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

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

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

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

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 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

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

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

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

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

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 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

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科技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超乎人们的想象。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

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

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

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

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

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

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谈到互联网的普及,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致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上到国家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努力。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2月16日到1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主席一直对互联网问题非常关注与重视,在国际国内不同场合,都就互联网问题发表过重要论述。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网络的重视程度很高,对于互联网的普及势在必行。

对于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限量的。

世界如今已被互联网“占领”,那么互联网未来的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综合所有的因素考量,未来10年,将有10大网络趋势出现。

1.互联网全球普及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

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

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

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

根据CIA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

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

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

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

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

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

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

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

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

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

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

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

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

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

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

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

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

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

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