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响、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研究

音响、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研究

音响、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研究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音响,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以及运用方面的研究。

目的是了解音响,音乐在体现影视艺术性时所表现的价值和作用。

为了说明音响,音乐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影视中作品的音响音乐方面的成功案例加以佐证。

【关键词】影视作品声音音响音乐作用问题对策研究一、声音的出现及音响的加入声音在今天已经是影视艺术创作来源中的最丰富的重要来源,作为这种意义的来源,声音的艺术价值现在已被大家公认。

影视作品离不开声音,声音的运用丰富并扩大了电影的时空,使得电影艺术作品中的场景、气氛得到无尽延伸。

声音作为在影视中的艺术存在,大致可以分为人声,音乐,音响三大类。

他们作为造型因素参与银幕空间形象的塑造来发挥表达情绪,参与巨作,创造审美价值等功能的。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音响,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等问题。

音响是指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及背景音响或环境音响的形式出现的人声和音乐。

而音乐,在进入影视作品之后,成为了影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情感,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预示剧情,作为特定人物或特定场景形象音乐,表示剧中人物的心情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音响就音响的艺术属性而言,音响可分为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类。

写实性音响是通过有选择的利用自然音响来创作,完美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及艺术性的。

而写意性音响则是根据剧情表现得特殊需要而对自然性音响进行加工再创作的音响效果。

相对作用于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来讲,这两种音响只是表现意义上的不同。

与写实性音响构筑听觉上的真实世界有别,写意性音响则更注重对于观众心理感受的影响。

不同的音响效果出现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相对于听者的心理感受,会产生超出音响本身内容的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

这就是音响的写意性——将音响“意境”化。

在此,主要研究音响的写意性作用。

1、音响的强化作用1)提高响度强化,在音响的写意性功能中是最常见的,它主要通过加大声音的响度来实现。

例如:电影《黑眼睛》中有对音响强化很确切地运用。

由于主人公丁力华是一位盲人运动员,声音对于她来说是最重要的和外界接触的手段。

因为对铃声的敏感,教练就用车铃和口哨引导运动员跑步的方向。

在一次残疾人运动会上,第一次参赛的丁力华一直很紧张,教练鼓励他,并告诉他自己在50米外用哨声来引导他。

发令枪一响,丁力华奋力向前跑去。

刚开始场外无数观众在呐喊加油,使得环境很嘈杂,镜头一直用近景追随着丁力华,这时,呐喊声渐渐虚掉了,原本50米外很微弱的哨声变得响亮而坚定。

这时,配合着主人公奋力冲刺的脸的近景,那明亮的哨声一下一下坚定而沉稳的回荡在似乎空无一人的体育场内,直到主人公冲向终点。

这样选择哨声进行强化处理,是很具象征性的。

清晰明亮的哨声,无论是对片中的丁力华还是对我们观众来说,都仿佛代替了“加油”的喊声和最有力的精神鼓舞,象征了成功和胜利的指引。

在观众心中,这哨声则起到了一种升华拼搏精神的作用,从而更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并使之有所感动。

选择某处细节音响作强化处理,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影片《紧急迫降》中有一处对细节音响进行了强化的艺术处理。

当种种努力都失败后,机组人员决定人工检查起落架的安全系统,这就意味着负责检查的机务员要进行极端危险的高空作业。

而这时,机务员的手表报时响了,在真实的环境下,微弱的报时声应被巨大的飞机轰鸣声及嘈杂的人声环境彻底掩蔽掉,而影片将报时声夸张放大让观众清晰地听到,是有其深层用意的:这位负责检查的机务员是非常在意自己身体的,每当手表报时一响,他就该吃些维他命之类的营养药物进补了。

这些都已在影片的前半段交代了。

因此,此时的报时声如此“明亮”其实是为了提醒观众不要忘了:这是一位将自己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机务员。

而就是这么一个惜命如金的机务员,却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承接了可能会丢掉自己生命的任务。

这么一个音响细节的夸张在无形中比任何直白的表达都更有力地树立起了剧中人物高尚、敬业的高大形象,悄然之中调动起观众的敬佩之情。

2)音响变形音响的扭曲变形是音响夸张的另一种表现手段。

我们常常可以在影片中听到在真实生活中所听不到的音响。

比如在《王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听到鬼的心跳声。

影片《午夜凶铃》中,配合着每次提示日期的字幕的出现,响起的一种古怪的,听起来阴冷诡异的音响,仿佛是亡灵的提示,敲打在早已战战兢兢的观众的心上。

这种声音压住了所有的真实环境声,给观众一种危险逐渐迫近增大的恐惧感,令人毛骨悚然。

这些音响效果听似完全不建立在真实音响的基础上,仿佛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但其实所有这种音响效果都是依据着生活中不止一种以上的真实音响,混合、变形、加工处理而成。

由于在真实生活中对这种声音的陌生,使得人们更易对此产生增强恐惧感和不确定感。

虽然音响夸张主要用在故事片当中,但在专题片中也偶有使用,可以减少解说的出现而达到饱满片子情绪的作用。

2、隐喻音响写意性的表现形式还有隐喻。

隐喻与对喻也是写意性音响的重要功用。

所谓隐喻,就是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潜台词,能够非直白的体现出某种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深刻内涵。

这种表达,由于它的含蓄隐约的方式,其效果很可能会比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来得更深刻和难忘。

电视剧《橘子红了》中,橘园上空的鸟鸣声正是象征着剧中人物的深深叹息。

充斥着观众耳膜的是经过了变形处理后加了混响的、变得近乎于音乐的鸟叫声。

幽远而空灵的鸟鸣声既给这种气息平添了一份忧郁的色彩,又是对被禁锢在园中的大妈的宿命的隐喻:橘园实际上是大妈心中被构筑的爱情世界,住满了绝望的对迟迟不能归来的爱情的期盼与呼唤,和对那转瞬即逝的美好回忆的守护。

