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作文分析山东省蓬莱第二中学【写作材料】“校园里种了不少的树。
两年的样子,好多的树长得已经足够粗壮了,只有一排树,稀稀拉拉的,异常的枯瘦奇小。
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水土,甚至风,甚至呵护,都是一样的,为何它们偏偏长成那样的情形呢?一打听,这种树的名字叫银杏。
”【材料分析】珍贵的东西不会说话,但它却高贵地珍贵着。
“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水土,甚至风,甚至呵护,都是一样的”这就表明了他们的外部环境是一样的,不是他们发生变化的原因。
而“一打听,这种树的名字叫银杏”这就说明了其他的树木不是这个树种。
由此可以推断这是他们的内因的不同造成的结果。
银杏这种树,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
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
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有观赏价值。
正是因为全身是“宝”,而另一种树的应该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
故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来:正是因为内因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不同的成长期,一种在初期,就开始显露处勃勃生机;银杏在初期却不能显现自己的优势来。
但是,它没有放弃成长的机会,显现出了坚韧、坚强、等待、忍耐、默默耕耘、成功需要磨砺的特征。
和一种树比较的话,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器晚成、成长是一种过程。
【审题立意】一、审题的普遍问题及基本原则(一)审题的普遍问题:①理解肤浅;②.顾此失彼;③.游离中心。
1.力放在对“话题”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话题”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2.的某一要素上,以偏代全,把构成话题的其他要素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导致跑题)3.,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喧宾夺主,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如写作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时——有人写道:毛泽东为什么能坚持万里长征?因为他有“好奇心”,好奇于“万水千山只等闲”。
有人写道:苏东坡被贬黄州,为什么能保持旷达的心态?因为他“好奇”于黄州的美妙山水,山水使他的心平静了。
有人写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武警战士为什么能从瓦砾中营救伤员?因为他们“好奇”,这下面究竟有没有埋着幸存者……[结论]:许许多多的考生都不能准确地、辩证地认识“好奇心”、驾驭“好奇心”而“跑题”了!(二)审题的基本原则:①整体性;②多向性;③选择性。
1.整体性: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文题或材料的整体、本质着眼,不能囿于局部的细节,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特别是材料作文,其中蕴涵的立意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立意点,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文题。
3.选择性:因为从文题或材料中归纳的立意点具有多向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归纳的立意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要在整体把握文题或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深刻、新颖又有话可说的立意点来写作。
二、审题的基本要求及基本技巧(一)审题的基本要求:①明确要求;②把握题旨。
1.明确要求,审出写作重点。
要从关键词入手,审准写作对象和重心。
如:上海高考题《他们》,写作对象就是“他们”,行文中还要观照“我们”;作文题《心事》的写作对象则是“事”;作文题《成功的喜悦》,关键词语是“喜悦”,重点必须写“喜悦”的内容和来由,而不少考生却写成了没有喜悦的“成功”就跑题了。
2.把握题旨——正确分解题意,准确揭示本质。
①弄清字面意思。
即先看看题目或材料说了些什么。
②分解具体内容。
即将题目或材料按其表达的层次加以分解,看看各个部分之间存在哪些内在联系,主要分析的方面如:主要与次要,整体与个别,正面与侧面,等等。
“银杏树”材料中并没有突出个性。
如果是写个性的话,应该是各个事物之间进行相比较的。
但是原文中“一种树”给的太笼统,所以不是个性的写作。
③辨析寓意。
即对题目或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看看其中究竟有哪些含意,重点是一般意义与特定意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隐含意义与言外之意、比喻义与本体义,等等。
④提炼本质含义。
即在多角度理解和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命题本身所固有的本质性的含义。
比如“银杏树”这则材料本质含义就是:好东西,要经历磨难,才有了出类拔萃。
再如:写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题,就可这样思考:本句名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本句的表层意是说: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其比喻义是说,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因此“从足下始”应是本题主旨之所在,“任何理想的实现,总是以现实生活为起点”即是题旨的本质。
于是可以延伸出以下写作角度:①联想到学习方面的事,可以得出:要想获得高深的知识,必须从基础知识学起。
②联想到道德修养方面的事:要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就要从点滴做起。
③联想到成就事业方面的事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要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
(二)审题的基本技巧:①作文的审题方法;②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作文的审题方法——紧扣文眼法文有“文眼”,题有“题眼”。
题目中最能体题旨的词语就是“题眼”,捕捉住了“题眼”,文章写作的重点也能确定了,写文章就能突出重点,扣住要害。
如材料:一篇隽永的文章不能没有停顿,一幅杰出的画作不能没有留白,一首优美的交响乐不能没有休止符。
