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精选5篇【篇一】昨晚,霸屏一时的电视剧《小欢喜》落下帷幕,在这部剧里,孩子们有考不完的试、刷不完的题、上不完的补习班和睡不醒的觉,而家长们则忙着搬入学区房、报名补习班、严防早恋……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艰难和困苦,每代人都需要靠自己去“打怪升级”,去收获属于自己的“小欢喜”。
作为基层干部,每天都要面对琐碎且复杂的问题,但只要积极面对挑战,做到担当在其中、成长在其中、欢乐在其中,就能收获自己的“小欢喜”。
2017 年毕业季,位于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我周围很多同学都在为寻找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而操心。
当时的我也收到了一家刚刚上市公司的“录取通知书”,经过和父母、老师一再沟通,最终我还是放弃留恋都市的繁华和优渥条件,选择扎根在北京东北郊一个小乡村里,当起了村官。
岁月不居,时间如流。
乘公交车行驶在去往村里的路上,耳边听着自己最喜欢的歌曲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转眼间,我已经不知不觉地在农村工作了两年时间,伴随着这首青春歌曲,回忆如一幕幕片段重放在我的脑海中。
依然记得第一次去村里报到的时候,因为我所工作的村是当地有名的低收入村,和其他几个村相距较远且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公交车能抵达。
在镇政府简短进行工作交接后,我和其他几个小伙伴先坐公交车到临近村,又步行了 30 多分钟才到村里。
刚到村里的时候,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到了,坑洼的路面、随便堆放的杂物、破败的房屋……当时只有一个感觉,这哪里像北京的农村?初来乍到,带着校园里那股子纯真劲儿和骄傲劲儿,本想踏踏实实为农村做点事情,但是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便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心中燃起了放弃的念头。
这期间,幸好有领导的教导、同行小伙伴的帮助和父母的支持,自己也在不断的改变,慢慢由适应变成了喜欢、再由喜欢变成了爱上。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作为一名村官,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村庄的发展脱低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到村后,为深入了解,和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入户走访,精准识别低收入户,建立帮扶台账。
协助第一书记做好村里民俗品牌栗子宴的培训工作,走访调查有意愿参加培训的村民,确定参与人员,安排学习地点,并与面点师傅取得联系协调时间,帮助培训民俗户 3 次。
并利用闲暇时间将村民们制作的特色栗子小吃拍照整理,编写简介,在网络上进行宣传。
经过近两年的共同努力,今年年初,村庄实现整体脱低,农民的腰包鼓了,环境变得优美了,道路整洁畅通了,公交车也通了。
我也在其中找寻到了自己来这儿的初心和意义,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小欢喜”。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再有不到一年我在村工作也将画上句号,这两年里,我经历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心里时常感到忻幸。
《小欢喜》电视剧里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场小别离和一场场小欢喜组成的,少了哪个都不会完整”,即使明年我将从这个我所奋斗过的地方离开,会有不舍与难过,但回想起自己在最美好的时光里收获到的种种“小欢喜”,便给了我在风雨中奔跑、阳光下前行的不竭动力。
【篇二】 2017 年 10 月 12 日。
一大早,我们工作队队员穿好工作服,戴上手套,向村民借了两把镰刀,准备好了十几个编织袋,去地里帮助村民李文才家扒玉米……这是 xx 写的驻村日记。
在他的一篇篇日记中,记者看到,一年来,以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xx 为驻村“第一书记” ,市志办的xx、市妇联的高 xx 为队员(今年高 xx 调整为北林交警大队 xx)的驻北林区西长发镇 xx 村工作队,走村入户访民情、听民声,足迹遍布驻地的每一个角落,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发展产业的真实记录。
村党支部书记吴凤魁说,有了工作队的参与,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2017 年 8 月 18 日。
中午 12 点半,我们来到贫困户 xx 家。
“身体好点没?家里的玉米成熟了吗?” xx 患病的大儿子在旁露出憨憨的笑容,刘大哥急匆匆地走出来迎接我们……42 岁的 xx 患有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手术后,家里早已负债累累。
屋漏偏逢连天雨,他又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家里外债达 30 多万元。
大儿子患病没有劳动能力,小儿子才一岁多,靠妻子在外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针对他家的情况, xx带着工作队多次走访,帮助 xx 办理残疾症,还帮助推销黏玉米,仅一项增收 3000 多元。
“有了驻村工作队的帮助,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每每提起驻村工作队, xx 都激动不已。
市司法局局长 xx 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并表示,有困难局里尽全力帮助解决。
今年春节前,付兴国家房子着火,工作队第二天就赶到,研究盖房子的事。
姜运廷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给付兴国兜底,帮助解决 2.3 万元。
在多方的努力下,付兴国的房子盖起来了,马上就可以入住了。
“为村里致富谋发展,就要把村里的事、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是工作队驻村前的誓言。
为村集体购买安装智能广播系统;为村集体建立村民阅览室,购买各种惠农书籍;开展为期 1 年的“福惠村民”免费理发活动;为残疾人贫困户申请轮椅;为贫困户申请安装假肢;为 46 户贫困户送去生活用品;春节前夕为贫困户送温暖……这些事情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驻村工作队用一点一滴拉近了工作队与村民的距离,更增强了对工作队信任,“有困难找工作队”已成为村民的顺口溜。
