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人美版

2021年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人美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人美版教学目标: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用具山水画所需用具风景照片等
板书设计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一、《平沙落雁》二、《江山如此多娇》三、《万山红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

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

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

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二、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1、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2、《江山如此多娇》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

世纪更替逐浪高,国昌民种富贵花。

《江山如此多娇》付抱石、关山月
3、《万山红遍》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

幽燕大地升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

万山红遍李可染
二、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理解画的意境。

讨论画的意境。

三、练习
四、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

讨论题:
(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

(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
(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
5)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七、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34610 8732 蜲(24063 5DFF 巿20044 4E4C 乌25680 6450 摐#F ]{*;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