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道德经》信解 道解 诗颂

老子《道德经》信解 道解 诗颂

老子《道德经》信解道解诗颂开场白研身心内真学问做宇宙间大文章仔细阅读《道德经》八十一课,老子最期望的读者,是那些侯王们——“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

希望他们修道、悟道,遵道而行,回归至无为而治的上古时代,从而根本熄灭春秋无义战的战火,使人民得以永久的安居乐业,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争斗”。

老子还特辟了几章,专门讲授了宇宙生化之理,长生久视之道,入手兴功之法,登堂入室之阶……。

看似短短五千余言之《道德经》,其内容浩瀚深邃,无与伦比,实乃人、神、鬼、仙争相共餐之精神大宴,享之不尽,受之不完;迄今二千余年以来,令古今中外的有志之士、大丈夫们口流长涎。

正是:师传虽一悟有别——悟解有别是非生!即使是师门弟子,修持门中亦见凡圣之差,乃至有别立门派者;门外大众更是是非丛生——注解蜂起,两千年来,各是其是,各非其非。

信解方面,憨山大和尚的解读值得重视;也是笔者简要译释《道德经》的主要依据。

道家认为,“身国同构”:精气神,神如君,气如民,精如财;君明则国治,民聚则国强……;治国之道亦治身之道。

“善言入耳,永为道根。

”老子《道德经》之五千善言,上可以用于治国,近可以用于治身——就治身、道解方面,从古以来议之甚多,惟吕祖、黄元吉真人解读得颇为精切,可供真修行人参读。

道法大海信能入,灵台即是楼观台,放松身心虚且静,有字真经翻开来!在这里我们静听老子给大家讲课。

第一课大道体用题示:秦汉以前,诸子百家共奉一道——形而上恍惚之道与形而下器用之道。

形而上恍惚之道,不可道之“道”,约有三义:(一)朱子曰:“道犹路也”,有脚就有路,而“道”则是通向宇宙究竟境界的唯一之路——心悟之路;(二)“离有离无之谓道”的不可道之“常道”,或曰无极○;(三)法则、规律。

形而下器用之道,可道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由“首”与“辶”组成。

当代贤人李昌锐阐释曰:“首”字上两点把它平放起来,就成了八卦的阴爻,下一横就是当然的阳爻;阳爻下面的“自”字,即宇宙阴与阳这两个东西之互生互根、流行不息的自然变化;“辶”则为阴阳二物运动变化之轨迹或相状,包括隐在之虚象——“一虚一实道之机”;亦即太极⊙。

就具体修道而言,本课既言道之体用,也讲了入道功夫。

老子之道,尽在于此。

其余五千余言,皆系围着本课进一步讲述和展开。

道可道,非常道。

宇宙运化,井井有条;万物繁衍,欣欣向荣;谁在作主?就是从古至今,古今圣贤,都喊“不知道”的那个“道”!老子名之曰“真常之道”——我们宇宙的真宰。

牠虚而无形,灵而有相——无象之相;无象则无名,强名之曰“道”;故真常之道,可以叫牠“道”,也可以不叫牠“道”。

虚灵的先天大“道”,名“道”字“无极”○。

静为无极(○体),动即太极(⊙用),动静一如。

故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太极⊙;有来自无——来自无极○。

太极⊙——宇宙“干细胞”。

牠是心物一元的“干细胞”,既是物质“干细胞”,也是精神“干细胞”;亦即佛家“三界唯心”之心,更是“万法唯识”之识。

太极⊙之义深也、远也、玄也,不可思议也!——不是不能思议,更不是不准思议,而是思之不及,议之不得,只能像老子、庄子那样,在深深的定境中去慧而悟之!虚灵的无极之道○它不能总是处于先天的本寂状态(道体),它的本智功能在因缘会聚时,终归是要起用的,无极而太极⊙(道用),化而为一,亦即道生一之“一”——太极混沌之气的元始祖气(炁)。

