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
教材整理1 加尔文和瑞士的宗教改革
1.背景
(1)加尔文思想受马丁·路德学说的影响。
(2)发表《基督教原理》,对新教的改革主张作了系统而又清晰的阐发。
2.内容
(1)把《圣经》的权威视为“永恒的真理准则”、教义和生活的标准、教会组织和纪律的依据。
(2)他在坚持不能靠行为得救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预定论。
①内容:上帝创世前对每个人都有一个判决,选民或弃民都是上帝预定的、不改变的。
②影响:否定了神职人员和教皇的作用;鼓励信徒在现世尽力获得成功;破除了以清贫为美德的中世纪观念。
(3)创建日内瓦学院,成为培养改革派传教士的摇篮。
3.影响
(1)加尔文的预定论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市民阶级的要求,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使日内瓦获得“新教的罗马”之称。
[深度点拨] 如何认识加尔文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显得比较激进,具体表现为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这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其主张适应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因而加尔文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反封建的旗帜。
教材整理2 英国的宗教改革和清教徒运动
1.英国的宗教改革
(1)背景
①罗马教皇的腐朽堕落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英国人民反对教皇干预英国事务,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③宗教改革派要求简化礼拜仪式,建立民族教会。
(2)1529年,亨利八世改革
①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取消教皇法庭的最高司法权。
②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正式承认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有权召开宗教会议。
③教会向罗马教廷上交的贡金一律上交国王。
④下令调查修道院的罪恶,封闭了全部修道院,财产收归国王所有。
(3)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改革
①切断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恢复英国国教会,神职人员必须效忠女王。
②宣布女王为英国教俗双方的最高管理者,主要神职的任命、教会决议的实施由政府指定的高级法庭执行。
③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作为国教会的官方教义,标志着英国国教会的最终确立。
2.清教徒运动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对专制王权控制教会的状况不满。
(2)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
(3)影响: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力量。
[深度点拨]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英国宗教改革有其特殊性。
改革由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
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廷,但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
教材整理3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实质
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社会革命。
2.作用
(1)打破了罗马教廷在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为人们进一步摆脱罗马教会和世俗政权的控制,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拓了道路。
(3)产生了一批国家教会,加强了各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4)使诸多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对欧洲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深度点拨] 为什么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
(1)从其原因看,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
(2)从其斗争对象看,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
(3)从其内容看,简化宗教仪式,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4)从其结果看,它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点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
(1)根据史料一、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提示】共同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
原因:挑战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主张的不同之处。
【提示】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
“先定论”。
【史论拓展】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原则,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不同点
(1)路德的神学思想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中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比马丁·路德更进一步,提出了“先定论”的学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挑选才是决定一切的真正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以下是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毁者”。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2)对比马丁·路德,卡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
结合材料,扼要概括卡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
【规范解答】第(1)问主要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措施回答。
第(2)问抓住材料的关
键信息“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等概括。
【答案】(1)说明:公布《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宣扬“因信称义”、主张政教分离等;否定了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和权威。
(2)精神: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
1.某宗教改革者提出:“人的灵魂是否得救,是由上帝挑选预定,人不可能靠自己得救。
人要确定是否获上帝挑选,在于遵守上帝的戒律及参与教会的圣事。
”这位改革者应是( )
A.威克里夫B.马丁·路德
C.加尔文D.亨利八世
【解析】“人的灵魂是否得救,是由上帝挑选预定”,这是加尔文“预定论”的内容。
由此可判定C项正确。
【答案】 C
2.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的文件是( )
A.《三十九条信纲》B.《九十五条论纲》
C.《至尊法案》D.《奥格斯堡和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答案】 C
3.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他们反对教皇”是因为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可判断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 D
4.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因为改革( )
①打击了各国的封建王权和割据势力②冲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③剥夺了教会财产,这些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④否定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宗教改革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借助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反封建革命。
政治上,它在加强各国王权的同时,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长;经济上,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成为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思想上,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
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1)问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
第(2)问考查理解分析。
【答案】(1)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
(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