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氧气的制取(第2课时)教学设计
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蓝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步骤,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合作答疑。
四、教学方法、手段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完整的制取物质,我采用讨论与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体验制取物质的喜悦,使学生懂得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本课题采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
五、实验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橡皮管、玻璃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等
板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气体检验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从生活到化学引入,从制取一瓶氧气开始,引导学生想知道关于制取氧气哪些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依据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去自己建构知识。
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一些气密性检查的相关知识。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的探讨学习和实际操作。
所以,在教学上我先回忆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分析用高锰酸钾来制得氧气应选择哪些常见仪器,然后呈现该反应发生装置。
在引导上下功夫,既要引导,又要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探究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最后又根据制取氧气的几种反应原理将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和改进,寻找生活的代用品来完成装置,回到生活中最简单的制氧机,回应开头,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应用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
尽管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但可能还不够充分。
一些重要的环节,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依赖学生的主体发挥来完成的。
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和解答,完成生生互动,合作答疑。
因此,实际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难以调控的因素,可能使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
作为教师,怎么引导才更到位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