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新技术概述
IH(mg/gCOT)
>600 250-600 120-250 <120
氢指数,为单 位总有机碳 热解所产生
的烃量,可以
根据热解参数 计算出来. Pg 为产油潜量.
莱斜63井应用实例
Tmax值:裂解烃S2峰顶温度(℃) D原: 原始降解潜率(%)
判断结果为Ⅰ到Ⅱ1型为主,与区域研 究结果一致.
和参1井应用实例
热蒸发色谱录井在油气层评价中的应用
1、油水层的划分 2、原油性质的判断
利用热蒸发色谱资料进行油水层划分的理论基础
储集岩在沉积及成岩过程中,孔隙体积中充满了水,
后期运移到储集岩中的原油与地层水紧密接触。在漫长的
地质历史进程中,原油在储集岩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纵向上气、油、水层状分布, 重力分异
上轻下重
变 化
正构烷烃、小量支链烷烃、低 氧化和生物降解
环烷烃及芳香烃组分部分或全
部地消失,不可分辨物增多
油水同层 油层 含油水层
油层的特征:
(1)正构烷烃组分齐全,碳数分布范围宽,一般为C13~C33左右;
(2)由于水含量相对较低,氧化和生物降解作用较弱,水溶作用也 相对较弱,形成的不可分辩含量较低,正构烷烃含量高,异构 烷烃含量低,色谱流出曲线基线平直; (3)整个储集层上下样品分析谱图差异不大。
判别标 准
>0.9
原 油 性质
凝析油
3、气产率指数 GPI=S0/(S0 +S1+S21 +S22+ S23) 4、油产率指数 OPI= S1/(S0 +S1+S21 +S22+ S23) 5、总产率指数 TPI= (S0 +S1 )/(S0 +S1+S21 +S22+ S23) IH-氢指数,用来评价生油岩的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对 储层无意义; D%-降解潜率,用来评价生油岩的有机质类型,对储层 无意义。
12 16 20 24
15 23.757' nC27 16 24.736' nC28 17 25.680' nC29 18 26.618' nC30 19 27.632' nC31 20 28.775' nC32 21 30.075' nC33 22 31.579' nC34 23 33.361' nC35 24 35.455' nC36
24 20 16 12
2 8.463' nC15
25 10.076' nC16
3 9.966' nC16
3 411.559' nC17 11.698' Pr 5 13.008' nC18 Ph 6 13.201' 7 14.396' nC19 8 15.750' nC20 9 17.033' nC21 10 18.268' nC22 11 19.446' nC23 12 20.583' nC24 13 21.678' nC25 14 22.728' nC26
0 .1 5
0 .2 5
0 .3 5
0 .4 5
0
4
0 .1 4
0 .2
0 .3
0 .4
0 .0 5
0 .1 5
0 .2 5
0 .3 5
4
1 7.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nC14
8
1 7.086' nC14
8
1 7.011' nC14
8
2 8.557' nC15
2 8.523' nC15 3 10.028' nC16 4 11.513' 5 11.654' Pr nC17 6 12.955' 7 13.150' PhnC18 8 14.333' nC19 9 15.679' nC20 10 16.963' nC21 11 18.192' nC22 12 19.382' nC23 13 20.509' nC24 14 21.610' nC25 15 22.663' nC26
判别标 准
>0.9
原 油 性质
凝析油
凝析油
轻质油
<0.74
-0.82
轻质油指数P2
S’0+S’1-1 +S’2-1 S’0+S’1-1+ S’2-1 +S’2-2
0.8~0.9
轻质油
中质油
重质油 稠油
-0.9
-0.94 >0.94
中质油指数P3
S’2-1+S’2-2 S’0+S’1-1+ S’2-1 +S’2-2
24 20 16 12
11.452' nC17 54 11.607' Pr 6 12.899' nC18 7 13.087' Ph 8 14.292' nC19 9 15.630' nC20 10 16.914' nC21 11 18.154' nC22 12 19.343' nC23 13 20.484' nC24 14 21.578' nC25
判断结果为Ⅱ1到Ⅱ2型为主,与室内研 究结果一致.