2018 年 5 月 21 日。
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在 xx 村为贫困户发放鸡雏鹅雏,共为贫困户及边缘户 30 余户发放鸡雏 600 余只、鹅雏 400 余只。
“大娘,回去要赶紧给鸡雏鹅雏喂点水啊。
”“换个大点的箱子,不然小鸡雏容易被压死。
”驻村工作队亲切地叮嘱贫困户,让鸡雏、鹅雏顺利成长,卖出一个好价钱。
“我们要帮助贫困户尝试摸索切实有效的养殖经验,从贫困户的小规模养殖,一点一滴带动大部分村民养殖,最后形成产业化养殖。
”xx 说。
扶贫工作队进驻 xx 村后,因地制宜,协助指导村集体调整发展思路、富村门路、产业项目。
协调市妇联长期采购 xx 村贫困村民种植的有机瓜果蔬菜,解决了贫困户园田地农产品滞销问题,增加了村民收入。
xx 村有白酒生产加工酿造工艺,缺乏啤酒产业,工作队联系饶河乌日共江之源啤酒厂学习考察调研,学习生鲜啤酒生产加工工艺,与啤酒厂协商到 xx 村投资 300 万元建厂发展,现已达成意向合作协议;协助村两委在省民委争取资金420 万元,将于今年 10 月初建成占地面积 2 万平方米的二十营屯瓜菜枢纽中心,现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将有效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使得农民增产增收。
2018 年 6 月 21 日。
今天一大早,驻村工作队三人就来到了村委会门前,帮助村委会搭建花坛,我们用铁锹在泥土地里挖出深沟,因为泥土中各种砖头石块很多,挖的时候很费力,流了很多汗水,但也要把沟挖深挖好……修路、栽树、种花,都有工作队的身影,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改变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环境。
通过倡导植绿、护绿、爱绿的新风,激发了村民建设绿色家园的热情。
在市司法局的帮助协调下,工作队引资 30 万元修建电信地下管网工程,修建地下网络管道。
协助村两委在路边、幸福大院种植花草,清理村边垃圾,建造花坛,还对损坏的路灯进行了维修。
协助村两委建设村级路面硬化 2.5 公里,改善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xx 介绍, xx 村正依托满族特色村的优势,以改善民生、传承满族文化为重点,计划 3 年内打造满族民俗馆、满族文化活动中心、满族风情广场、满族水上乐园,建成省内知名的“满族风俗文化传承基地”,构建富裕、宜居、绿色、幸福的满族风情特色村寨……“ xx 村脱贫致富路会越走越宽广。
” xx 信心满满。
【篇三】 4 月 13 日,天气晴朗,万木吐绿。
上午按照xx 县委政府统一部署,县人社局古城温庄全体帮扶责任人早早来到村里,开展春季“双基”入户调查。
我和公务员办主任xx 一组,到结对帮扶贫困户家走访。
xx 是今天走访的第一户。
走进他家, xx 正坐在院子里,看到我们,他立即站起来,满面笑容:“你们又来了。
”我发现他的双拐没有了:“你能走了?不用拐了?”他走了几步,虽然不是很利索,但对一个重度残疾人来说,实属不易。
看得出,他十分高兴,脸上带着些许开心,带着些许羞涩。
这是我们来到古城温庄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来,第一次见到 xx 这么纯粹、这么舒心的笑脸。
2015 年,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号角。
第二年我随县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书建,公务员办主任 xx 等一起,第一次走进 xx 的家。
那不能称之为家!xx 双侧股骨头坏死,长年卧床不起,妻离子幼,家徒四壁。
面对贫困,他神情木然,借酒浇愁,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
王书建带着帮扶人员当场表态,不帮他脱贫,决不收兵。
此后, xx家成了帮扶人员最为挂念的地方,帮他树立信心,帮他制订脱贫计划,帮他落实保障措施,帮他增加收入,帮他解决具体困难。
xx 的家一天比一天干净,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信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强,特别是 2018 年鼓励支持他做了手术,xx 渐渐站了起来,走了起来,像一棵几近枯萎的树木又焕发了生机。
站在院子里, xx 向我们讲起了今年的发展计划。
他打算先养兔子,待时机成熟了,再养羊致富。
看到他主动要求发展产业致富,我们做为帮扶责任人也十分开心。
我们又走访贫困户吴朝林,恰逢老吴从地里干活回来,七十多岁的他步履轻快,满面春风。
见到我们,搬椅让座,像小孩子一样不知说什么,只重复:“唉呀!又来了。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突然发现,今年走访贫困户,笑脸多了,正如这生机盎然的春天。
2015 年 12 月县人社局党委派出驻村第一书记,随后又组建扶贫工作队入驻古城乡温庄村,结对帮扶 40 户贫困户。
三年来,累计硬化绿化道路 10 公里,电网入户改造率和通信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安装路灯 30 盏,建设 1200 平方米广化广场,全村实现户户通自来水,整村推进累计投入442.4 万元。
同时重视产业扶贫,建设扶贫车间,推动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肉牛养殖项目,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扶贫,既“扶智”,又“扶志”,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温庄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
截至 2018 年底,已有 21 户 54 人光荣脱贫。
2019 年将有更多贫困户在我们的努力下,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灿烂的笑脸必将如春天花朵般绽放。
【篇四】初到 xx,先过“两道关” 在 xx 州工作,先要过两道“关”。
第一道便是“高原反应关”。
xx 州平均海拔在 3000 米以上,特别是西北部的几个县,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这里也是交通定点扶贫工作的重点。
在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经常使人昏昏沉沉又难以入睡。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逐渐适应了高海拔高寒环境,同时学习当地干部“缺氧气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作风,多次主动到壤塘、色达等县调研督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