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专题第一类:美德佳行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犍①为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吐不应答。
或谓琬曰:“公与戏语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又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直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
(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注释】①东曹掾犍:与“大司马”“督农”都是汉官职名。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性简略/素不相识B.區不应答/学而眩习之C.诚不及前人/及鲁肃过寻阳D.主者请推治敏/推三阻四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3.选文主要表现蒋琬怎样的个性特点?第二类教育劝勉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①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矗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己窥之,而棋侣不悟。
翌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孵②之。
如是十年连,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③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丁用晦《芝田录》)【注释】①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②飓:送的路费或财物。
③俾:彳吏O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吕请棋处士他适/适可而止B.因私易一子以自胜/臣之妻私臣C.如是十年进/以身进国D.易一着棋子/大王加惠,以大易小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类:寓言故事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茶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鼠逡巡猫蹲良久, 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 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砲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 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 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何呈鼠乎!(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e):关闭。
③逡(qg)巡:从容, 不慌不忙。
④啻(chi):仅;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潜窺之/窥谷忘反B.猫蹲良久/良多趣味C.启扉急视/不愤不宜D.何呈鼠乎/求同存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砲首领辗转争持3.文中的狮猫为什么能战胜大鼠?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第四类:用兵治军秦二世时,项梁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西破秦军濮阳东,秦收兵入濮阳。
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因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
项梁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H 益臣为君畏之。
”梁弗听。
而使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Eh “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
”宋义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 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项梁益轻秦/开卷有益C.因西略地至雍丘/过中不至,则是无信D.疾行则及祸/积劳成疾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3.结合选文,说说项梁兵败身死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类:人物春秋金山东被兵,郡县望风而遁,泰安州刺史和速嘉安礼独城守。
或劝其去,安礼 0:“我去,城谁与保?且为人臣而避难,不鱼国家之恩乎?”乃团练缮完,为守御计。
己而蒙古兵至,攻旬日,不能下,谓之曰:“此孤城耳。
内无粮储外无兵援不降无遗类矣。
”安礼不听。
城破,彼执,或指为酒监,安礼Eh “我刺史也,何以讳为!”使之跪,安礼不屈,遂以戈桩其胸而杀之。
诏赠泰定军节度使,谥坚贞。
安礼,大名路人也。
(节选自毕沅《续资治通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我去,城谁与保/扬长而去B.不鱼国家之恩乎/如释重负C.城破,披执/同舍生皆被绮绣D.或劝其去/或异二者之为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内无粮储外无兵援不降无遗类矣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安礼的个性特点。
第六类:世态人情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蹶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旦,先君子来室中坐,蚩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己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的《习惯说》)【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蹶: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旦/吾旦三省吾身B.先君子来室中坐,谨之/适重心长C.筮童子取土平之/危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至使久而即乎其⅛∕⅛弄玄虚2.请用三条U I n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3.选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用原文回答),并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七类:劝谏讽喻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
号令诸大夫曰:“言坦者死。
”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
”援戈将击之。
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回:也。
臣言为国,非为身也。
”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餐戈趣驾而归。
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
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选出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归B.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回:也/非同小亘C.君乃程戈趣驾而归/爱不餐手D.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3.结合选文,说说齐景公为什么先要杀死颜涿聚,后来为什么又放过了他。
第八类:勤学苦练眉山苏洵,生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
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
Eh “此未足为我学也。
”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嘉祐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
欧阳文忠公献其主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
于是,父子名动京师。
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选自王辟之《涌水燕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生不喜学/积生成多B.此未足为我学也/不足为外人道也C.欧阳文忠公献其主于朝/奋笔疾主D.父子名动京师/四支僵劲不能动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右K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3.从木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洵读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第九类:惠敏机智曹操之子冲早慧,吐军国多事,用刑严重。
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②,库吏惧必死,议欲而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徒三日中,然后自归。
”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毋自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被啮,况鞍县③柱乎?”遂不问。
(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注释】①太祖:指曹操。
②啮:咬。
③县:通“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时军国多事/山间之四时也B.待三日中/以礼相待C.今单衣见啮/各抒己见D.毋自苦也/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3.结合选文,说说曹操为什么没有怪罪库吏。
第十类:颂廉揶贪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 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棗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③,子无以为丧。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节选自《义田记钱公辅》)【注释】①负郭:距城很近。
②稔:庄稼成熟。
③敛:收敛尸体。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咸施之/咸来问讯B.公虽位高禄厚/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于是始有禄赐之厶/ △不敷出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3.结合选文,说说范文正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十一类:为政治国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Eh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莞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厶。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囿: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方七百里B.于传有之/传不习乎C.民犹以为大,何也/虽死犹生D.然后敢△/△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刍芜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3.选文主要表明了孟子的什么观点?第一类:美德佳行【参考译文】蜀国蒋琬担任大司马,东曹掾犍是杨戏,平素性情简i⅛,言语不多,蒋琬与他谈话,时时不作回答。
有人对蒋琬说:“您与杨戏谈话他竟不回答,太怠慢了!”蒋琬说:“人的心意不同,就像各人的而孔不同一样,当而顺从,背后议论,是古人所警诫的。
杨戏想要赞同我正确,但不是他的本意:想要反对我的话,就显出我的不对,所以沉默不语,这是杨戏表里一致的地方。
"另外,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说: “办事糊涂,实在不如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