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光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中,不是蔡元培先生做出的是()。
A、“大学者,研究髙深学问者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
【答案】B
【解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是儒家思想中的大学精神的最高境界,主要体现在“至善”。
故选B。
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
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答案】B
【解析】顺序性和定向性指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故选B。
3、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他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话》。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答案】D
【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绅士教育”,他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
故选D。
4、“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
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过程
B、经验获得
C、社会改造
D、预期的学习结果
【答案】D
【解析】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故选D。
5、下列是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叙述,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该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是精英教育,只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主要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求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判断标准
【答案】B
【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故选B。
6、以下不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是()。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C、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D、学生的心理特点
【答案】C
【解析】教学方法选择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C项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不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故选C。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既不教学语言文字是()。
A、地区方言
B、文字
C、汉语言文字
D、普通话
【答案】C
【解析】《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故选C。
8、在教学的各种备课中,最为深入、最为具体的是()。
A、学年备课
B、单元备课
C、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
【答案】C
【解析】课时备课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等。
课时备课是对教材容进行详细设计的具体细节的备课,它是根据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深人到教材和教法的具体细节中去,挖掘孝材、研究教法、理清思路、从知识到方法逐一设计。
故选C。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答案】B
【解析】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并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这三个基本性质。
故选B。
1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的使命。
A、公民素质
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素质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故选D。
1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物质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