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06历史庞向南 0603400017摘要:当代资本主义以罗斯福新政为分水岭,与古典资本主义大相径庭,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
谈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就不能不谈什么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已经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使用中的歧义显而易见。
人们不能越过马克思来谈论资本主义,或许只有回归马克思的《资本论》,才能弄清这个问题。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马克思一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界定什么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已经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使用中的歧义是显而易见的。
有时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有时指的是一种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经济;有时指的是一种国家类型,即资本主义国家。
对此,李伯重先生在《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一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涵义却一向不很明确。
”那么,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呢?《大辞典》第4573页这样解释道:“资本主义(capitalism),以生产机关私有为基础,资本家投入巨大资本购置机械,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事业。
所得的利润归资本家,劳动者只得到工资。
这种生产组织和相互结合的政治、社会制度,叫做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肇因于16世纪的新大陆、新航路的发现,导致产业革命,发生生产过剩的现象,必须借政治势力开拓国外市场,国际战争、帝国主义随之产生。
”可以看出,这种解释似乎着眼于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所具有的剥削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许多西方学者来说,“资本主义”只是用来指称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一个方便用词,而为了区别当今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还用许多形容词来加以描述,如“网络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等①。
这样一来,关于什么是资本主义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加以界定。
作为一个概念,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最早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的是萨克雷,他①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2001年6月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78页。
在1854年使用这个词来描述拥有资本这种状况。
而在资本主义制度意义上,首先使用这个词的是杜埃,他在1884年写的题为《更美好的时光》一书使用这个词来指一种经济制度。
在西方一些学者看来,马克思的追随者和19世纪末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的用法,使之成为他们要推翻的这个经济制度的一个蔑称。
而马克思使用“资本主义”这个概念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指他所需研究的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相应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
其实,现代人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主要是基于马克思的《资本论》。
但“最令人惊诧的是,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
一直到二十世纪初,这个词才忽然流行起来。
”①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这一名著中,F.布罗代尔就说过,“资本主义”这个词“马克思自己从未使用过”②。
号称“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杰弗·霍奇森,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书中也认为,“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直接写下这样一个定义”③。
那么,马克思本人究竟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呢?马克思本人只是在《资本论》中使用过“资本主义的”一词,未正式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语,也没有在什么地方宣布说哪个论断就是自己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但他实际上对资本主义提供了自己明确的界定,这就是他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概念和定义。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决定的因素和标志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所遵循的便是“资本”运行的规律。
他认为:(1)“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④;(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即资本的存在”⑤;(3)“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⑥一言以蔽之,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三位一体,不可分割,资本主义是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形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这种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志。
①《读书》,1996年第8期,第66页② F.布劳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2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42页。
③杰弗·霍奇森:《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激进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8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95页。
⑤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63页。
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95页。
“资本”(capital)一词,源于拉丁语的Caput一语,最初的含义与“头”有关。
马克思之前的学者对“资本”一词的理解似乎都局限在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料上。
而马克思则不同,他透过现象追寻本质,由资本可以赚钱深入到资本如何赚钱,由此得出结论:资本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
”①换言之,资本家如果要赚钱,即要使自己手中的货币增殖,有一个由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而要完成这个转变其必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是工资雇佣劳动的采用,以在“自由”的基础上形成“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
这一结论,构成了马克思整个资本主义研究的基础,或者说是其全部资本主义理论的核心,以致他把自己的研究和理论概括为三个字:“资本论”。
早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这样表述道:“资本主义的生产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或者说,这种生产方式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
”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资本主义”的一个相当完善的定义。
在这里,马克思认为,与一切前资本主义生产不一样,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不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必须使生产建立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的基础上;但这种生产方式的最终形式,又必须以劳动者与劳动条件(主要是土地)的分离为前提,因为“只有当劳动条件以(资本)这种形式同劳动对立的时候,劳动才是雇佣劳动。
”③;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来的,它要成长壮大以致发展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只能在这种生产关系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时候,这个时代才会到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大批的生产手段是私人所有,或者直接归个人所有,或者是通过若干公司间接为私人所有;产品在“市场”中交换,就是说商品和服务是被买和卖的;价格绝大部分是由竞争而不是由某种政府的价格管理来确定。
11个人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时互相竞争,每个企业都试图获取利润。
竞争是价格的第一决定性因素;在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是为①转引自M.N.沃尔科夫主编:《政治经济学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58页。
②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1页。
③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卷,第533页。
了获得报酬而为其他人工作,为那些拥有生产手段的人工作。
绝大多数工作的人们是“工资劳动者”。
进一步说,所有三个结构同时存在的社会才是资本主义社会。
必须强调的是,用市场去配置产品和服务不能使一个社会成为资本主义。
今天无论在哪里,“市场经济”这个词几乎都被用做(和通常代替)“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这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错误。
正像我们将要看到的,有一种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它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确实有希望实现的。
竞争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面,“市场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矛盾的修辞。
可行的后继制度中将不会存在和当代资本主义一样冷酷的竞争,但它绝不禁止市场竞争。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以后的资本主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资本主义,属于当代资本主义,这是一个与古典资本主义大相径庭的制度,是一个马克思未曾分析、列宁未曾经经历、斯大林有意歪曲其形象的资本主义,而我们今天所被告知的、所广为流传的是斯大林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声称资本主义已陷入“总危机”之中,事实证明了“总危机”论的荒谬。
(一)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性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他指出,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每个人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他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去实现公共利益。
政府应放任经济自由发展,依靠市场自发调节。
亚当·斯密在主张由“看不见的手”充当社会经济主要调节器的同时,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有限的,无非是充当一个经济上的“守夜人”的角色。
市场机制广泛地发挥作用,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社会进步。
但随着资本主义向其高级阶段的发展,种种难题也随之出现,而且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
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时,认为市场机制的全面运行空前地调动了人类的创造力与生产力,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与资本,然而人类为此付出(从自然、社会到人文)的代价,也是空前的。
这种代价的增迭,曾一次次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困厄与危机,即那种并非由“看不见的手”可以回春的恶疾。
这些困厄与危机,一次次缓解或“化凶为吉”,在他们看来,首先是得力于“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然而,不管怎么说,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竞争方式和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不仅没有走到尽头,反而越来越有力地支配着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
(二)政府作用和看得见的手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国家只扮演一个及其简单的被动的角色——充当“巡夜警察”。
然而,历史事实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平等,经济的周期性巨大震荡,社会矛盾的尖锐冲突。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总爆发即是明证。
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政策的基本看法。
人们不再强调市场经济具有最好的自我完善能力,也不再认为功能最小的国家就是最理想的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帮助人们完成了这一国家观的转变,同时也为公共部门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规定了怎样以及如何进行扩张和紧缩的固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