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2014秋学习中心:—————————————————————————————第一章序论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答:五大类型:1、传递服务模式。
2、合同约束模式。
3、意识启蒙模式。
4、参与服务模式。
5、综合咨询模式。
2.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
3.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研究对象是推广对象在推广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5.根据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理论,怎样提高推广服务效率?答:1、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
2、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
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
4、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6.农业推广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哪些?答: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是农业推广学理论结构的核心,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农业推广工作实践是农业推广学的最要知识来源。
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自发的、有原因的、有目标的、持久性的、可改变的。
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哪些内容?答:“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密切相关,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照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订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服从2、从众3、相容4、感染与模仿4.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答:1、面向行为主体的策略—以农民为主体的策略,强调发挥农业推广的教育功能,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改变农民个体及主体的行为。
2、面向行为环境的策略—改变农业环境的策略,物质条件或环境的改变会带来人的行为的改变。
5.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答:政府通常采用政策、法律、经济、补贴等手段影响农民的行为。
推广人员则主要通过教育、培训、试验、示范等手段影响农民的行为。
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1.农业推广沟通由哪些要素组成?答:沟通过程中包括8个要素:(1)传者(2)讯息(3)渠道(4)受者(5)反馈(6)阻碍因子(7)关系(8)环境。
2.简述沟通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
答:(1)根据沟通渠道不同,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根据沟通所用的媒介不同,分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3)根据双方地位是否交换,分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4)按沟通接触范围和媒介的不同,分个人沟通与大众沟通。
(5)按沟通的内容,分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
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答:(一)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
(二)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
(三)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
(四)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五)沟通主体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4.简述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含义与区别。
答:(1)、单向沟通是指发送者和接受这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变(单向传递),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息。
单向沟通的速度快,信息发送者的压力小。
但是接收者没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不能产生平等和参与感,不利于增加接收者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不利于增加接收者的自信心,不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
(2)、双向沟通中是指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位置不断交换,且发送者是以协商和讨论的姿态面对接受者,信息发出以后还需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必要时双方可进行多次重复商谈,直到双方共同明确和满意为止,如交谈、协商等。
双向沟通的优点是沟通信息准确性较高,接受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产生平等感和参与感,增加自信心和责任心,有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
第四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1.创新的特性可以从哪些方面为理解? 答:创新的特性:1)相对优越性。
2)一致性(兼容性)。
3)复杂性。
4)可试验性5)可观察性。
2.扩散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典型的创新扩散过程分4个阶段: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
3.采用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一、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理解。
1、相对优势性。
2、一致性。
3、复杂性。
4、可实验性。
5、可观察性。
二、创新决策的类型。
1、个人选择。
2、集体决定。
3、权威决定。
三、沟通渠道的选择。
例如,大众媒介、人际沟通。
四、社会系统的性质社会系统的性质。
例如:规范、回想联系程度。
五、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
第五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1.简述农业推广方法和基本特点。
答:1、大众传播法,特点(1)传播的技术和信息具有权威性。
(2)传播的技术和信息数量大、传播速度快。
(3)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益高。
(4)大众传播难以进行双向信息沟通。
2、集体指导法,特点1)知道范围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推广效率和经济效益(2)信息传递方式属双向交流,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有利于展开讨论或辩论,达到一致意见。
(4)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每个人的特殊要求。
3、个别指导法,特点(1)针对性强(2)直接解决问题(3)双向沟通(4)信息发送量小、费用高。
2.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答:答:(1)针对性强(2)直接解决问题(3)双向沟通(4)信息发送量小、费用高。
应用:(1)农户访问(2)办公室访问(3)电话访问(4)信函访问3.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答:(1)知道范围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推广效率和经济效益(2)信息传递方式属双向交流,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有利于展开讨论或辩论,达到一致意见。
(4)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每个人的特殊要求。
应用:(1)培训班(2)方法示范(3)小组讨论(4)成果示范(5)方法示范4.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 答: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
第六章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运用1.简述农业推广论文的基本结构。
答: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2.简述5种常用的农业推广应用文体与宣传文体的名称及其写作要领。
答:农业科技广告农业科技新闻(简报) 科技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农业科普作品农业科普文章写作要遵循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原则,经过选题、谋篇、起草和修改等若干个阶段农业推广合同协议工作总结3.如何理解农业推广语言的“朴实通俗”的原则? 答:朴实的语言是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重要原则。
因为朴实的语言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朴实通俗的原则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诚恳,体现与对方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二是讲专业技术问题要尽量使用农民自己的语言;三是语言要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接受。
4.农业推广人员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语言运用技巧?答:心理沟通的技巧,提问的技巧,回答的技巧5.如何撰写农业推广演讲稿? 答:确定好主题选择好材料安排好结构与正确表达主题注意语言修辞第七章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1.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答:①每一项农业新技术成果都具有很强的生态区域选择性及技术经济局限性,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尽一致②一方面验证该技术成果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方面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方面的实用性③另一方面通过接近大田及生产规模的试验,在原引进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补充和完善技术环节,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技术参数,为规模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2.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答:(一)试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二)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三)试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四)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3.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析技术示范时,需要做好哪些方面准备工作。
答:要对示范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过程充分熟悉要研究采用者学习农业创新的心理特点用恰当的讲解和表演,调动采用者的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效果4.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影响?答:把握最好时机,组织观摩和交流。
第一,由政府组织,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共同参加的综合性观摩。
第二,推广单位和推广人员自行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参加专项技术观摩。
第八章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1.试述农业培训教师的应具备的能力。
答:(一)同有关各方合作共事的能力(二)进行农村社会经济调研的能力(三)制定和实施农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计划的能力(四)应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五)培训教学的组织能力(六)培训档案建立和培训报告编制能力(七)农民技术培训教师应具备的行为准则2.简述农业推广培训基本方式与新型模式。
答:1专题培训班2现场会3经验交流会4巡回指导5科技下乡6农业科技展览7农业科技示范园8科技蹲点新型模式1“绿色证书”培训模式2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模式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4 农民创业培植培训模式5 骨干企业带动培训模式6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3.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式。
答:办公室咨询或定点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4.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
答:(一)电子农务(二)农业科技家教(三)科技专家大院第九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1.农业科技成果的结成条件有哪些?答:1、成果的质量。
从先进性、成熟性、效益性、适应性、实用性等几方面来评价。
2、市场的需求。
3、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与需求。
4、完善的成果转化系统。
5、政策环境与资金保障。
2.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原理。
答: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过程是由小规模试用到大规模采用的过程,它反映了群体农民在采用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变化情况。
在大多数情况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曲线近似于正态分布。
因为农业科技进步是无止境的,即农业科技成果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是无限的,但是就某一项具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而言,它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种总体上的无限性和个体上的有限性的统一,使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过程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3.怎样评价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答: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4.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成果的质量、成果转化系统的完善性、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和需求、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与投入保证。
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答: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开发、公司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