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诗词三首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思考探究 作者为什么把上天说成“归去”?
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 家园。
思考探究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一句。
此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又富有哲理意味,世界上不 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 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规律。
水调歌头/苏轼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
东坡居士。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
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 州。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 乡, 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 下了这篇文章。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解题 写作背景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 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 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 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 圆。 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 年没有见面了。
交代了贬谪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 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
诗词赏析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这 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死去 的友人的悼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 世事变迁的慨叹。
诗词赏析
你怎样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境界?
整体感知
词 意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
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 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 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 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 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 的月色。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 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 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思考探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两句各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整体感知
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 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 无限的悲慨。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因受到 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窘。
整体感知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 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吕尚(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表达了诗人 的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既 愤懑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细节探究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 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 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退而求 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 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 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整体感知
行 路 难 (其一)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 贫困孤苦的处境。
整体感知
1.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 分豪华。然而禀性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 不能食”“心茫然”。从而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 不平的心情。
整体感知
2.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 以看出?为什么会这样? 诗人的心情是苦闷的。从“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 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因为诗人心中充满着难以排 遣的烦恼,“停杯投箸”,无法下咽,“拔剑四顾”,心 意茫然。
总结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 的处境。李白的组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 怀。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郁 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表达了诗 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我 也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 给大家,希望大家学习诗人那种倔强、自信、乐 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你们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古诗释意
刘禹锡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 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 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 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诗词赏析
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 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景色 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 肯定会比现在好。表现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
主题
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 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 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 观精神。
整体感知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句 式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 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 ,因而选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 促,声调低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 慨叹。
整体感知
李白
zūn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s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李白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 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金樽清酒斗十千,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 玉盘珍羞直万钱。 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总结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 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是说,唯愿(兄弟) 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挚崇高的思想 境界,美好的祝福。
水调整歌体头感知
qu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q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贬谪地之僻,被贬时间之长)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故,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暗示政治上的新旧交替)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上阙:忧郁不平
下阙:超然豁达
整体感知
词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 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 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 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 “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 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 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 间!
13.诗词三首
R·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李白
学习目标
1.品读古典诗词作品的意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培养文雅的性情,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
流长,陶冶性情。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 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 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 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 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 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 发白帝城》等多首。
分析理解
作者走介近绍作者
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 (772—846),字梦得,洛阳(现 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 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 失败后,一再遭贬。
题写解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 的名篇。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 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 感慨万千,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 诗,答谢白居易。
6.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 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风破万里浪,挂上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意境 开阔,气势磅礴,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 、自信,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 行 路 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