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评定表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部:人文学科部专业:英语级:2014级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研中期汇报表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学科部:人文学科部专业:英语级:2014级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会调研报告姓名代雨星学科部人文学科部班级英语133班学号 7030413112 指导教师齐霄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15年 5月20日一、调研基本情况二、调研报告内容关于永修县立新乡医疗、教育、农业问题的调查坐落于九江市永修县的立新乡是个贫困村,也是我生长了十几年的家乡。
自上高中以来,回家的机会来越少。
为了了解老家近几年来的变化,了解中国新农村建设给乡亲们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分别择日去了立新乡,就家乡永修县立新乡的农村医疗、教育、农业等问题通过到访询问居民等方式进行了调查。
一、关于九江市永修县立新乡的医疗问题2014年12月14日,我乘车来到立新乡。
首先,我来到乡镇府地界…永修县立新乡乡政府驻杜家山。
经探访,我发现杜家山包括黎家,张家等在内的一些村落在内,统共只有一个稍成规模的立新乡乡卫生所,卫生所有在职医生18人,规模确实不大,但却比私人诊所是大了许多。
其内也不含手术器材,除去学生注射疫苗等可在乡卫生所进行外,卫生所和其他三两所私人诊所一样,主要治常规的伤风感冒发烧等小型疾病。
可是令人觉得奇怪的事,尽管多数私人诊所虽然占地面积比乡卫生所而言小了数倍,主治医生人数也只有一个,来诊所里面的人数却很多,大概两间加起来五六十平米的诊所每天接待的病人丝毫不比乡卫生所少甚至多了不少。
由于医师人数与病人人数的极大不协调,诊所医生难以抽空回答我的问题,我便当即决定乘车来到宋家村。
这是离乡镇府驻地只有短短三千米左右的地方,同样,那里没有大型医院,就连私人诊所也少之又少。
问村民他们看病怎么办时,他们的回答大都是去杜家山那里的私人诊所瞧瞧,一般来说有什么特别不舒服的也就去了省城医院,私人诊所平常接待的病人主要以感冒发烧发炎等病情为主。
再往北徐村去,包括岭北在内,也只有一所诊所。
诊所内只有一个医师。
医生告诉我说由于条件有限,接待的病人都是普通病情的,有时候流感季节还会有病床不够,病人就要在自己家“住院”,更有甚者病患常常还能自己料理一些简单的程序。
最后,我来到的是自己土生土长了18年的岭南村,在这里,了解到最多的信息。
岭南村同样只有一所诊所,不同的是,这个诊所的地方范围已由原来的三十平米扩充到一百五六十平米。
医生也由之前的代老飞医生一个人到现在夫妻档,还有请了情洁的工人每天打扫病房,让病人有个良好干净的环境。
小诊所里有八张病床,供稍严重点的病人休息使用,诊所内设有检查的房间还有间小小的药房,比之前提到的诊所稍显规模。
由于代医生家两代为医,周围村落的交通关系,包括上槎下槎,袁家村,彭家村,后岗,竹岭等临近的村民大都选择代医师的诊所就医。
我问在场的病人现在看病是否如从前一般,答案全然是否定的。
如今,他们平常的小病均可在代医师的诊所得到治疗,而且通过使用医保卡,看病再也不贵不难了。
但是,农村医保虽然让农民平常看病花销少了不少,倘若真正犯了大病医保报销的费用却是杯水车薪。
这次的调查结果并不算太乐观,农民看病容易还只限于伤风感冒等小问题,真正的大病还是难上难。
进一步说,农村的主要执医者水平有限,医院空间、人手、环境还有药物的不宽泛都是仍然存在的问题。
我想大概交通不便是导致此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尽管我国有“三支一扶”的政策,但有多少年轻人甘心还未见过外面的大千世界就隐于农村默默无闻呢?看来,要想改变农村如今一人医百人,一人治百病的现状,政府还需加大扶持力度啊。
二、关于永修县立新乡各中小学的实地调查这次选取作为调查对象的学校分别有我的母校岭南小学和立新中学,还有近几年新建的新兴小学。
2014年12月15日,我来到曾经呆过的小学——岭南小学。
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岭南小学共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25到30人不等,学校总共只有一栋楼,两层,在校老师13人共用一个办公室,尽管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质量却不差。
每年以优异分数进入初中的学生也有三分之一以上。
而如今再去查看,进入眼帘的是一栋很残败的教学楼,教室里面的桌椅零零散散的配套着,有的凳腿都已经缺失。
如今,岭南小学已经只能开设五个年级,主要教的就是语文数学,其余课外能力拓展课一律已成过去时。
每个班上最多不足15人甚至还有个位数,不仅如此,学校老师只剩下十人不到,多数都是以前的老师,已经接近退休年龄。
学生上课情况每况愈下,根本不似在课堂,老师们已无力管教,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教书育十几几十年的小学日益落败。
而且,每当读完五年级,学生就要去乡里的中的课程心小学或者新建的中心小学上六年级,对小学生来说,半小时的骑行路程不可谓不远。
至此,我有点感伤,听老师说,小学每年人数都在减少,生源慢慢的往乡镇小学甚至县级小学转移,如今岭南小学已失去了学校的性质。
新兴小学,是个要接收立新乡大部分的学生的学校是一所由个人捐款所建的学校。
在新兴小学之前,只有中心小学有较好的设施和较好的师资力量。
但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和立新乡村镇分布的原因,只有附近居民的小孩能在那上学。
新兴小学的建立很大的改善了立新乡小学教育的困境。
永修县立新乡新兴小学拥有壮观实用的教学楼,秀美玲珑的绿化带,高速互联的校园网,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立体折射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劳技室、乒乓球室、形体室、图书阅览室、自然实验室、电子备课间和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永修县立新乡新兴小学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全面培养、打好基础、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了一批批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形成了“勤学、好问、博览、多思”的学风,“文明、勤奋、团结、向上”的校风,“严谨、善导、求实、创新”的教风。
