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兰州黄河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以银滩湿地公园为例摘要: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功能日益退化。

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湿地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一定具有典型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所有功能,但对于黄河中上游及其沿岸的生态系统来说,黄河湿地具有特殊的功能与生态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本文以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为例,简单阐述城市湿地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黄河湿地;保护生态;湿地治理1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的必要性湿地,即指常年和季节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沼地、江河、湖泊、水库等生物功能明显的水域,其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因而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特征。

而城市中的湿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更强大的作用: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分布在湿地区域,除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对研究环境演化有重要价值(黄河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见表1)。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的环境调节、资源供应、灾害防治以及人居环境的美化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湿地面积急剧减少,从而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湿地生物资源及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向城市边缘的湿地等严重破坏了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这给城市湿地的恢复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此,能够尽早着手保护生态湿地将对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一个地区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2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概况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银滩大桥北端东西两侧,北纬36°,东京103°。

北与北滨河路相连,南邻黄河,东西端均与自然过度的黄河河滩为界(如图1所示)。

公园最大宽处约为420m,最窄处约10m,总长度约3km。

场地地形变化较大,最大高差约11m,呈北高南低之势。

图1 银滩湿地公园在兰州市的地理位置据介绍,银滩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是“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科普教育、休闲游览”。

以现有的银滩湿地资源为基础,遵循以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为前提,将公园规划为能够分别展现黄河湿地不同景观的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恢复区、科普教育区和休闲游览区四个功能区,使整个公园成为集生态环境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质湿地公园。

3银滩湿地公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3.1水量的不确定性目前的湿地公园正处在一种修复状态中,这是因为在2012年七、八月间甘肃省以及黄河兰州段上游一些地区降雨量的增加,使得上游的一些水坝的蓄水压力增大,水坝不得不放流,使黄河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湿地公园靠近黄河端的地势较低,因此被洪水淹没。

这次黄河水位的上涨对湿地公园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许多植被都被泥沙掩埋或损坏,动物多样性减少,许多以前可以见到的动物现在已杳无踪迹。

而在干旱少雨的年份,就不得不利用人工方式补充维持湿地生态系统所必需的水量。

3.2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是许多动植物生长繁育的场所,是有价值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动植物种群有重要意义,其潜在的价值难以估计。

湿地的大量开发导致湿地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使越来越多生物物种,特别是珍稀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而面临濒危或灭绝,物种多样性减少而使生态系统趋向简单化,使系统内能流和物流中断或不畅,削弱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而且由于湿地建设中一些游乐场所的建成,使得游览观光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些都对湿地中的植被以及一些动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3湿地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功能下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大量的工农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被排入湿地。

随着这些有害物质排入,严重危害了湿地生物的生存与生长环境,也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湿地净化水资源的生态功能有所下降,造成湿地周围居民与各种生物的饮水安全问题。

4保护对策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湿地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与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湿地对气候、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仅注重防治工业污染、城市污染,也要采取措施以更好的保护湿地。

4.1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使其更好的得以实施。

同时保护湿地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普及湿地的有关知识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湿地地区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树立保护湿地是造福人类的观念,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从而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4.2建立全面的湿地保护管理站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银滩湿地公园有管理站,也有一定的保护设备并实施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尚不够全面。

湿地保护管理站一定要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形成一个合理、完整的保护体系;有望建设银滩湿地科研监测中心,开展湿地科研攻关,重点开展湿地面积、水文、植被、鸟类、旅游影响等方面的监测,逐步成为全市的湿地信息管理、种质资源保藏、标本管理研究中心;建设兰州湿地宣教培训中心,利用电教、多媒体、展厅、模拟湿地、展示牌(栏)等设施,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宣传活动;建设鸟类救护中心,加强野生鸟类的救护,及时救治伤、病、残的野生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并在野生动物恢复健康后放归自然。

这样,可形成一个集科研、教育培训、野生动物保护于一体的全面的湿地管理系统。

4.3加强高湿地科研工作、注重湿地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湿地建设的基础研究,湿地保护技术,持续利用技术和管理技术研究。

以生态学、经济学、湿地学和生物工程学等理论为指导,研究湿地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

在管理方面,兰州市各高校要加强对湿地保护与修复方面人才的培养,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培养一批熟悉业务、善于管理的人员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湿地研究人员。

同时注意加强与其它省的交流与合作,总结和推广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经验;扩大合作领域,开展社会、经济、人文等多学科、多课题的综合研究。

4.4增加保护及巡视设备在湿地保护管理站或其他明显位置设置湿地保护指示牌;在湿地保护区域明显位置设置警示牌,以起到宣传警示作用;在湿地保护区域主要路口、转向点设置界桩,标明“湿地保护”等字样;在湿地保护区域重要防护区段设立围栏,防止放牧、牲畜及闲杂人员等随意进入湿地保护区域。

为确保湿地资源安全,保证湿地的监测、巡护等管理工作正常进行,应配备巡护车辆、巡护船,并建立小型巡护码头,在湿地保护区域建设巡护道路。

4.5遵循湿地公园建设的各项原则4.5.1合理利用原则指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生物和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湿地来开展游览、休闲、科研等活动。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必须考虑生态安全与景观审美、旅游项目配套等因素,方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

4.5.2“3R”设计原则“3R”即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和Recycle(循环)。

遵循“3R”设计原则就是使设计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变污染物为资源或对环境有利的物质,减轻污染。

“Reduce”即减少强加于自然的不合理设计,使设计更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借助自然的力量形成可持续的环境。

例如,在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选择上选择既具有观赏性又可以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芦苇,这种植物对水体中的物质可以进行逐步的吸收、降解,并供给植物生长(Reuse),同时也净化水质,建立可持续的良性循环(Recycle)。

4.5.3系统保护原则即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

提高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灾害;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环境退化;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唐铭, 西北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以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为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80-86.[2]李春晖等. 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2):271- 279.[3]陆健健,王伟. 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湿地公园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2.[4]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 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5): 94- 10.[5]马文林. 城市湿地及其保护和修复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C].2005.[6]李青山等. 湿地功能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11(4):972- 976.[7]傅娇艳,丁振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3):681- 686.[8]王卓识,杨立新.北京城市湿地的发展与保护[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86~287.[9]张平. 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研究与保护[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3)[10]单玉秀,孙希华,牛振国,等. 山东省湿地面积变化及其生态价值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杨永兴,刘长娥,杨杨,等. 长江河口九段沙中沙互花米草湿地植物-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灰色关联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1(1):??[12]李洪楠,朱卫红,佟守正,等.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湿地时空分布特征[J].湿地科学,201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