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bps)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一比特0、1信号所需要的时间是0.001ms,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

其中: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

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

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2.f(bps)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 的关系为:Rmax=B.log2(1+S/N)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

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S/N(dB)=10.lg(S/N)可得,S/N=1000。

若带宽B=3000Hz,则Rmax≈30kbps。

香农定律给出了一个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

它表示对于带宽只有3000Hz的通信信道,信噪比在30db时,无论数据采用二进制或更多的离散电平值表示,都不能用越过0kbps的速率传输数据。

因此通信信道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所以人们可以用“带宽”去取代“速率”。

例如,人们常把网络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用网络的“高带宽”去表述。

因此“带宽”与“速率”在网络技术的讨论中几乎成了同义词。

频带就是指频率范围带宽的两种概念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信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

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

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

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

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

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知识,对此我们就不做深入的分析。

而对于总线、内存中的带宽,决定其数值的主要因素在于工作频率和位宽,在这两个领域,带宽等于工作频率与位宽的乘积,因此带宽和工作频率、位宽两个指标成正比。

不过工作频率或位宽并不能无限制提高,它们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带宽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数据流量,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最大可能提供多少个二进制位传输。

而1M带宽指的是1Mbps=1 megabits per second 比如普通电话线理论上是8M带宽,而所说的2M线,155M线都是说带宽,带宽也就和指物理传输媒体相关。

现在因为带宽和速率不好区别,也常拿来形容速率,1M带宽能打到的最大速度是112KBytes/s左右。

比如现在我对客户说提供1M的带宽就指的是速率限制在1M带宽的速率内,而带宽使用率是传送数据时的带宽平均占有率,比如普通上网,任何与外部连接的访问都要占用带宽,而现在各运营商提供的ADSL 等上网方式都在原有提供的速率上允许有一定的突发量,也就是说1M的带宽平均速度能有110KB/S左右却能突发到130KB/S带宽就是你的网络速度的实际流量;带宽使用量就是你实际使用网络时使用的网络流量。

例如,你的网路是ADSL1024kbps,那么,你的带宽就是102.4kbps到120kbps。

因为网络的实际流量和理论流量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不必指望网路奇快,除非你拉光纤。

在你使用QQ时,占用了3kbps的网络,那么带宽使用量就是30kbps什么是带宽。

带宽是指每秒钟所扫描的图像频点的总和,也就是每秒钟电子枪扫描过的总像素数.它是显示器最基本的频率特性,是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

高频处理能力越好,带宽能处理的频率越高,图像也越好。

每种分辨率都对应着一个最小可接受的带宽,但如果带宽小于该分辨率的可接受数值,显示出来的图像会因损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

其公式为: 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刷新率总共的分辨率(H*V) * 场刷新率(显示的水平分辨率+ 未显示的水平分辨率)*(显示的垂直分辨率+未显示的垂直分辨率)* 场刷新率E70f+, 其带宽为: 1688*1066*67.244=121.000MHz,即:(1280+408)*(1024+42)*67.244G72f+, 其带宽为: 1688*1066*69.467=125.000MHz,即:(1280+408)*(1024+42)*69.467G90f+, 其带宽为: 2836*1537*63.110=275.092MHz,即(2048+788)*(1536+1)*63.110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

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ertz (Hz)来表示。

频宽对基本输出入系统 (BIOS ) 设备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盘驱动器会受低频宽的总线所阻碍。

单位时间内能够在线路上传送的数据量,常用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时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

这里的 M 是 10^6。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在理解带宽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公式:带宽=时钟频率x总线位数/8,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带宽和时钟频率、总线位数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其实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不仅显示器、内存有带宽的概念,在一块板卡上,带宽的概念就更多了,完全可以说是带宽无处不在。

那到底什么是带宽呢?带宽的意义又是什么?简单的说,带宽就是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字节数(MB/S),即每秒处理多少兆字节,高带宽则意味着系统的高处理能力。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带宽、位宽、时钟频率的关系,我们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工人加工零件,如果一个人干,在大家单个加工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肯定不如两个人干的多,带宽就象是加工零件的总数量,位宽仿佛工人数量,时钟工作频率相当于加工单个零件的速度,位宽越宽,时钟频率越高则总线带宽越大,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板上通常会有两块比较大的芯片,一般将靠近CPU的那块称为北桥,远离CPU的称为南桥。

北桥的作用是在CPU与内存、显卡之间建立通信接口,它们与北桥连接的带宽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存与显卡效能的大小。

南桥是负责计算机的I/O设备、PCL设备和硬盘,对带宽的要求,相比较北桥而言,是要小一些的。

而南北桥之间的连接带宽一般就称为南北桥带宽。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向多媒体方向发展,南桥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对于南北桥间的连接总线带宽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INTEL的9X5系列主板上,南北桥的带宽将从以前一直为人所诟病的266MB/S发展到空前的2GB/S,一举解决了南北桥间的带宽瓶颈。

再来说说显卡,玩游戏的朋友都晓得,当玩一些大制作游戏的时候,画面有时候会卡的比较厉害。

其实这就是显卡带宽不足的问题,再具体点说,这是显存带宽不足。

众所周知,目前当道的AGP接口是AGP 8X,而AGP总线的频率是PCL总线的两倍,也就是66MHz,很容易就可以换算出它的带宽是2.1GB/S,在目前的环境下,这样的带宽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因为连最普通的ATI R9000的显存带宽都要达到400MHZ X 128Bit/8=6.4GB/s,其余的高端显卡更是不用说了。

正因为如此,INTEL在最新的9X5芯片组中,采用了PCL-Express总线来替代老态龙钟的AGP总线,与传统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相比,PCI Express最大的特点是在设备间采用点对点串行连接,如此一来即允许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同时利用串行的连接特点将能轻松将数据传输速度提到一个很高的频率。

在传输速度上,由于PCI Express支持双向传输模式,因此连接的每个装置都可以使用最大带宽。

AGP所遇到的带宽瓶颈也迎刃而解。

为了在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总线带宽,根据带宽的计算公式,一般会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增加总线速度,比如INTEL的P4 CPU和塞扬CPU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是400总线,一个是533/800总线,在实际应用的效能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当然,二级缓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总线的宽度,如果当它的时钟速度一样时,总线的宽度增加一倍,那么尽管时钟下降沿同未改变之前是相同而此时每次下降沿所传输的数据量却是以前的两倍,这一点在相同核心,但是显存位宽却不一样的显卡上表现特别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