气聚、精生、成形,生出后天的天地万物,及人间万事;万物、万事历经生、长、化、收、藏之后,复又叶落归根——归根复命,回归到无极道海○。

这就是老子在深深定境中,游心于万物发生之初,所观察到之道化万物、万物归道的全过程。

道何以要化生不灭的物质(阴),不朽的精神(阳),同时又给牠们提供生生不息的能量(气);以及令阴阳交媾而产生日月星辰,和牠的杰作“人”……乃至天灾地难、病祸苦痛?“天意从来高难问!”对此老子未予论述。

他的传人庄子给予了说明: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与老子同时现身的佛祖,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外道向佛祖提出了十四个宇宙现象方面的根本问题,佛祖也未予回答,称为十四无计。

比如“时间有没有开端?”“宇宙有没有边际?”……等。

佛祖笑了一下——笑而不答。

名可名,非常名。

道本无名,强名曰“道”,皆假名耳;牠化生天地,产出万物,已非常名也——常名曰“道”字“气”。

故可以叫“道”这个名,也可以不叫“道”这个名。

因为先天虚灵之“道”,化为后天的天地万物之后,名字也随之而不断地改变——万物万名,实际上就没有固定的名了,也就是无法名之的“无名”——“道”的新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虚灵的先天无名之“道”○,化为混沌的太极之气⊙,气聚、精生、成形,遂而产生了后天的阴阳——天地。

天地生成——有了固定名称“天地”之后,天地合气,阴阳交媾,万物滋生,宇宙从此就繁荣起来了。

常无欲以观其妙。

虚灵之道,无象之相,无法以“肉眼”直观,但可以“道眼”之心悟慧观。

修真证道者只要常处无私无欲的先天状态,就能深入静定,定而生慧,“道眼”开启,“三眼”齐观,从而提挈天地,深参造化,把握阴阳,透视虚实,这样就能够观察到虚灵的先天之“道”,如何化生后天的天地万物之奥,以及万物化尽收藏复又归根复命之妙;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认知和掌握宇宙生化的第一义谛,或曰“绝对真理”。

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人为习惯所囿,总想表现自己后天的聪明才智和欲望,便不能进入虚极静笃的甚深境界,“道眼”难以开启,只能依靠自我的主观心智之用,因此其视界被限制在三维之内;即使观察到的也是很有限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能认知宇宙运化一段时空、节序中的“相对真理”。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老子观无,是观虚无道体之中,含有造化万物之奥;观有,观天地万物道化之理,及其归根复命之妙;可见老子是有、无齐观,虚、实共参——有无相生,道器相成;原本一体,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有为法的有欲观徼,玄而且妙;无为法的无欲观妙,妙而且玄;两者都叫做“玄”。

“玄”者,原也,源也,元也,道也。

有为法在表面观玄,门外观玄;无为法在道里观玄,门内观玄;有为法观的是万物泉源之玄,无为法观的是宇宙本元之玄;故两者同谓之玄——同谓之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之又玄”——无玄之,有又玄,无中生有,则玄之又玄;天玄之,地又玄,人居天地之中,则玄之又玄。

玄知大道生化,引导修真悟道者沿着理想之太极曲线,螺旋式的不断地向上升华,就能玄入大道之门——众妙之门。

玄!玄!玄!妙!妙!妙!我们一起来修道,修道悟到玄玄玄,悟道证到妙妙妙;始知:不悟道时妙而玄,悟道之后玄而妙,要知玄妙真消息,除了修道、悟道、证道无别道!诗曰:人生七十古来少,先除少年后除老,中间所剩无多子,又有一半睡着了。

