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征-文档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征-文档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
、针对理论与批评的界定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对于批评、理论与文学等概
念与范畴予以了梳理与界定。

首先,该书厘定了批评的范畴,指出:“从传统上看,文学批评家要么涉及理论批评,要么涉足实
理论批评 ( theoretical criticism )
用批评。

”[1] 具体而
系统阐释了有关艺术的性质和价值的理论、原则和宗旨。

通过援引关于艺术的普遍美学和道德原则,理论批评为实用批评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框架。

实用批评( practical criticism )[ 也称为应用批评( applied criticism )] 将理论批评的理论和宗旨应用到某个特殊的作用之中。

”其次,该书肯定了文学理论的价值与功用,表明:“文学理论是任一类批评家或任一种批评形式的基础。

没有理论,实用批评就不可能存在。

”该书认为:“掌握文学理论,有助于我们去分析对于任何文本的初始反应和所有的跟进反应,也能使我们通过手边文本去探究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情感以及最终的整体阐释。

要弄懂我们为何会以某种方式对文本做出反应,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文学理论及其实际运用一一文学批评。

” [2] 基于此,“文学理论因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观,
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为何以某种方式阐释文本。

不妨想想我们这些
观众在剧院中可能就座的各个地点。

根据我们的座位靠近舞
台的地方、离舞台很近的地方、舞台的最左侧、最右侧或剧院中 间――我们的视野, 我们对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的阐释因而将会有 所不同。

文学理论以隐喻和字面意义的方式追问我们在阅读一个 文本时‘坐在'哪里。

在阅读过程中,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我 们?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对文学自身性质的理解?是我们的 政治、宗教或社会观点?还是我们的家庭背景?这些问题以及其
他类似的问题(和答案)将直接和间接地、有意和无意地影响我
潜在假设表达清楚, 我们这些读者就能为自己建立起一个明晰而 有逻辑的实用批评。

”[3] 再者, 该书论证了文论的多元化特色, 认为:“由于没有一种文学理论能够解释每个人的概念性框架中 所包含的所有因素,也由于我们作为读者都拥有不同的文学经 验,所以不可能存在一种元理论(metatheory ) -------- 一种主宰性 或总括性的文学理论, 涵盖读者就某个文本提出的所有可能性阐 释。

也不存在一种唯一正确的文学理论本身, 每一种文学理论都 对文本提出了有效的问题, 没有一种理论能够穷尽针对一文本提 出的所有合法问题。


[4]
二、依据诸种文论派别的阐述
该书针对当代西方文论诸种派别各自的独特走向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联性表明: “伴随 20世纪和 21 世纪的是五花八门的批 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在追问有关文本的问题,它们合理合法、 相互关联却又迥异有别。

” [6] 同时,“各种不同的理论就文本
提出的有效而合理的问题, 经常千差万别。

每一种理论拥护着不 同的批评取向, 主要聚焦阐释过程中的某一个要素。

不过在实践
中,不同的理论也可以在文本阐释中针对若干个关切领域。

种理论可能强调文本本身, 坚信文本包含了所有获得阐释所必 需的信息。

这种理论将文本从其历史或社会背景中孤立出来, 集 中考察文本中诸如修辞手法 [ 修辞( tropes )] 、词语选择 [ 措辞
diction )] 和风格等文学形式。

另一种文学理论可能试图将文 本放置到它的历史、政治、社会、宗教和经济背景中去。

通过将 文本置于历史视野, 这种理论声称其信徒可以获得一种文本作者 和文本原初的受众都会支持的阐释。

还有一种文学理论可能主要 考虑文本的受众。

它提出的们的阐释和阅读文本时乐趣的有无。

一旦将我们如何阅读文本的 比如,
问题是,读者的情感和个人背景如何影响了每一个读者对特定文本的阐释。

不管其主要焦点是心理、语言、神话、历史、还是来自其他任何批评取向,每一种文学理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基础,进而发展出了自己的方法,读者凭借这种方法可以将特定理论应用到现实的文本之中。

实际上,每一种文学理论或视角就像是在剧院里占了一个不同的座位,从而获得了不同的舞台视域。

不同的文学理论和理论家可以研究同一个文本,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各类文学理论家对这同一个文本――或舞台上的表演――的反应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

