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历史试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大河是A.尼罗河B.恒河C.印度河D.黄河2.曾经创立了楔形文字的西亚文明古国是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3.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由众多城邦组成。
其中以实行民主政治而名垂青史的是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迦太基4.罗马建立共和国后,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A.执政官B.保民官C.元老院D.公民大会5.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6.5世纪末,灭掉西罗马帝国的“蛮族”是A.雅利安人B.日耳曼人C.阿拉伯人D.土耳其人7.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A.田庄B.庄园C.手工工场D.租地农场8.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大权的是A.天皇B.将军C.哈里发D.执政官9.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达芬奇——《哈姆雷特》 B.拉斐尔——《最后的晚餐》C.莎士比亚——《蒙娜丽莎》 D.但丁——《神曲》10.最早进行殖民活动、并在我国澳门建立了殖民据点的国家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法国11.右边示意图描述的是A.佛教向外传播的路线B.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D.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12.《世界文明史》中记载:“低种姓成员被鼓励去相信,一旦他们此生能努力尽自己的义务,他们将来在来生中生于更高的社会阶层;一旦他们违反规矩,他们将在来生中坠入更低的等级,也可能成为动物或昆虫。
”据此,你认为这种情况会发生在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埃及13.著名思想家顾准论述古代希腊时说:“直接民主只能行驶于城邦。
”其主要的依据是城邦A.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意识 B.具有独立自治的特点C.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利的观念 D.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14.《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这反映的实质是A.《十二铜表法》严酷野蛮 B.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此法保护了雅典人民利益 D.注重良好道德行为培养16.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下列属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有①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②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③孕育了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等大哲学家④广泛论证了万民法、经济法等法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7.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18.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B.惩罚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C.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D.法庭审判依据的是习惯法或村法19.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某些城市,市民借着取得特许状而得以选举市长、成立市议会和建立市法庭。
根据上述情形,可知这些城市的市民取得的权利是A.宣战、结盟及媾和权B.行政、立法及司法权C.募兵、征税及教育权D.咨议、审查及复议权20.“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21. 拜占庭帝国地跨三洲,拜占庭文化独具特色。
结合地图思考,下列不属于拜占庭文化因素的是A.基督教文化B.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C.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D.印度文化22.关于古代世界法制建设的情况,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竭力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C.《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D.《查士丁尼法典》汇编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23.“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涨,如潮水般涌出半岛。
通过对外扩张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国家”。
阿拉伯人空前团结的主要原因是A.穆罕默德人格魅力 B.伊斯兰教的凝聚力C.阿拉伯人同仇敌忾 D.基督教强大的号召力24.14世纪前后,西欧各国萌发了新的生机。
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A.雇佣劳动与分工合作的兴起 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C.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 D.“三角贸易”开始25.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欧洲农村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是A.封建领主 B.城市市民 C.富裕农民 D.逃亡农奴26.16世纪英国歌谣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
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
……列坐拣细毛,不敢辞劳苦。
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歌谣反映的是A.殖民掠夺的残酷 B.庄园经济的衰落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租地农场的出现27.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文艺复兴”的发言,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甲:文艺复兴完全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经过中世纪低潮以后的全面复兴乙: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古,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丙:文艺复兴是当时的人们不满教会的精神控制,试图完全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一场运动丁:文艺复兴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28.“在太平洋上,我们有3个月零20天没有补充营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
”这可能是下列哪个船队的航行记录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29.物种的移植,人种的分布,宗教文化的渗透都随之出现,人类的世界观得以确立,这是因为A.罗马帝国的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指南针的运用 D.基督教的传播30.下列关于英国扩张和崛起的史实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英国海军打败荷兰“无敌舰队”开始海外扩张B.英国殖民者从事贩卖黑奴的活动获得巨额利润C.英国殖民者在北美的殖民地建立了大种植园D.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二、非选择题(本部分4小题,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40分。
)31.(12分)日本的改革材料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除了带来新的宗教信仰外,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他们推动了一场变革,……日本天皇还远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无可争辩的首脑,强有力的世袭贵族强行对这种中国式的、最终将导致其垮台的行政机构作某些变更。
……在文化领域,日本以同样方式修改了中国的模式。
日本人借用了文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8分)①游历中国的日本人回国后推动了日本变革。
(▲)②改革前的日本天皇实行君主专制的高度集权统治。
(▲)③日本完全借鉴了中国的儒家学说、道德标准和政治学说。
(▲)④改革几百年后,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这次变革的特点和影响。
(4分)32.(15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文明的凸显A石柱法典B克里特宫殿遗址 C金字塔D释迦牟尼佛像E圆形大竞技场(1)请将上面的五幅图片分别归类(只需填写图片的序号字母,2分)①东方文明:;②西方文明:。
(2)图A是哪部法典?该法典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2分)(二)文明的发展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
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措施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3分)材料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见右图)(4)这种制度最早出现在西欧哪个国家?这种上下级的关系以什么为纽带?(2分)(三)文明的交流材料三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
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
……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5)材料中的“远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结合材料说明帝国建立的划时代意义。
(2分)材料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
……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6)据材料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征。
举一例说明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文化的特殊作用”。
(2分)材料五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大陆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7)阅读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作用。
(2分)33.(13分)城市的兴起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
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
——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1)城市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2分)材料中的城市市民主要包括哪些人?(2分)他们后来逐渐演变成哪两个新兴阶级?(2分)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