抓紧有生之年,怀抱道德真经,踏着老子脚印,亲证虚灵大道!诗颂序诗1无上天机天已泄,河图洛书太极图。

知此道者二三子,道德五千用“心”读!2仰之弥高钻弥深,韦编三绝阅道经。

读至心领神会时,顽铁有望化为金。

童心是道3道本无言法本空,空中走来一灵童。

无心拨动没弦琴,声声天籁醒痴聋。

4大道道心本平常,像我粗布花衣裳。

七嘴八舌议论多,哎呀说坏我的娘!注:古人曰:道本无言,被人说坏。

5通天大道只一个,登天路标何其多?左道右道都是道,走向邪道莫怪我!注:古人曰:道本无言,非言不显;言有不达,道无以明。

诗颂1道犹路也通天路,一条心路各自悟。

鸿蒙未判悬太空,天地辟后在何处?2氤氲混元太和气,流行宇宙育群生,天变地变牠不变,元天尊兮始天尊.3有是道来无是道,天地万物两个抱,无能生有有还无,有无循环显道妙。

4大道全凭静中悟;大象得从心死后;大智若愚默如雷;大音希声彻宇宙。

5所可道者道之迹,言夫名非道之真,实中之虚无中有,悟解有别是非生。

6老子传道一字:无!须凭真意炼功夫;全凭无意得功夫;任凭心意用功夫。

7丹经道书多假(喻)话,假话背后藏玄机。

老子妙道无中有,玄之又玄上天梯。

8太朴未雕童真体,不假作为显道妙。

一入红尘天真破,难复纯朴风与貌。

9玄之又玄众妙门,入门便把老子寻。

他在高高山顶立,教我(们)深深海底行。

10日日颂读仍是雾,大道微妙赖心悟;真到若有所悟时,却嫌语言欠功夫!第二课美恶善丑题示:先天虚灵之“道”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可名者皆非常名,虚名之不足尚也。

吾人只有在后天“道用”上去体会,如美丑、善恶、有无、难易……等等,溯流而识源,才能了解同出而异名之道妙。

老子在本课教导我们应该效法自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方为上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丑)已,【信解】大家都知道真善美之美:美就是做慈善之事!啊!纯朴之美就是做慈善之事!说明这时人们的丑恶习贯由来已久了。

突然有人做了一件慈善之事,大家都感到很稀奇。

【道解】大道圆满,没有对立。

一落后天器用,分别心一起,美丑、善恶就顺势而生,从此生生不息。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之善:做了善事就是善!有人做了一件慈善之事,受到夸奖,说明这时早已没有为善的风气了。

终于有人做慈善之事了,大家都感到很高兴。

修真了道,就是从后天之器用返还先天的圆明道体,没有“真善美”对待的真善美境界。

故有无相生,后天的阴阳器用之道,相反而又相成,乃势之必然,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皆是吾人之分别心的发明创造:臭鱼虾,川人嫌而广人爱;麻辣烫,广人惧而川人嗜。

名则有无相生:先是无名的先天之道,生出有名的太极之气,化生名名的天地万物;化尽收藏,名名的万物又弃有而归无名之道——复命归根;如此地反复循环——天道好还。

难易相成,事则难易相成:容易之事不做,久之必积为难事;把容易做之事尽快做好,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大道至简,大法至易。

道因气而立——修道即从补漏筑基,炼精化气下手,呼吸为工,“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持之以恒,量变质变,即化难为易,更上一层楼矣!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反复),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物则长短相形。

位则高下相倾。

言则音声相和。

行则前后相随,你前走,我后随;立正,向后转!我在前,你后随。

长短相形——小周天任督往来,出入呼吸,后行路长而前行路短;高下相倾(反复)——进阳火自下而上,退阴符由上而下,反复循环;音声相和——神融气畅,百脉流通,同声相应,虎啸龙吟;前后相随——活子时至,阳升于后;活午时至,阴降于前;如此地阴阳交媾,时至功成,玉液还丹,灵药产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以无为——顺其自然之理来处理一切事情。

身教重于言教,圣人事事示范,皆可作为我们的模范和榜样。

“安闲自得长生道,昼夜无声转法论。

”率皆大道自然,自然而然。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天地万物赖道以生,依德而长,道之不辞辛劳如此!万物生长壮大,成为可用之才了,也不据为己有。

小周天烹炼完成,任督一通则脏腑百脉无有不通,足以补足数十年来耗损之元气,令坎中之满真个地满起来,达马阴藏象而返老还童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