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概论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国际经济法概论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国际经济法概论简答题目录1.1.简述近现代各个民族国家中商事立法逐渐完备的原因。

1.2.简述国际社会进人以多边国际商务公约调整重大国际经济关系阶段后的特点。

1.3.简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的意义。

1.4.简述各国的涉外经济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发展和转折的主要表现。

1.5.简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1.6.简述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涵义和广义涵义。

1.7.简述国际商务惯例的独特之处。

2.1.简述在当代世界性经贸大政的磋商和决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弊端。

2.2.广大发展中国家往往对自己的某些经济权力和经济权益作出适度的自我限制,简述其中“度’的内涵。

2.3。

简述国际经济法中的公平互利原则的内涵与主要宗旨。

2.4.简述《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规定的全球合作的基本目标、基本范围、首要途径以及中心环节。

2.5.简述南北关系是全球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的原因。

2.6.简述国际经济法“有约必守”原则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2.7.简述“情势变迁”的基本内涵及其适用于国际条约的合理性。

3.1.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发价的构成必备的条件。

3.2.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述发价的撤回和撤销。

3.3.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接受没有撤销问题只有撤回问题的原因。

3.4.简述根本违反合同及其引发的法律后果。

3.5.简述“减损义务”及法律对此的规定。

3.6.简述国际货物买卖中宣告合同无效的条件。

3.7.简述国际货物买卖中由买方承担保全货物义务的情况及例外。

3.8.简述《2000年通则》中对FCA卖方的交货的规定。

3.9.简述在CFR下买卖双方各自的义务。

3.10.简述在《2000年通则》CIF术语下卖方的责任。

3.11.简述在《2000年通则》CIF术语下买方的责任。

3.12.简述不同种类的托收各自的内涵。

3.13.简述信用证的定义及内容。

3.14.简述信用证的业务流程。

3.15.简述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3.16.简述欺诈例外及其构成要件。

3.17.简述政府管制国际货物贸易及其特征。

4.1.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类型。

4.2.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4.3.根据GATS规定,简述成员方为了达到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目标作出某些特殊安排的条件。

4.4.简述GATS对透明度义务的规定。

4.5.简述GATS对各成员的国内法规的实施提出的要求。

4.6.简述GATS在市场准人问题上规定的成员国不得采取的措施。

4.7.简述《关于电信服务的附件》对成员方在公共电信传输网络及服务的进人和使用方面确定的义务。

5.1.简述国际技术咨询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和条款。

5.2.简述国际技术许可合同中限制性条款的主要内容。

5.3.简述《知识产权协定》的意义。

5.4.简述《知识产权协定》将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用。

5.5.简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的变化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

5.6.简述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技术进口合同中不得含有的限制性条款。

5.7.简述我国对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进行登记的主要内容。

6.1.简述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外资立法的特征。

6.2.简述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投资的管制的主要体现。

6.3.简述发达国家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历史背景。

6.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在建立世界性投资法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6.5.简述ICSID产生的历史背景。

6.6.简述对于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因投资而引起的争端传统的解决方法。

6.7.简要评论ICSID机制。

7.1.简述国际货币金融法的定义及其包括的主要内容。

7.2.简述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主要内容。

7.3.简述牙买加体系对原《基金协定》有关国际货币法律制度规定的修改的主要表现。

7.4.根据《基金协定》,简述成员国可以维持外汇管制的情形。

7.5.简述国际融资协议中的陈述和保证条款的主要内容。

7.6.简述约定事项中保持主体同一性条款的内容。

7.7.简述国际定期贷款协议的主要内容。

7.8.简述欧洲货币贷款协议的特点。

7.9.简述贷款人在欧洲货币贷款协议中增订的保护自己利益的特殊条款。

7.10.简述国际银团贷款的内涵。

7.11.简述在四层次结构项目贷款中,贷款人增设金融公司的主要目的。

7.12.简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杠杆租赁能在国际租赁市场上得以迅速推广的原因。

7.13.简述见索即付保证的内涵和特点。

7.14.简述见索即付保证协议为支持其“不可撤销的”特点所订人的具体条款。

7.15.简述备用信用证与商业跟单信用证的区别。

7.16.简述各国立法对跨国银行进人本国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的规定。

7.17.简述各国对跨国银行经营实行的管制措施的种类。

7.18.简述对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8.1.简述法律意义的国际重复征税和经济意义的国际重复征税的涵义以及它们的危害。

