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陋室铭教学文案

陋室铭教学文案

《陋室铭》笔记一、文学常识1 铭,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本文作者刘禹锡,二、书下注释1、斯:指示代词,这。

2、是:指示代词、,这。

3、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4、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5、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6、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公文,文书。

9、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10、劳形:使身体劳累.11、形:形体、身体。

三、结构层次主题:本文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内容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就点明了短文的主旨。

第二层:描写陋室的特点。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

别致幽雅,宛若“世外桃源”。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

既然“往来”“谈笑”的都是鸿儒,陋室主人的德才自然可想而知。

这是以好衬好的映衬手法。

不过“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中可以看出古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

“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读之劳形”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第三层,总结全文。

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四、问答题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

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

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答: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答:鸿儒,无白丁。

(雅)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10}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

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12)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13)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14)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6)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7)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8)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1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20}首尾句有何关系?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答:不矛盾。

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25)本文是一篇骈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答: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

(26)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骈句。

答: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7)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拓展延伸发挥题: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开放题,不设答案。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3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

(再谈一些理由)。

4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5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6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7.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答: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六、用原文回答1.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作者的“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见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全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提挈全文的词语是:德馨。

9.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2.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3.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4.文中的点睛之笔是:孔子云:“何陋之有?”15.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6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7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作品主题】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