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突发事件调查报告撰写
传染病突发事件调查处置的产出 调查结果运用的媒体载体 潜在法律依据:诉讼 重要的历史档案:绩效考核 应用 预防控制 参谋建议 信息发布 交流共享 档案证据
调查报告的内涵和应用
属性 事件定性和结论 体现态度和责任 体现综合能力 调查思路周密:内容完整、范围恰当 统计分析能力:正确文字表达水平:简炼 组织控制能力:妥当
问题:相关情况没有介绍或介绍过于简单、无关事件介绍过多。 复杂的可插入示意图或照片,也可作为附件。 可以分多段多层次叙述。 根据事件原因分析判断的需要来决定。
事件经过
目的:总体了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包括处置过程及转归,响应处置是否到位。 总体: 按时间顺序简述各时间节点上的进展 报告和响应过程、重要而关键控制措施落实过程。 病例数动态变化、病人主要治疗经过和转归情况。 事件目前的最终状况。
问题:不写,或叙述不清楚,条理紊乱;或暴露严重责任问题。 时间顺序、节点具体/含糊:发生时间、接报、响应处置、初步完成调查时间、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2h)
流行病学特征(一)
病例定义及其检索结果: 监测病例/就诊病例、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病例 根据监测方案/诊断标准/实际情况具体适当修改 一览表:附件 首例或指征病例? 利用确定暴露时间 有利于分析确定疾病或病原体 单例病例疫情? 详细流行病个案调查、治疗经过、流行病学活动史 开展“排除性”的调查或过错性操作调查 病例定义缺少,定义要素不全或部分要素不正确,单例病例危险因素分析不够。 首例或指示病例根据需要写。
➢ 少用“可能是”、“较多”,但可用“不排除”。
➢ 叙述层次清晰、论证逻辑性强、。
➢ 体现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特点
➢ 不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 不同医学论文
➢ 不同鉴定书和裁决书
事件发展阶段和撰写时间 初步调查报告 进程报告 阶段报告 总结报告(全面、完整) 使用对象和应用目的 业务(技术)报告 行政报告 新闻通稿 简(通)报 医学论文
间隔1天
间隔7天
1 4 7 10 13 16 19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示范图例
解读流行曲线图
持续性同源传播
20 15 10
5 0
点源传播
25 20 15 10
5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多波-人传人或新暴发 20
前言
目的:说明事由或简明扼要地概述全文或表明全文主旨。
两种表达:
概述全文:一般用来介绍事发的单位、发生时间、事件及其发生原因、病人转归和 事件状态等。
如“3月12日,某× ×单位出现了多例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例,经过调查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和
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由于饮水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事件,目前病人全部治愈无死亡,学校教学秩
叙述事件简要发展和调查处置过程,概括、简略、含糊
调查总结报告格式
一般情况
目的:提供原因分析的材料,是及事件发生有关的背景概况 事发单位所在地局部地区:乡、街道,县 当地自然、气象等相关情况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员流动情况等 当地相关传染病发生情况及其强度等 事发单位基本情况 地址、性质、类型、生产情况。 单位基本卫生设施及饮食饮水、通风等管理情况。 食堂供餐、员工饮食起居等 员工生产活动和单位外来人员交流情况
调查报告种类
主要内容
格式及要素
格式 首部—正文—结尾—落款 首部:前言 正文:核心部分:流行病学、卫生学、实验室 结尾:调查结论,处置结果、建议 落款:调查单位、调查者、调查时间 基本要素 发生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检验结果—调查结论—处理结果。
根据特色和重点阐述的问题调整
序恢复正常。现将有关情况调查如下:”
说明事由: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现、响应经过,以时间节点为主。
“12月18日分,× ×医院报告:× ×单位有多例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例就诊,接到报告后,我中
心立即前往调查处理,于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问题:冗长,没有说清事由。
报告特点
具有五个特征 社会性 典型性 针对性 真实性 特色属性/创新性 一事一文 没有固定格式 根据事件特点、使用对象、使用目的等而定
原 则 要求
➢ 观点明确
➢
是否暴发事件、是何病原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等等。
➢ 结论要科学
➢ 每一个阶段性结论要有充分数据分析和事实
➢ 逐步形成阶段性结论,最后形成总结论
调查总结报告格式
标题
要求:简短鲜明,一目了然,体现文章主要内容和特色。 直接而概括地表达报告的性质和内容; 词语要简洁和确切。 一般采用单行式 由“调查单位名称+事由+文种,如“关于X地X单位事件的调查(结案)报告”。 常见问题 过于简单:一起感染性腹泻调查报告。 过于繁琐:“关于市县乡学校一起宋内志贺菌引起菌痢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报告”。 含糊不清:“小学学生感染性腹泻事件报告”。
流行病学特征(二)
病例流行特征描述 人群分布:性别、年龄和不同特征(住通校)人群间的发病情况; 地点分布:各班组、家庭和不同宿舍及工作场所间的发病情况; 时间分布: 一般绘制成流行曲线,注意时间刻度。 意义:反映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推算潜伏期或暴露时间;评价控制效果等 描述不够精细:不同地区和不同特征人群分类不精细,关键特征没发现。流行曲线不正确或刻度不佳。 特征人群:学校的班级、寝室、住通校等具体细化 数据分析:分析指标(率/构成/比)、统计图表、统计检验 提示性语言:提示是暴发疫情。
Cases
示范图例
30 25 20 15 10 5 0
绘制流行曲线的要点
时间间隔的选择 相等 ≤1/2平均潜伏期 通常1/4-1/8 原因不明 X轴的起点和终点 首例发病前2个潜伏期 末例发病后2个潜伏期 如爆发未结束末例后不留空白时间段 标记重要暴露信息
Time
示范图例
同样一起麻疹暴发疫情流行曲线 时间间隔不同表达的模式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