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2)学时分配:设计此模块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有规划,有层次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3)章节目录:此模块的功能是让学习者能够将本教材的所有内容详细的浏览,在线学习内容的主要观点。
(4)重、难点:概括出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帮助学习者条理清晰的掌握课程线索,深入的对本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
然后,对三级页面进行了规划,在二级页面的基础上,增加了友情链接的部分,以及网络服务,连接丰富的网上资源,达到课外扩展、unfair互动的教学效果。
最后,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及本课程相关的教师、学生的学术论文、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概括。
其中所用到的方法有:
1.小组讨论法;2.文献参考法;3.问题探究法;4.教师指导法;5.自主学习法;6.试验法
其次,对二级页面做了设计,网页中通过下拉式菜单对每一个子模块进行了说明,是学习者可以轻松的进入每个模块学习。以T型结构为主要框架,对每一个导航进行了具体说明,使学习者可以很清晰的进行自主学习,掌握课程线索。学习系统中还有学习者自主检测模块,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个整体的检测,让学习者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学习者还可以通过交流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和其余学习者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论坛给专家留言,专家进行回答,解决疑难问题。
5.课程设计进度计划:
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
此课题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准备了课程设计的资料,包括:图片,ppt课件,在线视频,flash等素材,以及查阅了dreamweaver的相关技术教材,制定了课程设计的整体的框架,绘出了详细的流程图。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
3.课程设计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层次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探究如何应用新型的数字化媒体和数字化工具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网络在线教学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深化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轻松愉悦的进行自主学习。
(5)学习方法: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让学习者合理采用学习手段,轻松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对课程的优秀片段加强记忆。
(6)教学视频:此模块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的特色,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的再现课堂学习,调动他们积极动脑的思维。
(7)课堂讲义:设计此模块目的是通过ppt课件,使学习者能够自主的巩固课本内容,学习者可以先下载到本地机继续学习。
(8)疑难问答:此模块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留言功能,对教师的个别留言则采用短消息的形式发布学生论坛。
其他二级页面我们设计了在线测试模块,学习者可以首先通过注册用户后登录本子系统答题,有效地让学习者在学习了本课程后有一个自我检测的平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使他们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反思,重归课堂学习。
最后三级页面的设计,我们在二级页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相应的补充,深化了二级导航的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加完整。
6.主要参考文献:
1、何克抗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2、陈民众等著的《创新教育新论》
3、祝庭智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
4、黄荣怀等的《关于网张教学过程认证标准的研究,开放教育研究》
然而,综观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虽然有很多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硬件资源已基本具备,但在如何有效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仍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存在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培训已引起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还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过程的优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积极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培训仍是教育领域一个新的前沿课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创新价值。
4.课程设计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是一个能够让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和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通过教师的建议以及本小组成员的讨论与构思,我组对本系统的开发有了一个详细的规划,整体思路如下:
首先,对于一个网络系统,导航页的设计至关重要,因此介于对学习者需求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三个大的模块,包括:课程简介模块,课堂教学模块,资源浏览模块。其中,课程简介模块能够让学习者对本课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促使他们更深入的进入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模块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讲解,教学重难点的归纳和合理的学时分配,以及视频教学的配合使用,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条理清晰的学习本门课程。资源浏览模块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实例演示,学习者可通过下载资源,对整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者也可通过本模块下载自己所需的视频,图片以及flash等素材,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级页面的设计中,我们通过灵活的下拉式菜单的导航条,将课程的相关信息做详细的子模块学习。其中课堂教学是首要子模块,进入课堂教学的主页面,有以下几个部分:
(1)教学目的:此模块的功能是将网络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习者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习者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另外,方便的线下学习中,网络课程提供下载课件,学习者在下载课件后就可以脱离网络,在本地机学习。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内容全面,结构清晰,层次鲜明,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结构首先分了三个大的模块,其中主页面的设计,我们将学习这门课的教材做了简单的介绍。其次,教学课堂是学习本课题的重点板块,我们相应的罗列了课程的重难点,学习方法,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视频的播放等,有条不紊的让学习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门课有个课前预习的效果,通过热字的链接进入课堂教学的主页面学习。最后,资源浏览是我们设计的课外扩展部分,有相应的整合案例辅助教学,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直接选择下载素材来扩展视野。主页面的导航条的设计,是本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将有关这门课的相关信息以及教学成果简单的做了概括,有效的帮助了学习者对全面的掌握和了解课程的情况。学术论文的评比,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后更加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学问。
5、钱建昌、谢建斌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实验室意见:
实验室主任:
年 月 日
二级er工具对以上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实施。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实施过程中的疑难技术问题,进行了一一攻破,成功的解决了数据库后台的链接问题。
(3)课题研究结题阶段(第五周)
此阶段是将系统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反复测试并修改测试中出现的故障,进一步完善系统的性能和指标,达到初步使用该系统进行学习的效果。
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教学系统
1.题目的来源、研究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已成为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信息资源库,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