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最新解读
仅通过工商登记设立的 普通资产管理公司不得 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 品。
监管原则
监管对象
金融机构 资管产品
监管要求
禁表内理财 投资者适当 性 去刚性兑付
净值管理 分类处罚
任何形式的投资顾问都 是需要取得牌照的。实 践中打着只能投顾旗号 的各家金融科技公司会 受到冲击。
合格投资者的投资门槛出现 了颠覆性的变化,打破了 100万的标准,尤其是债权 类资管产品,起投门槛降至 30万,各家互联网金融机构 以前通过低起投门槛吸引客 户的优势会被传统金融机构 侵蚀。
资金池
99号文定义,即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业务是指 “信托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以外没 有公开市价、流动性较差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从 而导致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不能一一对应、资金 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期限不匹配(短期资金长期运 用,期限错配)的业务”。
非标资产
非标资产全称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
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 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 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 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
资管新规最新解读
2018年6月
资管新规的背景
01 02
CONTENTS
资管新规细节解读
资管新规的影响
03
目 录
PART
01
资管新规的背景
Origins of New Regulation
1.1 资管新规的背景
一行三会体制下的资管行业格局
在原有“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下,资管行业长期存在着“监管重叠” 、“监管真空”并存的现象。跨子行业之间的“政策套利”也成为了各 金融机构的牟利手段。百万亿规模的资管市场里,刚性兑付、多层嵌套 、资金池等风险日趋暴露。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 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 保监会、外汇局联合下发《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 业务的指导意见》,共31条 。
PART
02
资管新规细节解读
Interpretation on the New Regulation标准 行为监管 穿透监管 综合统计 新老划断 宽泛界定
相比,正式稿在执行上略显温和,以预防因监管硬着陆
带来的次生危害。 资管新规的正式出台,短期而言消除了悲观预期及政策 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对市场气氛有一定稳定作用;在
资管新规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资管新规”出台意在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监管标准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2017年11月出 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为一行三会和外汇局联合发文。而在此 次正式稿下发前的一个月,银监会和保监会正式合并,“一行三会 ”的分业监管也成为历史,“统一监管”的时代划开序幕。
行业逐步规范过程中,对部分金融机构的业务及盈利能
力的确会带来短时间阵痛,但对于行业长期的健康及可 持续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同时也符合我国防范金融风险 、引导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
1.2 热词释义
表内、表外业务
表内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 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贷款、贸 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 各项垫款等。表外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 不能揭示的业务,例如保证、银行承兑 汇票等。
1.3 资管行业时间轴
2005-2015
黄金十年
资管业务爆发与分业监管局面 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拉开了资 产管理的黄金十年。在宽松货币 政策刺激下,居民的理财需求爆 发。在此阶段,三会(包括中基 协)分别就银行、信托、证券、 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和 非金融机构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专项立法, 期间共发布近200个法律文件。
2018年4 月27 日,在经历近半年的意见征询后,央行 终于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 见》的正式稿,市场期待已久的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总体而言,新规在打破刚兑、消除多层嵌套及通道、净 值管理等根本性原则上未作松动与让步,显示了监管层 面引导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的决心未变;但与征求意见稿
固定收益类
标准提高 门槛灵活
三单要求 去杠杆 久期管理
负债杠杆 分级杠杆
禁质押融资
取得私募资金管理人资质的 非金融机构可以发行、销售 私募基金产品,是合法合规 的,同时也适用资管新规统 一的合格投资者标准。
投诉举报
回归资管本 职 兼多层嵌套 一方面很可能影响基金 直销前置模式,另一方 面基金代销拍照的价值 非常大,根据规定,独 立的基金销售机构原则 上既可以代销公募基金 产品,也可以代销其他 种类的金融产品。结合 金融工作会议和十九大 精神,牌照化要求是金 融监管大势所趋
去嵌套通道 合格投资者
公募 私募
2010-2017
监管套利
资管乱象与影子银行 分业监管背景下,单个行业体系内的标准规 制可能是审慎到位的,但是放到整体金融体 系内,存在了不同的标准规制、不同的执法 口径,由于一行三会的信息不对称,收到严 格监管的机构会选择监管宽松的机构进行合 作,变相突破监管限制,达到监管套利的目 的。其中: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 、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却无法被有效 识别、刚性兑换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 资管业务的影子银行使得资管基金主要流向 了投机领域、产能过剩领域、融资平台和中 低风险市场杠杆投资等四大高息领域,推高 实体经济杠杆率,增大了金融体系风险。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 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 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 换和高杠杆。
、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关
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 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
监管新规
内审稿、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 2017年2月,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 ,央行开始会同证监会、银监会、 保监会及其他有关部门,就全面规 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进行讨论及征 求意见。
2017
正式颁布
资管新规正式下发
2018
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 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 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 见稿),共29条,就所有资管业务 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按照产品类 型而非机构类型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