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调查时间

实际调查时记录膳食的天数,要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 者关注的营养素摄入在个体的与个体间的变异来决定。 实际上很少调查能超过连续3~4 天,因为调查时间 过长,会使被调查对象厌倦而放弃参加调查。

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最好在
不同季节分次调查
记录方式

非开放式膳食记录表将所有通常食用的食物按照特 定份额大小、单位与营养素成分,形成一系列事先

(三)膳食调查方法
称量(重)法 查账法 24小时回顾法(询问法)
化学分析法
食物频率法(食物频数法)
如何选择膳食调查方法

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谁”:研究对象是谁,研究是想得到个体的还是群 组的信息? (2)―什么”:要得到什么信息,是关于食物、营养素还 是别的什么食物成分的信息? (3)―何时”:关注当前的膳食还是通常的膳食模式?感兴 趣的是一天、一周内的几天,还是一年中某个季节? (4)―在哪里”:在哪里消耗的食物?在家里还是饭店? (5)―为什么”:研究目的决定了感兴趣信息的类型,也 决定该收集数据的准确程度。

低动物脂肪

(二)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DG)是根据营 养学原则,结合国情,教 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 以达到合理营养ines for Americans History 1980 – 2010
2000 1980 1990
5.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科学诠释居民对膳食认识的误区和 难题。《指南》在形式上增加了说明和参考资料,对条目 涉及的有关名词、概念以及常见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有 助于对条目的深入理解和实践;采用问答形式,解答膳食 中常见问题和居民对营养认识的误区;有更多提供丰富科 学信息的图表;对专业术语予以通俗解释,对于营养学界 前沿新观念和新发现,给出了参考资料作为佐证,既满足 了专业人士对指南理解,又能满足广大居民在生活中实践 《指南》。 6.各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在1997年的 膳食指南中,针对婴儿的条目只有“鼓励母乳喂养”和 “母乳喂养4个月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及不足900字的 描述。在新《指南》中,婴儿又细分为0~6月龄婴儿和6 月龄~12月龄婴儿。0~6月龄婴儿膳食指南条目增加到6 条,有近7千字的描述,并提供了身长和体重增长参考曲 线。
2010
1985
1995
2005
myplate2010(我的餐盘)

登录网站输入身体 数值后,为其定制 设计方案。(打开 网站 http://www.choose /index. html ,输入年龄、 性别、身高、体重 和每天锻炼时间, 量身定做的营养指 南
1磅(lb)=0.454千克(kg) 1米(m)=3.281英尺(ft)1英尺(ft)=12英寸(in)
第二节 膳食调查与评价
通过不同方法了解一定时间内每人每日各种主副食摄入量, 在此基础上(利用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从膳食中所 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与质量,借此来评定正常
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其结果可以成为对被调查人群/个人 进行营养改善、营养咨
询、营养指导的工作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时间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原发性营养素摄入不足不良饮食 习惯、食物过精及社会因素
营养 缺乏
组织中 营养素
生物化学 的改变
功能性 改变
形态学 改变
继发性营养素消 化、吸收、排泄
疾病
临床症状
营养缺乏病发展过程
第一节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一)膳食结构 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 所占的比重。


1.称量(重)法

对某一个伙食单位或个人一日各餐食物食用
量进行称重,计算每人每日的营养素摄入量。

称重法准确性高,可作为膳食调查的“金标
准”,用以衡量其他方法的准确性


在进行称重食物记录法时,研究者要指导被调查对 象在每餐食用前及时对各种食物进行记录并称量, 吃完后也要将剩余或废弃部分称重加以扣除,从而 得出准确的个人每种食物摄入量。调查时还要注意 三餐之外所摄入的水果、糖果和点心、花生、瓜子 等零食的称重记录。 当称量可能会干扰影响被调查对象正常的饮食习惯 时,对其所食用消耗的食物量进行描述也是可以接 受的。

