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标书文件
(5)某某安全综合业务应用系统
以省水利厅数据中心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调用国土资源厅的三维地图数据,并加载某某市水利空间数据,实现对全市某某安全基础信息、监测信息、视频信息及运行信息的管理,进行水厂及管线三维建模和360度全景演示,方便直观的查询某某市某某安全工程情况,并提供对农饮信息的多维深度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功能。
在各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会不断变化的,因此各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使应用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和变化而平滑扩展。
5、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
各系统建设涉及多部门、多机构的业务信息,应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一方面要保障网络安全,另一方面要保障信息安全,还应保障系统可靠地运行。设计应从系统架构和网络结构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并充分考虑大规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系统的可靠性、满足各水利机构7X24小时的服务要求。
1.2
1.2.1
某某市某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为:结合《某某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根据省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确定市级年度建设任务。积极推进规模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进一步完善市级某某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构、水质检验监测中心、财政运行维护基金和社会化长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为此提出了一整套以基础数据采集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以网络信息交换、协作平台为业务支撑,可实现农村供水实时信息的接收处理、视频监控采集、水质监测预警、实时险情预警、农村供水信息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某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二〇一四年六月
1.概述5
1.1项目背景5
1.2建设目标、建设内容5
1.2.1建设目标5
1.2.2建设内容5
1.3项目依据7
2.总体建设方案
2.1总体架构7
2.1.1系统总体结构7
2.2建设原则8
2.2.1流程规范、功能完善8
2.2.2技术领先、易用直观10
2.2.3稳定高效、安全可靠10
2、顶层设计与地区统筹相协调原则
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国家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某某市的实际省情,进行信息资源统筹规划,遵循统一的建设规范、标准,明确各级水利行政部门、各级各类水利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综合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水利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
(1)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主要实现对本系统所有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关联性,将数据资源层分为综合管理业务数据库、基本资料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管理数据库四大部分。
(2)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主要实现数据资源层与业务应用层之间的标准化接口。业务应用系统对数据直接操作,往往造成权限管理复杂、业务逻辑混乱、代码冗余度高等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应将基础功能模块从业务系统中抽离出来,按功能分类并统一开发,保证业务应用层与数据资源层的隔离和透明调用。
2.2
2.2.1
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的条件下,力求高起点的设计,既满足近期需求,又适应长远发展需要,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建设目标,确保某某市水利业务整合和水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1、以人为本原则
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和谐水政为中心,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水利服务需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方便人民群众。
6.2.5流媒体信息管理56
6.2.6手机客户端查询56
6.2.7地理信息管理56
6.2.8统计分析57
6.2.9决策支持57
应急管理57
综合展示57
7.人员配置与培训计划57
7.1人员配置方案57
7.2人员培训方案58
7.3培训考核58
7.4意见反馈58
7.5效果跟踪59
8.质量保障59
8.1质量目标59
1.1.2ETL数据处理48
1.1.3资源目录设计49
5.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建设50
5.1交换与共享框架50
5.2建设内容52
6.信息化系统建设53
6.1水利信息采集与监控软件53
6.1.1数据交换系统53
6.1.2水厂水质化验信息直报系统53
6.1.3水厂运行监测信息采集系统53
6.1.4模型信息采集与建模53
《计算机应用系统文件编制指南》SJ/Z 9060-1987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准则》GB 17859-1999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4943.1 2011
2.
2.1
2.1.1
系统总体框架采用成熟的JAVA多层技术架构,存储、服务器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应用功能仅部署在服务器端的纯B/S运用方式。
(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在应用支撑层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完善系统功能,确保业务流程的完整性。根据业务功能和用户群将业务应用层分为基本资料管理、基础信息管理、规划实施管理和综合管理等。
(4)表现层
表现层实现人机交互功能,通过友好的软件界面和操控方式,使各类用户群均能较快的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办公模式。本系统的表现层统一采用Web界面,通过脚本和插件等方式实现界面排版和高级操作,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
6.1.5视频监控信息采集系统55
6.1.6供水设施数字巡检信息采集系统55
6.1.7某某安全舆情信息采集系统55
6.1.8供水服务热线信息采集系统55
6.2业务应用系统建设55
6.2.1某某安全工程门户网站55
6.2.2某某安全信息短信服务56
6.2.3基础信息库管理56
6.2.4水厂监测数据管理56
充分利用某某市水利局已有的各类网络,并根据本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接入业务内网、互联网和政府办公网,实现市水利局与省水利厅数据中心以及某某市各县市区的网络连接,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和实时监测数据的传输提供通道。
(4)市级某某安全信息采集与视频监控平台
包括基础数据库信息交换系统、水厂水质化验信息直报系统、水厂运行监测信息采集系统、模型信息采集、视频监控信息采集系统、供水设施数字巡检系统、民情民意信息采集系统和供水服务热线系统。
3.2.4统计报表(中间件)17
3.2.5关键技术应用20
3.2.6CA认证功能设计24
3.2.7USBKEY29
3.2.8报表管理服务功能设计39
3.2.9地理信息服务功能设计41
遥感信息服务功能设计43
流程服务功能设计44
缓存服务功能设计44
平台接口设计45
4.数据资源中心建设46
1.1.1数据总体架构46
2.3设计思路11
2.3.1以数据为核心、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11
2.3.2组件化结构,促进多种技术集成11
2.3.3借鉴成功的案例,采用成熟的主流开源产品12
2.4建设方案13
3.应用支撑层建设15
3.1建设目标15
3.2建设方案15
3.2.1建设原则15
3.2.2建设模式16
3.2.3建设步骤17
在各系统中,应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以及数据访问和修改的可追踪性,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系统级的安全性、又要考虑应用级的安全性,采用多级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灾容备份等多种手段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应综合运用技术、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化网络和数据的安全管理。
6、规范化和标准性原则
水利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其完整性和对全省的普适性,须在全面了解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整体规划,按照“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要求,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水利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模型和数据编码等标准,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标准化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系统建设必须在安全体系和安全技术、信息表示和信息交换、网络协议、软件结构、软件平台等标准方面遵循SOAP、WebServices、XML等技术标准达到“互连、互通、互操作”要求,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1995
《信息处理-流程图编辑符号》GB/T 15538-1995
《信息处理-按记录组处理顺序文卷的程序流程》GB-T 15697-1995
《信息处理 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GB/T 1526-1989
3、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
系统技术水平在保证其成熟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其先进性。宜采用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方案升级和迁移打下扎实基础。各系统确保可持续性开发,可以保证使用的技术不断地更新并可顺利升级以维持系统的先进性。
4、开放性与扩充性原则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与各类水利机构内的有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外,有很多基础数据还需要从政府的其它信息系统如公安、社保、环境、民政、教育等信息系统中获取,与这些系统均需要保持双向的信息交互能力,因此系统设计必须保持开发性、具有良好的互连、互操作能力,必须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必须遵循开放的原则。
《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鲁水建【2008】14号
《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SL 213-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195号)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33号)
(2)市级某某安全数据资源中心
以某某市“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在充分共享“智慧城市”数据中心软硬件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增购部分设备和平台软件,建设某某市市级某某安全数据资源中心。主要包括支撑软件资源配置、应用支撑服务平台、数据存储管理平台、水利信息综合数据库和饮水安全专业数据库建设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