在立新乡的小学教育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
最后当天下午两点半,我来到立新乡唯一的一所中学——立新中学。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了解到这所学校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当初仅几间民房,至七十年代初,砖木结构的教室和简易食堂代替了原民房。
八十年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相继建成,学校初具规模。
进入新千年,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又兴建了综合大楼,同时加快校园美化绿化步伐。
学校现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8400余平方米,2003年顺利接受了省“两基”年检复查验收,软件、硬件均已达标。
如今的立新中学环境清闲幽雅,校内绿树环绕,成为教书育人的好场所。
学校现有教学班21个,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83其中,本科学历达21%,具有中级职称26人,高级职称4人,比如之前教过我的郝明爱老师,徐加林老师,王文华老师等均是高级教师,还有章丽老师,龙昌金等老师还因高效的教学手段升入县级初高中任教。
还有就是该校中青年教师占85%以上,并已有多人获省、市、县先进教师、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十佳教师等光荣称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发展有了巨大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
甚至就在我毕业五年之后回过头去看看母校,也能发现巨大的差别,。
之前的旧教学楼都翻新成了新教学楼,操场的生态建设十分之好,篮球场乒乓球场一应俱全。
最让人惊喜成立了相应的兴趣小组,聘请了乡法律服务所同志担任法律辅导教师,使学人生的爱好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
近几年来,我的母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藏书达一万五千多册,基本能满足师生教学及课外阅读的需要。
拥有电脑室一个、语音室一间。
2003年春季,该校被确定为全省远程教学试点学校。
近几年来,更是实现了全校多媒体化。
只可惜听老师讲尽管学校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学生人数却越来越少。
多数家长更是信赖县级中学,所以,只当有机会有能力时,家长都会把孩子转去县级中学上学。
农村教育事业的衰败肯定不仅仅体现在立新乡。
人往高处走,很多在校表现优秀的老师总免不了被发掘然后提升去县级中学任教。
每个家长又极力想给孩子最好的,所以好老师走了,学生业自然就流失了,学校也于是慢慢衰败,然后导致口碑下降,学校更是留不住学生。
一步一步,恶性循环。
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源流失的问题,还得从家长的心态上着手,让他们清楚意识到凡事无绝对,城里教育再好也有差生,农村教育再不发达也不乏那么多成才的,适合孩子的,孩子想要的,才是最好的。
在我们村就有好几户人家的家长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去了江西美佛儿学校,但我并没有看出那些被送去老远读书的小孩有什么进步,反而是由于对此不满以及脱离家长约束许久而引发的心灵上对父母的疏远。
三、关于立新乡岭南村的农业发展进程观察调研岭南村是我的家乡,岭南村也是一个贫困村。
但是,这并不阻碍岭南村走进大家的视野。
2014年9月27日,贫困村岭南空中飞起了一架架植保无人机。
可惜的是,这一刻我并未在场亲眼见证。
这一事件迅速被报道在永修电视台上。
先进的农药喷洒作业,怎么会出现在国家省级贫困村-岭南村?原来是于2002年去到深圳下海的戴西德想到的点子,他说,从农村出来的他想回到农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据了解,岭南村村水稻种植面积2000多亩,病虫害防治方式较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单凭永修新闻的报道,我并不能理解的其中奥妙,于是网上搜索了一番,找寻有关植保无人机的介绍。
原来,在现场演示的植保无人机有多旋翼和单旋翼两种型号,采用电池动力,长约1.8米,旋翼直径2.4米,一次最大载药量15公斤,飞到农田上空1.5米左右,添加了增效剂的药水通过喷杆上的喷嘴产生弥雾,达到最佳的杀虫效果。
据介绍一架植保无人机一天喷洒农药的工作量,相当于三四十人的工作强度。
“植保无人机采用领先的微量喷雾技术,一天可以打到400多亩,每亩一次杀虫用药和机器的成本总共才2块钱,比人工可节药量30%,节水90%,防治效果提高20%左右。
”与传统的喷洒相比,无人机工作效率等方面更好。
植保无人机的效率和安全性能让种粮大户的深有感触,增添了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
虽然植保无人机现在还未大规模在我们村使用,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几年里,无人机会带领农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我去了江西省田卫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公司内部墙面标幅上简单介绍了该公司的一些创办理念和目的。
其无人机事业部目的及意义一栏写着:科技兴农,提高作业效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避免农药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其滩涂改造开发利用目标的提出,更是冲着改造利用荒山、抛荒地及滩涂,实现让人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目标。
永修县农业局副局长袁飞龙表示,年初,永修提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从地面作业向空中发展,实现空地一体化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