么小呢”。
3、在“用颜色填充”工具给房子填充颜色时,当学生遇到了有部分颜色漏出来时,没有让学生去通过思考,老师直接把问题告诉给学生了,应该让学生遇到了问题,自己看书,找到答案加强学生对这个知识的记忆。
以上,是我们在这节课当中我们深有体会的几点反思。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得以加强。
《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教学反思今天上了《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这课,这节课是我们几个电脑教师这个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
第一个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故事情节引入问题,然后整节课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去解决问题,层层深入。
最后,通过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
第二个环节,导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以及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利用筛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汇报探索的结果,讲台演示,最后老师小结,完成任务一的内容。
第三个环节,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老师进行简单的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解决第二个任务后,再直接的引出问题三和问题四,让学生进一步地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利用排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更好的区分筛选与排序之间的区别。
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练习,通过让学生了解我们广东省的天气污染情况,然后再利用刚学过和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了解,从而又可以做到提高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整个过程非常明确。
但是上完课之后,感觉并太不理想,本来很明确的思路,但没有达到最好效果,原因有几个方面:以后有待提高。
第一:在引入的时候,没有把动画里的四个问题从新调出来,让学生更明确今天的上课的任务就是要完成这几个问题。
在出示第一个问题后,没有说清楚要求就让学生去看书、小组合作,然后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才弄明白。
第二、学生把问题通过合作得出结果后,让学生上台展示的过程中,老师没给出任何的评价,只是一下子带过去了,然后进行小结从而带出第二个问题,在这两个环节的过渡中因为花的时间不久,所以没有连接好。
第三、本节课是利用一个故事情节引出新课的,但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之后就没有再回到刚才的情节里,直接向下面的内容去引导了。
在引导的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练。
通过这节课让我学得了很多东西,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今后慢慢地把这些不足做为动力,尽快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查看与整理文件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查看与整理文件》这一课,本课的内容比较多,也是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的基石。
所以上课的时候要多关注学生的情况。
这节课我主要抛出5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每个问题。
最后通过让完成的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并讲解,这个环节学成比较顺利,效果也很不错。
但这节课还有一个难题,在学习本课时有一个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就是文件的路径,我采用的方法先讲解然后是出示几个不同的“路径”让学生到电脑中去找到相应的文件。
这样一来,学生对路径有了一个比较抽象的认识。
本课另一个易出错的地方是,学生在创建文件夹时点击了“新建文件夹”再去选择输入法去更改文件夹的名字,导致了被更改的文字失去了焦点,而学生输入了文字却将“新建文件夹”几个字不能更改,在操作之前我专门进行了强调,所以学生基本上都能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装扮新家》教学反思《装扮新家》——曲线工具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画一个弯、两个弯、多个弯和闭合曲线。
我用了两个课时,才把这个内容上完。
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的问题:1.学生在学习“曲线”工具时,先学习两个弯的曲线的画法,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市教材的操作步骤来操作,学习得速度快,掌握得好。
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两个弯的曲线。
2.但在学习画一个弯的曲线时,在画完一个弯后,很多学生经常忘记再单击一次,导致画出来的曲线不符合自己的需求。
还有一部分学生,当出现一个弯的曲线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时,就着急着继续点击,结果,画出闭合曲线了。
这时学生着急了,不断地请教师帮助。
因为其小组成员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小组合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一个弯的操作步骤。
3. 多个弯的曲线。
这个内容是作为第二个课时的复习导入,既是复习、巩固两个弯的操作,同时又让学生掌握多个弯的画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很多学生都不会用几条两个弯的曲线连在一起画出多个弯的曲线。