8.2.简述双重征税协定中相互协商程序的作用。

8.3.简述逃税、避税、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各自的内涵。

9.1.简述国际经济组织与国际经济组织法的概念及国际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

9.2.简述国际经济组织的机构组成及各自的职能。

9.3.简述国际组织具备法律人格的必要前提条件。

9.4.简述国际组织与国家的区别。

9.5.简述世界银行集团的宗旨及其各分支机构的职能。

9.6.简述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

9.7.简述贸发会议的宗旨和职能。

9.8.简述欧盟的宗旨。

10.1.简述仲裁的定义及以仲裁方式解决商事争端的主要优点。

10.2.简述在处理国际经济争端时,仲裁解决方式相比于调解解决方式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10.3.简述在处理国际经济争端时,仲裁解决方式相比于司法解决方式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10.4.简述适用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主持的调解或仲裁程序必须符合的条件。

10.5.简述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概念及其申请、受理程序。

10.6.简述国际商事仲裁庭组成的规定。

10.7.简述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与仲裁地的选择的相关要求。

简答题答案1.1.简述近现代各个民族国家中商事立法逐渐完备的原因。

答:近现代各个民族国家中商事立法逐渐完备,其原因是:第一,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咸,近现代较大规模的商事活动向来具有越出一国国境的特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国内商事立法大多参考和吸收了国际商务活动中所约定俗成的各种惯例。

由于渊源大体相同或相近,各国的商事法规往往具有很大的国际共同性。

国际惯例逐步转化和上升为各国的正式法规,显然是一种重大发展。

第二,各国的商事法规虽然都是国内法,一般适用于国内的商务活动或商事行为,但由于主权国家享有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因此,各国的商事法规也同时适用于本国商人涉外的商务活动或商事行为,即也被用来调整一定的国际经济关系,从而成为国际经济法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大大丰富了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推进了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论述题目录1.1.论述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联系和区别。

1.2.试述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区别。

1.3.试述制订于11世纪的宋代市舶条例的内容梗概。

1.4.试述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法理内涵。

2.1.试述美国“主权大辩论”及其后续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启迪。

2.2.如何认识和理解“非互惠的普惠待遇”?2.3.试述四个《洛美协定》以及《科托努协定》的积极意义和不足。

2.4.试述南南合作的历史启示。

3.1.试述采取要求买方履行义务这一补救办法的注意事项。

3.2.试述FOB术语下卖方必须履行的义务。

3.3.试述FOB术语下买方必须履行的义务。

3.4.试述信用证当事人、参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3.5.试述各国管制国际货物贸易的国内法律措施的内容。

4.1.试述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国际服务贸易谈判取得的进展及各方的分歧。

4.2。

试述我国对外开放服务贸易的水平承诺。

5.1.试述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的主要内容。

5.2.试述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

5.3.试述通常情况下国际技术许可合同应当包括的主要条款。

6.1.试述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投资的保护和鼓励。

6.2.根据中法投资保护协定及美国提交对方缔约国供谈判用的“双边投资保护条约”样本并结合其他投资保护协定的相关条款,试述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主要内容。

6.3.如何评价中国参加MIGA体制?7.1.试述国际融资协议中的约定事项的主要内容。

7.2.试述预期违约的定义及发生预期违约事件的情形。

7.3.试述无追索权项目贷款与有限追索权项目贷款各自的内涵。

7.4.试述在租赁协议项下,承租人和出租人各自应承担的义务。

7.5.试述各国证券法对跨国并购的管制措施。

7.6.试述浮动抵押的优点。

8.1.什么是免税法?它具有哪些优点和缺陷?8.2.什么是税收饶让抵免?它的意义是什么?8.3.什么是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行为?如何有效地管制跨国关联企业利用转移定价逃避纳税?9.1.试述欧盟的组织机构及各自的职能。

9.2.试述东盟的宗旨。

10.1.试述国际法院诉讼管辖权及其在处理国际经济争端方面的职能的局限性。

10.2.试述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仲裁审理环节涉及的主要问题。

论述题答案1.1.论述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联系和区别。

答:大体说来,用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公法规范,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用以调整国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非经济关系的国际公法规范,不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

二者的区别有:第一,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不同:国际公法的主体限于国家与各类国际组织,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则包括国家、各国政府之间的经济组织、民间国际商务组织、国际商务仲裁机构以及不同国务的国民。

第二,所调整的对象不同:国际公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经济等诸方面的关系,而且历史传统上向来以调整诸项非经济性质的国际关系为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渐有转变,经济领域的国际关系在国标公法调整诸对象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仍然不占主导地位。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则排除了国家、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属于政治、外交、军事等非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而突出了国家、国际组织相互之间的属于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与此同时,又囊括了大量的国家或国际组织与异国国民之间、不同国籍的国民之间的属于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

第三,法律规范的渊源不同:国际公法的渊源主要是各种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而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则排除了各种非经济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突出了经济性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同时大量吸收了国际私人商务惯例以及各国国内的涉外经济立法。

可见,国际公法中涉及经济方面的行为规范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国际公法中与经济无关的行为规范并非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并不局限于国际公法中涉及经济方面的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从各自的总体上说,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