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盛唐边塞诗人》PPT课件

《盛唐边塞诗人》PPT课件

(3)“万里不辞死,一朝得成功”,“大笑向文 士,一经何足穷”(《塞下曲》)——“拜迎长官 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封丘作》)
• (2)创作多作于安史之乱前,颇多伤不遇的悲慨。
• “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 作满堂悲。”--《宋中别周梁李二三子》
• “暮天摇落伤怀报,倚剑悲歌对秋草”
颂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突破了以往征戍 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 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轮台歌》、 《热海行》、《天山雪歌》、《火山云歌》
(2)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 一“奇”字。岑参个性好奇,长于写感觉印象,因此, 他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土人情,用慷慨豪迈 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别有一种奇伟壮 丽之美。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等。
思考题
• 1、阐释盛山水田园诗派; • 2、试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 3、阐释盛唐边塞诗派; • 4、试比较“高岑”边塞诗的艺术特征; • 5、分析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 1、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 社
• 2、陈贻焮《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 3、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4、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巴蜀书社 • 5、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 • 6、陈铁民《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高适及其诗歌(700—765)
1、生平与创作
(1)生平
字达夫,渤海蓚人。早年旅居岭南。以五十岁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期 日渐通达,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史 评“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后晋封 为渤海县侯。
三次出塞:开元十八年(730)左右入燕求仕, 天宝九载(750)冬送兵入居庸,天宝十一载秋以 后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
有气骨”;《送李侍御赴安西》
(4)以古体见长,但亦有一些边塞诗句写的气质 沉雄、境界壮阔。《别董大》《塞上吹笛》
(三)岑参及其边塞诗(715—770)
1、生平与创作
(1)生平
祖籍南阳,生于湖北江陵,世宦之家(曾 祖、伯祖、伯父皆为相)——十五隐嵩阳— —往来京洛十年间——三十举进士——两度 赴安西(天宝八载749任高仙芝书记、十三载 754任封长清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 岑嘉州)
功的愿望,或者颂扬将士们的爱国精神,或者描写征人思 妇的情怀,或者描写塞上壮丽奇异的风光。此外,还有些
诗歌则抨击穷兵黩武的战争,讽刺边将的骄奢无能,同情 广大士兵的痛苦。一些以写边塞诗见长的诗人,还形成了
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和岑参,并称“高岑”,比较 著名的还有王昌龄、李琦、王之涣、崔颢、王翰等。
三、盛唐边塞诗派
• (一)盛唐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 1、产生原因

边事和外事增多,不少文人到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
会;有些文人向往边塞风光和塞外生活,有机会到边地漫
游;有些诗人对朝廷的穷兵黩武不满
• 2、边塞诗派及其特点

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边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他们在诗中或直接表达卫国立
(四)其他边塞诗人 1、“七绝圣手”王昌龄(698—757?)
(1)边塞诗《出塞》二首,其一“秦 时明月汉时关”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2)宫词:《长信秋词》五首等。 (3)闺怨:《闺怨》 艺术特色: 2、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 3、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4、李颀(690—751) 诗风秀丽而气格雄浑,以边塞诗著称,长于律诗 和七言歌行,代表作为《古从军行》
(2)创作 早期热衷功名,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 --《送郭父杂言》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丈夫三十未宝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银山碛西馆》 二次出塞大量创作边塞诗。
2、岑参的边塞诗及其特点 (1)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热情歌
(3)诗体长于七言歌行,舒卷自如,变化多姿, 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 韵十分灵活,音节宏亮而意调高远。
• 3、关于高岑比较
• (1)“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严羽《沧浪诗话》)
• (2)高适侧重于描写现实,直抒胸臆, 诗作多慷慨悲壮之意;
• (3)岑参多想像和奇情异采、浪漫情调, 作品多奇丽豪壮。

--《古大梁行》
•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

--《送蔡山人》
•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打黎庶令人悲。”

--《封丘县》
2、高适边塞诗及其特点
(1)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以政论笔 调表达自己的边防政见,反映社会现实具多维性和
深刻性;《燕歌行》
(2)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 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 昂扬的;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多胸臆语,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