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锚喷支护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锚喷支护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锚喷支护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验收程序:
岩面整修和安全处理→断面测量→地质编录→欠挖处理(如果有)→随机锚杆支护→施工单位自检→申请基础验收→监理组织基础验收→岩面第一遍素喷(2~3cm)→系统锚杆造孔→施工单位自检→监理验孔→锚杆监理旁站注浆插杆→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检查签证→挂网→设置喷混凝土厚度标记→砼面吹扫冲洗→开仓前施工单位自检→监理验收签证→喷混凝土→养护→排水孔造孔→单元工程验收。

(1)隧洞开挖后,原则上围岩应尽快支护,但不同的岩石类别,由于其自稳的时间不同,支护滞后的时间也应有差别。

I~II类围岩开挖后,锚喷支护允许滞后开挖作业面一般在7~8个循环;III类围岩开挖后,锚喷支护滞后开挖作业面一般在5~6个循环;IV类围岩支护滞后开挖作业面的距离一般应控制在2~3个循环;V类围岩开挖后一般采用钢拱架作临时支撑后及时进行锚喷支护,并应该尽快安排对钢支撑顶部脱空区进行充填灌浆。

(2)围岩开挖后,除特别紧急情况,支护前必须首先完成岩面地质编录和断面测量工作。

(3)围岩开挖爆破后,根据围岩地质条件的不同,对于局部存在不稳定楔形块体的情况,由监理地质工程师与施工单位共同确定随机锚杆支护方案,并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实施。

随机锚杆必须针对不利地质结构面组合形成的不稳定块体进行支护,在非紧急情况下,监理地质工程师应以书面形式发出随机锚杆支护通知,明确锚杆孔距、排距、孔深、孔向、锚杆直径等支护参数;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现场口头确定支护参数后先实施,之后再补充书面通知。

(4)正常情况下,锚喷支护应遵循以下施工顺序:
随机锚杆支护→岩面第一遍素喷(2~3cm)→系统锚杆支护→喷混凝土至设计厚
度→排水孔造孔。

2.2 地质缺陷处理的施工顺序:
地质缺陷鉴定→确定处理方案→开挖或打锚杆孔→检查签证→回填混凝土或安装锚杆→检查签证。

2.3 重要工序(锚杆安装注浆)施工过程采用旁站监理,其他工序过程采用巡视和平行检查方式监理,前后两个重要工序之间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检查签证(验收)进行质量控制。

2.4 系统锚喷支护工程需要变更时,须经过审查批准(见表2-1)。

表2-1 系统支护工程变更表
施工单位:合同编号:N0:
3 岩面整修
3.1 隧洞开挖后,除紧急支护外,锚喷支护前应对岩面进行整修,整修标准按合同文件中有关开挖技术要求执行。

3.2 隧洞周边设计边线必须采用光面或预裂爆破技术,严格进行控制爆破,爆破后经整修后的岩面,最终的开挖轮廓,不允许存在欠挖,超挖应严格加以限制。

3.3 整修后的岩面起伏差一般应控制在15cm内(地质原因除外)。

3.4 施工单位三检(初检、复检、终检)要求:
(1)岩面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欠挖。

(2)隧洞测量断面间距一般应在2~5m,局部凸起与凹陷部位(0.5m2以上)均应增加测点。

轮廓测量检查在300m2以内不得少于30点,各轮廓控制点坐标、高程必须实测,不得标用设计坐标、高程。

(3)施工承包单位对轮廊测量成果,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检查签证,监理测量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的测量断面进行抽检复测。

4 地质缺陷处理
4.1 开挖中发现地质缺陷,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不得隐匿不报或拖延,否则由此引起的后果由施工单位负责。

4.2 地质缺陷一般不得擅自处理,须经地质鉴定,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签发,按要求处理。

4.3 地质缺陷处理及其结果,施工承包单位应做好详细记录,作为竣工验收资料的一部分提交。

5 锚杆
5.1 锚杆包括随机锚杆和系统锚杆。

5.2 锚杆孔开孔偏差不得大于10cm,钻孔偏差角不得大于3 o,孔深误差不得大于5cm。

5.3 锚杆孔内岩粉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经质检人员检查孔深、清孔情况及锚杆长度后
才能安装和注浆。

