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修订记录
术语解释
目录
1. 项目介绍 (3)
1.1 项目背景 (3)
1.2 项目目标 (3)
1.3 项目围 (3)
2. 项目验收标准与交付物 (3)
2.1 项目验收标准 (3)
2.2 项目交付物 (3)
3. 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3)
4. 用户的可行性分析 (3)
5. 政策分析 (3)
6. 项目方案可行性分析 (3)
6.1业务方案可行性分析 (3)
6.2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4)
7. 时间和资源可行性分析 (4)
7.1项目人力资源可行性分析 (4)
7.2软件、硬件和设备资源需求 (4)
7.3项目里程碑计划 (4)
8. 投资效益分析 (4)
9.知识产权分析 (5)
10. 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5)
11. 可行性分析报告总结阐述 (6)
1. 项目介绍
1.1 项目背景
从因、外因两方面阐述项目开发背景。
重点说明“为什么”要开发本项目,或者开发本项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1.2 项目目标
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本项目实现后要达到的目的和价值。
包括对以项目方式进行的任务活动的动机期望(目的,定性描述)和对动机期望的具体化、数量化,并能够体现出项目完成的前后之间的差异性(定量)。
如:提高公司的总业务量,年度总业务量在上年末的基础上提高50%
降低运营的成本,年度的运营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100万
提升服务的质量,年度业务操作失误率上年底在降低10%
1.3 项目围
具体的项目实施围,也就是做什么的问题。
每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交付件(包括:文档、系统、人员技能、设施、机制手段、流程制度等(根据项目的特性进行增减))、具体假设和完工准则
2. 项目验收标准与交付物
2.1 项目验收标准
以项目目标(定性目标和定量效果)、围、计划、预算、人力投入作为基准进行验收。
简要描述上述基准的满足程度。
如“项目计划和预算偏差不超过x%,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达标情况”等。
2.2 项目交付物
包括正式批准和验收的项目可交付成果,这些项目可交付成果将形成项目的基准,并置于严格的配置管理之下。
形成基准后,在任何阶段,对其的变动必须通过正式的“项目工作容变更控制程序”进行。
可交付成果既包括组成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各种结果,也包括各种辅助成果,如项目管理报告和文件。
3. 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可行性分析的前提、假设和制约因素
4. 用户的可行性分析
(1)从项目用户部门的组织架构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影响来分析;
(2)从项目用户部门实际人员素质及技能水平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来分析;
5. 政策分析
(1)分析有无政策或法律的“支持”或者“限制”;
(2)分析有无地方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扶持”或者“干扰”。
6. 项目方案可行性分析
6.1业务方案可行性分析
(1)分析业务实现方案和策略,并对所涉及的流程制度管理体系进行说明。
若涉及到更改现有的流程体系,需对前后流程进行清晰对比并分析利弊。
(2)从业务角度分析此项目与其他项目是否有关联性?
6.2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1)分析技术实现方案和策略,确定体系结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等要素的可行性。
(2)与其他项目或系统之间的关联梳理。
7. 时间和资源可行性分析
7.1项目人力资源可行性分析
说明项目团队的角色、技能要求、人数、是否全职、资源来源(相关职能本部、地区、外包等)、需求时间等,并简要说明所需资源在目前条件下(公司现有资源能否满足,目前市场上是否有能提供该资源的供应商等)能否满足。
如下表样例所示。
7.2软件、硬件和设备资源需求
(1)说明项目所需的软件、硬件或设备等资源。
(2)说明以何种方式获得,如“库存”、“借用”、“调配”或“购置”等。
7.3项目里程碑计划
结合资源的可用性及合理性,绘制项目的里程碑计划(或详细计划),可另行附表
8. 投资效益分析
此预算总额将作为项目考核依据,误差围请参考《项目评估考核管理办法》
9.知识产权分析
(1)分析是否已经存在某些专利将影响本项目的实施与推广;
(2)分析本项目是否需要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如何获得?10. 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列出已识别的风险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11. 可行性分析报告总结阐述
经上述可行性分析,结论可以是(从下面四个中选择一个):
(1)可以立即开始进行;
(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例如资金、人力、设备等)落实后才能开始进行;
(3)需要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
(4)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如因经济上不划算、市场不成熟、技术不成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