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1)实践特色(2)民族特色(3)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就是要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三.为什么说中国既没有搞“三权鼎立”的政治基础,也没有搞“三权鼎立”的经济基础?(今年老师的PPT)1.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三权鼎立”在中国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三权鼎立”不适合中国国情。
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同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语这种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否定“金钱民主”和资本统治。
3.“三权鼎立”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不是所有国家治理和防止腐败的最佳政体。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鼎立”在分权和制衡权力方面有积极意义,对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权力腐败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病,主要是导致相当一部分权利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综上所述。
我国不适合使用三权鼎立的政治体制。
我国现行的制度在宪法第一条就有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权分立体制不适合我国的的国体。
(去年的答案)1.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者之间那种深刻的利益对抗关系,因而在国家政治形式和党派制度上,没有必要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各种不同利益的政治对手。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这一国体相适应,我们的政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我国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
如果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3.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种制度使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不同,国家最高权力是一元的、统一的。
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政权组织形式,本质上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
综上所述。
我国不适合使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我国现行的制度在宪法第一条就有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涵义和形式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展开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一是政党协商,二是人大协商,三是政府协商,四是政协协商,五是人民团体协商,六是基层协商五、当前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制度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自己在扩展一下)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八、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九、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怎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不仅渗透到意识形态的所有部分当中,而且决定着它们的内容和性质,对整个意识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
社会思潮是多样化社会思想的突出表现,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
作为社会气候的“晴雨表”,社会思潮对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将是一种客观存在,企望思想文化“纯而又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
否则,社会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共同道德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思潮潮起潮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
怎么做(论述)第一,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潮的性质和发展运动规律。
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各方面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提前预测,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第二,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结合起来,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和影响力。
第三,要积极稳妥的处理观点,决不能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讲政策,主义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多做工作,积极引导,对学术问题,要贯彻“双百”方针,提成民主讨论,平等交流,对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方法上坚持以理服人。
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答: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和潮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1)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而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这是因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性质。
其次,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
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因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