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复习(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复习(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复习【考点解读】【易失分点“避雷”】艺术手法小说的语言简洁有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

1.结构紧密、线索分明。

小说以祥子买车三起三落,“希望→奋斗→幻灭”为主线,以祥子与各种人物的关系为副线,采用纵向结构和多侧面立体式机构相结合的方法,自然地把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和社会的黑暗腐败图景错落有致地交织起来。

(从车厂到大宅院;从军阀混战到车夫受苦;上自绅士阔佬,下至市井无赖,都在描写范围内。

)2.展现人物内心活动时,描写、叙述、议论融为一体。

祥子是乡下人,再加上他天生不愿多说话,所以在每次打击和不幸突然降临时,祥子的内心虽然充满愤怒和不平,但他说不出。

这时候,作者往往在细腻描绘祥子激烈内心活动的同时,便情不自禁地加进一些叙述和议论,或直接为祥子抒发不平,或帮助祥子进行控诉、辩解,或对祥子进行谴责。

3.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4.作品的语言极富特色。

“京嘴子”语言最能反映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北京口语的原汁原味,如:“打盹、爽性、水往上漾、腻烦、攥、响晴”等。

个性化的语言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品主题小说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主要人物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

为全书灵魂人物。

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

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

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

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祥子性格: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

她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

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

刘四爷六十九岁。

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

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可他实在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一些车享福去了。

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儿死了,真正感到了孤独。

曹先生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

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于助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她保留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

老马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

他是将来的祥子的缩影,性格要强,身强力壮,但是没有保住小孙子,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

随后,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

他和祥子一样无法摆脱命运,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

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等不到祥子接她,不堪非人的待遇,自己上吊自杀了。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得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

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得烂醉。

孙侦探(孙排长)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

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搜刮走了。

祥子最后的堕落是因为梦想的破灭,原因有很多,可这个姓孙的就直接地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

【对点过关训练】一、名著阅读1.下列《骆驼祥子》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除主人公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爷,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

D.《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2.《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小说中,祥子关于“车”有三起三落的故事,导致他“三落”命运的人分别是当兵的、_________和_______【答案】1.B2.孙侦探虎妞【解析】1.B. 有误。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

结合祥子的三起三落来谈。

第一次,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以拉散座的方式,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但刚拉半年,连人带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大兵抓去,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第二次,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拉车攒钱,想再买一辆车,这次采用了以在杨家和曹家拉包月的方式。

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第三次,祥子还是想再买辆车,结果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拉散座。

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坐在地上,地上有些甘草和松花。

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着长声悲叫。

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地往下落。

(老舍《骆驼祥子》结尾)(材料二)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得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近他。

地还活着,他也活着,他们现在自由了。

(英译本《骆驼祥子》结尾)(材料三)1945年,此书在美国被译成英文。

译笔不错,但将末段删去,把悲剧的下场改为大团圆,以使迎合美国读者的心理。

译本的结局是祥子和小福子都没有死,而是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抢出来,皆大欢喜。

译者在事先未征求我的同意,在我到美国的时候,此书又已成为畅销书,就无法再照原文改正了。

(老舍谈英译本《骆驼祥子》)(1)《骆驼样子》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始终没有实现。

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哪一件事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让他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2)对于英译本的大团圆结局,老舍不同意这样的改编。

联系你的阅读体会,你是否赞成这样的改编?为什么?【答案】(1)小福子的死(2)不赞成。

因为改编后的结局不符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不能突出老舍希望揭示的社会意义,结局再美好,也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意对即可,能围绕主题或悲剧性结尾的艺术效果阐明原因就行,只答赞不赞成,不写原因不得分。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骆驼祥子》内容熟悉,了解祥子的经历,把握重要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及变化,才能准确回答出问题。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

小福子的死,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本题是对名著主旨的理解。

是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如:不赞成。

因为改编后的结局不符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不能代表老舍小说的真实水平。

老舍先生借这本书批判了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结局再美,情感再温暖,也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或:赞成,改变后的结局,祥子和小福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大团圆的结局,虽然不太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但是祥子那么勤劳质朴,这个结局更符合普通读者的心理预期。

4.《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是我们最为熟知的。

请结合相关情节,回答下面问题。

(1)简述祥子前两次买车失败的原因。

(2)这两次失败对祥子的心理变化有怎样的影响?【答案】(1)第一次是连人带车被宪兵拉去充军,用几年血汗钱买的车没了;第二次是攒的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2)第一次失败祥子仍目标明确,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拼命赚钱。

第二次失败使得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破灭,开始对生活产生失望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

根据题干中的“三起三落”以及问题中的“前两次”“买车”“失败”等关键词,可知回答此题要熟悉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是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了三年后凑足了一百块大洋买了新车;接下来理想第一次破灭的“一落”是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二起”是他坚强地将理想的蜡烛重新点亮,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准备再买一辆新车;此时祥子的理想又破灭了,因为干包月时,他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这是“二落”;“三起”是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辆旧车;“三落”是祥子为置办虎妞的丧事,自己把车卖了,从此祥子一蹶不振。

据此即可概括回答出祥子前两次买车失败的原因以及祥子的心理变化。

5.名著阅读。

童心可贵,亲情无价,即使在贫苦的生活中,也可以显示动人的光芒。

请结合《骆驼祥子》内容简述小马与老马祖孙之间体现亲情的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祥子为饿晕倒在茶馆外面的老马买来包子。

老马不舍得吃,留给小马;小马也不舍得吃完,要留给爷爷几个。

小马帮爷爷拉人力车挣钱养家,与爷爷相依为命,共同在贫穷的环境下艰苦地生活。

【解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