而是把两个弯的曲线画长一些来代替多个弯的曲线。
尽管在引入时,有范例给他们看了。
4.在学习闭合曲线时,学生无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时,教师讲解并演示了操作要点,还归纳具体操作步骤后,让学生再进行实践,这样大概有5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有一半的学生不能掌握此操作。
原因是教师在演示时,使用曲线的样式1,由于线条过细,点击第一个点时,学生没有很清楚地看见这个点,因此他们不理解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
当教师再次演示时,选择曲线的样式5,用最粗的线条来画,这时点击第一个点非常明显,学生看得比较清楚。
这次,再让学生实践,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了。
5.在教闭合曲线时,第一个任务是:画“门把”。
由于我校学生使用市教材,教材里并没有介绍闭合曲线的操作方法。
尽管我提供了帮助文档,但多数学生还是用“圆形”或“椭圆”工具画“门把”。
从学生画出来的“门把”来看也符合实际。
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门把”多数是“圆形”或“椭圆”的。
所以,学生画出来的作品,老师也不能说不对。
因此,我要修改教学设计,让学生先画“窗帘”,因为“窗帘”的图案更具有闭合曲线的特点。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找到其他图形来代替。
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突出闭合曲线。
在画“窗帘”时,学生可以强化闭合曲线的操作步骤。
最后,在拓展任务时,再让学生画上“门”和“门把”。
这样,学生就自然会用闭合曲线来画“门把”。
这样过渡可能更自然一些。
《描绘秋游路线图——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教学反思情景导入时让学生画路线图,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直线”工具,小部分学生选择“铅笔”工具。
两个班基本上没有学生选择“多边形工具”。
先由学生用“直线”工具画,然后老师再演示用“多边形工具”画路线图。
让学生对比哪个工具画得快。
这个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导入课题——多边形工具的运用。
由于导入时候的对比,使得学生都跃跃欲试,任务一的完成比较顺利。
大部分学生能总结出多边形工具的操作方法,但是对于最后一步的“双击确定”却有很多学生没有认识。
在老师演示讲解下学生再进行操作后,还是有学生没掌握。
任务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比使用“填充模式一”和“填充模式二、三”的区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画需要填充颜色的闭合多边形时,使用填充模式二和三更方便。
通过任务二的尝试及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后,学生都明白了使用填充模式二和三会画得更快,但让我困惑的是,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三“创作作品”时,并没有采用“填充模式二和三”,依然习惯使用“填充模式一”然后再进行填充颜色。
这一点目前还没有想到突破的办法。
任务三之前,我把“画展”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使用了多边形工具画的图形。
大部分学生都能认出多边形画的图形。
任务三是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
学生热情洋溢,都很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只是很多学生没有使用“填充模式二和三”,导致速度相对较慢。
而且在本课之前没有学习过彩色橡皮擦,在绘画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画错了,撤销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采用重新画。
少部分学生采用填充颜色补色。
《伙伴随我加——图形的复制与粘贴》教学反思(2010-03-14 21:39)分类:教学反思情景导入时让学生复制贝贝,大部分学生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都很想尝试。
90%的学生都会选择“选定”工具,有部分操作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在选定图形后,不懂得如何复制,他们通过书本,或者小组成员、老师的指导,基本上能掌握复制和粘贴的操作。
并且受前面学习的工具的影响,学生学会了尝试不同“模式”,很快就尝试出“透明”与“不透明”模式。
任务一的进行比较顺利。
在完成任务二的时,由于受到任务一的影响,很多学生都顺着任务一的思路用“选定”工具复制小鱼,有些学生复制小鱼的时,把水波也复制了的,就选择“橡皮擦”工具擦掉水波。
只有极少数学生尝试“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
这个任务对于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相对比较难。
接下来,学生在尝试“把小鱼变小”时,部分学生使用“拉伸和扭曲”菜单,并且设置“拉伸”的水平和垂直值。
少部分学生使用“矩形选定”把图形变小。
大部分学生探究无果。
任务三是巩固练习、综合运用,让学生学会了“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后,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巩固技能。
本任务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文件中的复制与粘贴,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一操作。
本课的教学突出的问题是:在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不大懂得利用书本,尽管老师已经作出提示。
本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效果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自学书本,继续加强小组探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