热解地化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功能和作用
②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烃源岩成熟度的Tmax(热解烃的峰顶温度)范围
有机质类型 Ⅰ Ⅱ1 Ⅱ2 Ⅲ 未成熟 <437 <435 <435 <432 生油 437-460 435-455 435-455 432-460 凝析油 450-465 447-460 447-460 445-470 湿气 460-490 455-490 455-490 460-505 干气 >490 >490 >490 >505
热蒸发色谱录井
检
样 加 毛细 管色 测 器
放
大 器
计算 处理
成果 报告
品
热
炉
谱柱
主要检测的是C37以内单体烃主要组成组分,如天然气C1-C7,凝析油C1-C23,中质油C1-C35。
热蒸发色谱录井
热蒸发色谱录井分析结果
热蒸发烃色谱曲线
碳数分布范围
主峰碳 Pr/Ph、Pr/nC17、Ph/nC18 ∑C21-/∑C22+(轻烃/重烃) ……
热蒸发色谱录井在油气层评价中的应用
1、油水层的划分 2、原油性质的判断
利用热蒸发色谱资料进行原油性质的判断
凝析油
轻质油
中质油
重质油
0
0
mV
mV
mV
0 .3
0 .1
0 .2
0 .3
0 .4
0 .5
0 .0 6
0 .1 2
0 .1 8
0 .2 4
0 .3 6
0 .4 2
0 .4 8
0 .5 4
0 .0 5
地化热解分析的主要作用:
含油丰度判断 原油性质判断 油气产能估算 烃源岩评价
应用实例
BG8井1958.501985.30m分析样品91块 ,计算地化轻重指数比 :1.1,判断原油性质接 近重稠油;计算Pg= 3.94 mg/g,根据原油性质 结合上述图版判断含油 气丰度较低;其主要峰 形特征为可溶烃峰(S1 )值和热解烃峰(S2) 值较低,S2的峰形低扩 ,说明重质的成分C33以 后均匀分布,分析为残 余油,后对1958.09- 2006.69 m试油: 12mm 油嘴,油花,水104方, 为含油水层,原油密度 :0.9514 g/cm3。
计算参数
1、含油气总量ST= S0 +S1 + S21 + S22 + S23+ 10RC/0.9 2、
油质指数
凝析油指数P1 S’0+S’1-1+ S’2-1 +S’2-2 轻质油指数P2 S’0+S’1-1+ S’2-1 +S’2-2 中质油指数P3 S’0+S’1-1+ S’2-1 +S’2-2 重质油指数P4 S’0+S’1-1+ S’2-1 +S’2-2+S’2-3 0.5~0.8 重质油 0.6~0.8 中质油 0.8~0.9 轻质油
28
16 23.678' nC27 17 24.660' nC28 18 25.603' nC29 19 26.537' nC30 20 27.546' nC31 21 28.672' nC32 22 29.946' nC33 23 31.451' nC34
录井新技术及其应用
前 言
录井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项最接近目标的工作, 也是整个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项最普通的工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录井已发展成集地 质、电子机械、化学分析、计算机等于一体的技术, 它既可在钻探过程中获取大量的第一性信息、及时 发现油气层,又可指导钻井安全施工。随着网络传 输的逐步实现,录井的服务水平将跨上一个新的台 阶,也必将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 用。
油水同层 油层 含油水层
油水同层的主要特征是:
(1)正构烷烃组分较齐全,碳数分布范围较宽;
(2)在重力分异作用下,层中呈现上油下水的特征,氧化 和生物降解作用逐渐加强,不可分辩物含量呈变高的趋 势,色谱流区曲线基线逐渐隆起; (3)整个储层上下样品分析差异较大。
油水同层 油层 含油水层
含油水层的特征: (1)正构烷烃组分不全,碳数分布范围窄; (2)不可分辨物含量呈变高的趋势,色谱曲线基线隆起明显。对于部分 生物降解十分强烈的浅层样品,色谱分析甚至看不到饱和烃组分; (3)色谱曲线峰值低-含有丰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