” [5] 与之相应,在论及具体文论派别时,该书认为:“尽管每一个读者获得文本阐释的理论和方法都有所不同,但一些读者群和批评家群体迟早会宣布效忠于一个类似的信仰
核心并集结在一起,创立各种批评流派( school of criticism )。


[7]
基于此,该书作者声称:“我们将仔细审视它们从以往的批评流派中借用了什么,修改了什么,增添了什么。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每个流派的历史发展、基本假设、特殊语汇以及阐释文本的方法。

” [8] 由此,该书不仅梳理了自柏拉图到巴赫金的古代与近现代西方文论,而且阐述了20 世纪与21 世纪的西方诸种文论流派,涉及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文论派别。

此外,该书还论及非裔美国文学批评、酷儿理论以及生态批评等热点题域,
指出:“在美国学者支配着生态批评实践的当下,每年从生态角
度批评文本的方法都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瞩目,在欧洲和亚洲不断
举办的各种会议和其他学术活动就是佐证。

”[9]
三、基于具体文本的设问与阐释
该书注重揭示文本意义的复杂性与多重性,指出:“一个清楚明了的文学理论还假定,纯真的( innocent )文本解读,或纯粹感
性的、自发的作品反应是不存在的,因为文学理论质疑读者的假设、信念和情感,追问他们为什么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回应文本。

从一个非
常真切的意义上说,文学理论促使我们质疑自己对文本的常识性阐
释,要求我们探索初始反应背后的东西。

依照一个前后一致的文学理论,那种对于文本简单的情感性或直觉性反
应,并不能解释导致这种反应的潜在因素。

了解是什么引发了这种反应,读者是如何通过( through )或利用( with )文本建构意义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 [10] 由此,该书不仅在其“文学作品选读”部分选取了纳撒尼尔?霍桑的《好小伙布朗》,而且在专论各个文论派别时都以该小说为个案,分别进行了细读与阐
释,进而充分彰显了理论之间的对话、批评的无形张力以及文学
作品的阐释空间。

例如,该书的“读者导向批评”部分
设问如下:“你能列出一些期待视野并能说出在霍桑文本中它们从头到尾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吗?”“运用姚斯对期待视野的定义,你能先自己试着发掘,然后再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好小伙布朗》的阐释吗?”“运用布莱奇的主观批评,你能说出你对《好小伙布朗》的反应与解读之间的区别吗?”“当你阐释《好小伙布朗》时,你能举出你的阐释群体吗?或者你能说出你作为读者所隶属的那些群体吗?这样做,你便能确认这个或这些群体是如何影响你的阐释的。

”[11] 又如,该书在论及结构主义的部分指出:“在纳撒尼尔?霍桑的《好小伙布朗》中,大部分读者都假
定森林的黑暗等同于邪恶,灯的意象则代表着安全。

结构主义者特别感兴趣的是黑暗如何表征邪恶。

一个结构主义者通常会问,为什么黑暗在所有文本中常常表征为邪恶,是什么样的符号系统或代码在运作,使得读者将读过的所有或大部分文本中的黑暗互文性地阐释为邪恶。

”[12] 由此,该书基于结构主义文论设计了如下问题:“《好小伙布朗》中包含的各种语义特征是如何与你
在文本中发现的各种代码、符号以及二元对立直接发生关联的?”“使用至少三种不同的结构主义方法来分析《好小伙布朗》,看它们从这特定文本中是如何获取意义的。

最后,这三种方法在如何获取意义上是否有其差别?” [13] 与之相对,该书还依据解构主义文论提出如下问题及要求:“阅读《好小伙布朗》后,颠倒其中一个二元对立并重新阐释文本。

完成这些后,再颠倒另外两个二元对立并重新阐释文本。

这两种阐释有何区别?”“写一页阐释霍桑故事的文字。

完成你的阐释之后,再引
用一些既在你选定的文本中运作也使你获取了阐释视角的二元
对立。

”将《好小伙布朗》作为分析文本,证明霍桑如何失言
或文本在哪里存在着悖论。

” [14]
综上所述,该书为构建多元与开放的文论学习体系而选取了独特且有效的撰著方式与教学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