而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停顿”“留白”“休止符”呢!那么“停顿”“留白”“休止符”就是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的重点,我们必须要在文章中有体现这些字眼。
如何找到题眼呢?就命题作文而言,若题目是一个字或词,那么这个字或词就往往是题眼,如《忙》《他们》等;题目若是一个短语,它的题眼往往就是在限制、修饰语上,如“心灵的选择”中的“心灵的”就是题眼。
题目若是一句话,句中的谓语部分即是文眼,如06年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这个谓语就是题眼:谁“想握住”,“想握住”什么,为什么“想握住”,握住以后又怎么样,始终围绕“想握住”做文章。
2.作文的审题方法——添加要素法这类审题方法主要体现在命题作文(最近没有怎么练过)中。
在不改变原意前提下,在题目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些新因素,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
例如08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就可运用此法审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
也就是添加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
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
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
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
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
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
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3. 文字类材料作文09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有10个是“新型材料作文题”。
这种作文题既不提供“话题”,也不出现“命题”,既受材料限制,又有广阔的发挥空间,它可以任选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作文。
此类题目审题的一般步骤可归纳为:①认真阅读材料,搞清材料总的写了什么。
②仔细分析,看看到底有哪些写作角度。
③根据自身优势,选定最有话可说的一个角度。
④恰当联系实际,深入阐述自己选定的角度。
如09年高考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的主旨应该是“坚守绿叶对根的情意”。
主旨的丰富性恰恰体现在:一是坚守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二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的内涵理解可以是多样的。
写作时,应当注意:(寻找“绿叶”和“根”的本体)第一,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另起话题,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
考生可以依据“绿叶”喻儿子(女儿)、学生、游子、赤子;“根”喻母亲、老师(教练)、家乡、祖国;“绿叶对根的情意”喻母子情(亲情)、师生情、桑梓情(热爱家乡、乡愁)、爱国情(游子、爱国赤子)等谈“感谢”“感恩”“回报”,体现坚守的具体形式,而感谢感恩回报的形式可以是晚辈对长辈的,也可以是个体对群体的。
谈“乡土情结”——不管绿叶飘落在何处,依然不忘根脉所在,这正是游子漂泊在天涯对故土的思念;谈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我们个体则是民族之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恰恰体现了绿叶对根的情意;谈对科学民主的坚守——科学民主是我们现代化进程的基石,是根脉所在,我们对科学民主之五四精神的发扬继承同样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其实可选的话题还可以很多很多,只不过关于亲情之类的描述除非是动以真情,否则相对会显得较为肤浅,而民族之根,文化之根的充分把握会显得更有厚度。
第二,必须考虑绿叶与根的双元关系、辩证关系。
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昌茂,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
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是相互的。
可提炼出“感恩”的观点,比如“游子对故土的感激眷恋”、“华侨对国家的回报感恩”“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爱戴”等等都可以,但是像一般的帮助别人,比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情人之间的互相体贴,陌路人一个友情的微笑,身处尴尬时一份温馨的怜悯等等就与材料中的“感恩”之味有点距离,因为它们都脱离了“绿叶与根”的关系。
第三,要写好这篇文章,对考生的的思维能力要求较强。
近几年高考命题导向是:激活学生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认识观,引导学生心灵的真善美和思维的开阔和多样。
如果考生能超越“感恩”,能从材料中品出根与绿叶的延续性关系——“给予与吸收,及再给予”,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比如“乡愁的文化心理”等,则能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容易得高分。
【结论及注意的主要问题】高考作文命题再宽泛,审题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
跑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审题不准确,立意不集中;二是文体不符合要求,写成了“四不像”。
所以同学们拿到作文题必须定下心来,一字一句把命题看清楚,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扫描”,否则会造成遗憾。
高考作文在审题上,对一类—四类卷的评分标准依次是——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可见,切题永远是第一要求!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大家都能写出切合题意的好文章!【银杏作文立意及精彩语段】1.[忍耐] 人的成功,很多时候来自于忍耐,因为人生犹如潮水一般,有潮涨的时候,也有潮落的时候,在潮涨的时候我们要戒骄戒躁,不要得意忘形;在潮落的时候我们要充满自信,坚定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