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诺贝尔奖与生命科学_ 放大世界的秘密_ 透射电子显微镜与超微结构观察_
诺贝尔奖与生命科学_ 放大世界的秘密_ 透射电子显微镜与超微结构观察_
“Rüdenberg的申请肯定是我访问你的结果,也肯定是从我的见闻中得到2年, Brüche制造了一台静电式透镜。 1936年,Boersch提出电子透镜成像和电子衍
射的关系,并首次演示了电子衍射。 1940年, Boersch发现了菲涅耳衍射条纹(正
焦,欠焦过焦有不同的衬度),并给出了正确 的解释。
体感强,可用来观察生物样品 的各种表面微形态特征。
常规电镜制样技术
负染色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
负染技术
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染色;吸去染料, 干燥后,样品凹陷处铺了一层重金属盐,而凸的出地方没有 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分辨力可达1.5nm左右。
A Yeast Cell 酵母细胞
Figure 3-26. Freeze-fracture electron micrograph of the thylakoid membranes from the chloroplast of a plant cell. These membranes, which carry out photosynthesis, are stacked up in multiple layers. The largest particles seen in the membrane are the complete photosystem II-a complex of multiple proteins.
冰冻蚀刻 freeze-etching
亦称冰冻断裂。标本置于干冰或液氮中冰冻。然后断开,升温 后,冰升华,暴露出了断面结构。向断裂面上喷涂一层蒸汽碳和 铂,然后将组织溶掉,把碳和铂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
Figure 3-27. Freeze-etch electron microscopy.The specimen is rapidly frozen, and the block of ice is fractured with a knife (A). The ice level is then lowered by sublimation in a vacuum, exposing structures in the cell that were near the fracture plane (B). Following these steps, a replica of the still frozen surface is prepared, and this is examined in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西门子的Reinhold Rüdenberg
1931.4, Ruska在Knoll指导下制备出电镜,准备于1931.6.4做一 次演讲;
1931.5, Rüdenberg的助手 Steenbeck去Knoll实验室参观,了解 到Ruska 的实验结果,并且看到了Knoll 的学术报告手稿。
Rüdenberg,听了助手的汇报后,凭借理论推测,于1931.5.28 向德、法、美等国的专利局提出用磁透镜或静电透镜制造电 子显微镜的专利申请!
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1952年,英国工程师Charles Oatley制造出了第一台扫描电 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
工作原理: 利用电子射线轰击样品表
面,引起二次电子等信号的发 射,经检测装置接收后成像的 一类电镜。
主要优点: 景深长,所获得的图像立
轴对称磁场可使电子束会聚,并且这种电子光
学系统同样服从于几何光学定律,例如轴对称 磁场对通过它的电子会聚作用与玻璃透镜对光 束的会聚作用类似。
1926年 Busch
如何提高显微镜 分辨率?
德国工程师 Ruska和Knoll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透射电子显微镜 。
Ruska在Knoll指导下制造的双磁透镜系统
1953,1954年西德专利局批准Rüdenberg提出的两个电镜专利申请。 1960 年10月17日,Knoll写了一封信给Steenbeck,就他曾在Rüdenberg 申请专利
前去他的实验室参观一事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1960 年11月8日,Steenbeck 复信承认他在参观后向Rüdenberg 做了汇报,并说
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以高压加速后的电子束(或称电子射线、电子波)为“光源”; 以轴对称的磁场为“透镜”; 电子对不同部位的样品的穿透能力不同,因此最后穿透样品的电
子经透镜的放大和汇聚作用下在荧光屏上成明暗反差的像。
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为什么需要真空系统?
1931年,Ruska和Knoll制造出透射电子显微镜 1986年, Ruska荣获了的诺贝尔物理奖 。
迟到的诺奖
1941年,德国的普鲁士科学院(相当于中科院),给Brüche、 Boersch 和Ruska、Knoll等都颁发了莱布尼兹银质奖章。
经过二战的洗礼,在多个有争议权人中,只有年将80的Ruska 活了下来,于1986年12月10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8年, Ruska 逝世。
超薄切片技术
电镜观察的 优点 和 缺点
高分辨率 死细胞
电镜三维重建技术
• 1968年,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Aaron Klug博士等 提出利用电子显微镜照片重构噬菌体三维结构。
电镜三维重建技术
蛋白质结构的解析
• 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蛋白质结构的解析主要依靠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 振。在已解析的一千多种膜蛋白结构当中,90%以上都采用的是X射线晶体 学方法。
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是无穷的 人眼看清楚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为了看的更清楚,显微镜应运而生
根据Abbe的极限衍射理论,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约为200nm
两条重要的物理学原理
高速运动的电子不仅具有粒子性,而且还具有
波动性,这种波动有其共同的特征——波长、 频率、振幅、相位等,服从波动的规律。
1924年 de Brogli 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