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中国说 人教版

少年中国说 人教版

少年中国说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少年中国说》
二. 本周教学目标:
1. 分作若干层次进行文言文朗读练习,培养文言语感。

2. 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过激的提法,在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应是当代社会的前进方向。

四. 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即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二)段落分析
第一段,“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是从正面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用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和处事态度来比拟国家之强弱。

第三段,指出造成今日老大中国是老朽者的罪过,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热烈讴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

此段分两层阐论。

第一层(从段首到“则国雄于地球”),阐明中国少年肩负建设重任。

第二层(从“红日初升”至段末),热烈讴歌少年中国。

(三)主题理解
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写作特色
1. 自由运用语言,“纵笔所至不检束”。

为了晓畅地表达思想,作者使用词语无所顾忌,不求雕饰,不以文害意。

2. 务求说得详尽,不嫌反复强调。

如第二段写老年人和少年人种种不同性格的对比、推论,以及老与少对比的比喻、象征句,都充分显示出梁文这方面的特色。

3. 感情充沛,“别有一种魔力”。

作者说,他写的文章“笔端常带感情”。

本文便是这样。

为了表达他那奔纵的思想感情,他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反复、重叠的修辞法,文章酣畅淋漓,热情洋溢奔放,如第二段运用重叠排比层层推进的手法,从正反两面加以反复阐发;又如结尾部分也是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写法,在对称中富于变化,在整齐中饱含气势。

【例题及分析】
汉五年,已杀项羽,而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爵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功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肖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走得兽;功狗也;至于肖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有三两人;肖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1. 用“|”给文中无标点部断句。

2.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岁余
..不决()②臣等身.披坚执兵()
③徒.持文墨()④顾.君臣等上()
⑤徒能走.得兽()⑥功狗
..也()
3. 刘邦为了说服群臣,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明道理?
4. 本文塑造了刘邦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
1. 为爵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坚执兵| 多者百余战| 少者数十合| 功城略地| 大小各有差| 今肖何未有汗马之劳| 徒持文墨议论| 不战|顾居臣等上| 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析:根据文意划分)
2.
①一年多②亲自③仅仅④反而⑤跑⑥是狗的功劳
(析:根据上下文意)
3. 打猎
4. 开明的君主(析:根据刘邦的语言行动总结刘邦的形象特点)
【模拟试题】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 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
答:
2. 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答:
3. 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
【试题答案】
1. 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

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者。

2. 后来又要追杀匈奴使节是因为匈奴使节看出了床头捉刀的魏武才是真正的英雄。

怕他回去说了不利于自己的话。

3. 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