调查对象:以调查的目的、人力及物力 而定,选择原则应具有代表性。

(1)个体 (2)家庭 (3)其他团体

调查时间:最好每季一次,如人力物力
受限,可夏秋和冬春各一次,每次3~7天
二、调查操作方式

(1)记录法:通过查验调查对象食物记录, 可经过或不经过检查核对 (2)询问法:可通过电话、直接面对面、计 算机、电视媒体等进行询问
Resources
• Policy Document •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 • Public Comments Database • Power point presentations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2007)
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这十条是: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 如饮酒应限量 1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卫生部·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五日

建议成人每天进行相当于步行6 000步以上 的身体活动 手洗衣服9分钟, 上楼、打篮球、 慢跑3分钟,打 羽毛球6分钟, 舞蹈、瑜伽7分 钟等均相对于身 体活动1千步。

适度运动三,五,七

“三”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 “五”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规律性运动; “七”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中等度运动 量。
进行编码的食物表。

开放式膳食记录表更为常用,可以提供一些食用频
率不是很高的食物信息。

膳食记录表应该在小范围研究中进行预调查试验。
称重法步骤


①准确记录每餐各种食物及调味品的名称;
②准确称量
食物的生重、熟重、剩余量、零食

从市场采购的样品——市品 市品去掉不可食部分之后所剩余物——食部 食品烹调后的重量——熟重 吃剩饭菜的重量——剩余量


研究者需要准确掌握两方面的资料,一是厨房中 每餐所用各种食物的生重,即烹调前每种食物原 料可食部的重量,和烹调后熟食的重量,得出各 种食物的生熟比值;二是称量个人摄入熟食重量, 然后按上述生熟比值算出所摄入各种食物原料的 生重 ,再通过食物成分表计算摄入的各种营养素。 研究人员还应了解被调查地区的食物供应情况, 食物的生重、熟重、体积等之间的关系
2.查账法(记账法)
适用于有详细伙食账目的集体单位,也可用于 家庭。 根据该单位在一定期限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 和就餐者的人次数,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 消耗量,再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的能量 和营养素的摄入量。
3. 24小时膳食回顾法(询问法)
通过问答方式来回顾性地了解调查对象
过去24小时、48小时或几天实际的膳食摄 入状况,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 的一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回顾膳 食调查方法。
方法


24 小时一般是指从最后一餐吃东西开始向 前推24 小时。 可以通过面对面询问、使用开放式表格或 事先编码好的调查表通过电话、录音机或 计算机程序等进行。
注意
调查者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询问的技巧与方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 要而制定的。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 人群。
膳食平衡宝塔(2007)

新鲜水果每天有, 一捆蔬菜一把豆, 一个鸡蛋加点肉,
五谷杂粮要吃够。
07版《指南》的特色
1.新增加了“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和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两个条目,将 饮水、零食及饮料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膳食内 容引入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使内涵更加丰富 全面。 2.在“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条目 下和膳食宝塔中明确提出“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 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为指 导居民天天运动提供了参照标准。

另外,最好能了解在类似研究中使用过的研究方法, 以便于对各自的研究结果可靠地进行比较。
历次全国营养调查所采用的方法

1959 年 第一次全国营养调查 1 年4 次,每季度1 称重记帐法(5~7次 天) 1982 年 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 秋季 称重记帐法(5 天) 1992 年 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 秋季 全家称重记帐 法(3天)3 天连续个体24 小时回顾法 2002年 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 秋季 全家称重、记 帐法(3天)、3天连续个体24小时回顾法以及食物 频率法
称重法的优缺点


优点:能测定食物份额的大小或重量,结果可靠;摄入的 食物可量化,能计算营养素摄入量,能准确地分析每人每 天食物摄入变化状况 局限性:对调查人员的技术要求高,而且被调查对象必须 有文化且能很好地合作配合;在外就餐消耗的食物汇报的 准确性差;食物记录过程可能影响或改变其日常的饮食模 式;随记录天数的增加,记录的准确性可能降低;而且经 常发生低报现象,大量的低报估计多发生在一些特定人群 (如肥胖人群);长期记录时会给被调查者带来较多的麻烦, 有时甚至拒绝合作,影响应答率,不适合大规模调查。
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

高碳水化合物

我国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小麦粉为主, 谷类食物的供能比例占7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