倘若只添上现实中各种小鸟、麻雀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可能会完全破坏画面的情绪气氛甚至整部剧情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

在《毒太阳》中几次出现的火球,总带着火的燃烧声和闷闷的轰鸣声在刺眼的阳光下和密迪亚的回忆中划过,甚至有时只听到轰鸣声而不出现火球,直到最后,火球带着轰鸣声划过密迪亚安静的尸体。

影片也向观众传达了它要表达的寓意:这种仿佛是火球熊熊燃烧的轰鸣声是一种宿命的暗示,它让人听不清也道不明,就象是对密迪亚一生的隐喻:在被利用与利用中尝尽痛苦与虚幻的愉悦,最终也逃不过斯大林对他的愚弄与操纵;同时也隐喻着寇托夫的最终命运:他终究是那个是非混乱的社会的牺牲品。

如果两个具有相反象征寓意的音响在同一影片中重复出现,就可以称做对喻。

利用这种对喻来暗示某种结果,也是达到隐喻效果的另一种方式。

美国影片《巴顿》以其蔚为壮观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著称,音响,无论是在写实还是写意的运用上,对于战争气氛的渲染是功不可没的。

3、反复所谓音响的反复作用,是指选择剧中已经出现过的某种典型的、代表性的声音再次或多次以主观的方式出现闪回,使之被赋予特殊意义于某种暗示,并由此引发观众的心理联想,增加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例如:电视剧《沉睡的森林》中,女主人公在一次被舞台的大探照灯的强光晃到时,耳边忽然响起了滂沱大雨声和似乎是人群的骚动声,使她似乎被瞬间的某种记忆突然唤醒。

此后又多次因某种相近的声音而听到莫名的雨声和骚动声,使自己一下子跌落到某个记忆的片断中。

其实这些音响效果是女主人公幼时目睹的杀人现场的雨声,和她被救出凶宅时警民的嘈杂声。

在片子的最后,揭晓凶手真面目的时候,观众才看到这些音响效果出现的真正时空地点。

这种音响的多次反复出现,不仅是作为一种启发女主人公重新回忆的引导,而且也突出了影片的悬念感,增强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更有兴趣关注情节往下的发展。

4、制造悬念音响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产生,与当时发生的环境、事件紧密相连,会使音响效果超出本身的意义而产生很强的象征性,因而在剧中造成悬念感。

音响的悬念,也是音响写意性的表现功能之一。

例如:影片《现代启示录》的开头,直升机螺旋桨“突突突”的旋转声便是一个悬念音响的例子。

影片首先印入观众眼帘的是满目的翠绿,接着,一阵带着回声的仿佛是梦境中的直升机螺旋桨的转动声由远至近,直至一架直升机划过画面,搅乱了美丽平静的景色。

当螺旋桨的声音更多更频繁的时候,画面上也出现了更多的直升机和战火。

这时的画面愈来愈清晰的叠出一张躺着的人脸,螺旋桨的声音显得涣散而无处不在,仿佛包围着那张好像在想着什么的脸。

螺旋桨的声音就一直这么持续着,直到叠画消失,螺旋桨声也由涣散逐渐集中起来,当镜头转向不停旋转的吊扇,观众才意识到原来一直听到的“突突”声是吊扇叶片旋转的声音的变形。

即使是这样,吊扇声仍处理得很像螺旋桨声,响度很强的充斥着整个房间,直到主人公走到窗口扒开百叶窗向外望去时,“突突”声才渐渐消失,恢复到真实的环境声。

此处对直升机螺旋桨声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处理,更是借用这种音响效果来丰富影片的艺术性。

螺旋桨声所造成了一种悬念声音一直盘旋在主人公的冥想中,充斥着他的回忆,即使他的意识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也逃不开这种声音的追随:因为周围一切相似的声音都会成为它的替代品(就像与螺旋桨声相似的吊扇旋转声)。

观众也会因这种与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不相干的声音而疑惑,想知道这种声音的出现究竟与主人公有怎样的联系,在故事中扮演一种怎样的角色?这样悬念便造成了,并为故事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引发幻想音响的写意功能中还有一种“不闻而闻”的幻听作用,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则可作为艺术升华的手段来使用。

当人们在回想某事或欣赏某件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幻听。

例如,《战舰波将金号》的结尾处,连续出现了几头不同造型的石狮子,虽然没有狮子怒吼的音响,但那种愤怒的情绪使观众似乎听到了更为强大的怒吼,由于没出现真正的音响,反而突破了范围和响度的界限,让观众用心来感受到的怒吼更加震耳欲聋,发人深省,从而升华了影片的艺术境界。

影视作品正因为音响的加入而变得愈加亲切甚至更加富有魅力。

人们带着更亲切的情感看懂,并且听到。

正是由于音响的加入,影视作品才更加完美。

三、关于音乐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这就决定了音乐的重要性。

音乐按照不同规定可分为多种。

影视音乐就是其中一种。

其实影视音乐并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的内容往往总是与它的表现形式要实现一致的高度。

电影音乐具有抒发感情、参与叙事、展现环境、创造节奏等作用,是与电影其他元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

视觉与听觉不属于同一范畴,可是作为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中的音乐,必须溶于整体之中,也就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完全一致。

所以电影音乐必须服从影片整体的结构、节奏、必要性、长短等等。

电影音乐,实际上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深化主题,深化情绪,深化内容,渲染背景气氛,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