5.4 砂浆锚杆必须采用专门的注浆机注浆,注浆必须密实,注浆时应由孔内浆液压力将注浆管推出,严禁人工拖拽注浆管。

锚杆安装插杆过程中,必须有浆液挤出才能证明孔内浆液密实,如锚杆插到孔底没有任何浆液挤出,则必须拔出锚杆重新注浆。

5.5 锚杆砂浆中的水泥严禁含有对锚杆有腐蚀作用的化学成分。

5.6 锚杆安装后,在砂浆凝固之前不得敲击、碰撞、拉拔。

5.7 锚杆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如表5-1。

表5-1 砂浆锚杆质量检查标准
6 排水孔
6.1 开孔偏差不得大于10cm,孔轴偏差角不得大于3 o,孔深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特别注意应向外倾斜,以利排水。

6.2 排水管必须按设计要求钻设梅花孔,外包工业涤纶过滤布,以防止堵塞,保证排水管畅通。

6.3 排水孔必须经监理单位抽查合格,才能安装孔口排水管。

6.4 排水管应安装牢固,排水孔如在喷砼前与锚杆同时完成造孔,则排水孔喷混凝土时必须作好管口保护。

7 喷混凝土
7.1 喷混凝土开仓前必须将受喷面上松动岩块清撬,并将岩面的岩粉、岩碴清除干净,附有粘土、锈斑及其它有碍混凝土与坡面结合的杂物要彻底清除。

开仓前岩面应采用高压气水联合冲洗。

7.2 喷面有涌水时,必须视情况埋设排水管或增加速凝剂等方法进行处理,应将涌水处理好后再喷混凝土。

7.3 喷混凝土之前,必须埋设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喷混凝土的实际厚度的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厚度。

不合格测点的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的1/2,且不得少于5cm,低于这个标准时,需补喷。

7.4 喷混凝土应分段自下而上进行,不得自上而下进行。

7.5 喷射过程中反弹的混凝土料,必须及时清理干净。

发现回弹堆积在喷混凝土坡面或被挂网“架住”,必须先清理再喷混凝土,即不能将这些回弹料包裹在喷层之中,亦不能回收再用于喷混凝土或复喷。

7.6 喷混凝土终凝2h后,即开始洒水养护,14d内必须全天保持湿润状态,28d内必须进行洒水养护。

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应采取防冻保暖措施。

7.7 喷混凝土结束7d内,距喷层15m范围内,不宜进行爆破作业。

7d后应以喷混凝土的安全质点振速控制。

7.8 喷混凝土结束至验收前,应进行检查,每隔20m~50m设置一个检查断面,每断面检查点数不少于5个,其检查项目要求见表7-1。

表7-1 喷混凝土质量检查表
8 检查签证(验收)
8.1 岩面整修后,施工承包单位必须进行地质编录和测量,对存在欠挖的部位进行处理。

8.2 基础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单位参加,必要时邀请业主单位参加。

基础验收填写的表格见(表8-1)。

8.3 系统描杆与排水孔,必须经过检查签证。

检查记录见(表8-2、8-3)。

8.4 开仓签证(表8-4)由监理单位检查签发,可请设计单位和业主单位参加。

没有施工单位自检报表和喷混凝土所需原材料不够或质量不合要求时,不予开仓签证。

开仓签证后24h未喷混凝土,应重新办理开仓手续。

8.5 喷混凝土14d后必须填写质量检查记录表(见表8-5),交监理单位。

未经监理单位签证的部位,不予结算。

8.6 喷混凝土28d后进行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见表8-6)。

表8-1 基础质量检查签证(验收)表
施工单位:合同编号:N0:
表8-2 系统锚杆质量检查记录表
施工单位:合同编号:N0:
表8-3 排水孔质量检验表
施工单位:合同编号:N0:
表8-4 喷锚支护开仓证
施工单位:合同编号:N0:
表8-5 喷混凝土质量检查记录表
施工单位:合同编号:N0:
表8-6 喷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施工单位:合同编号:N0:
.
9 监理单位工作
9.1 监理单位应经常巡视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有地质缺陷需处理时,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协调,确定处理方案。

9.2 监理单位对重要工序,应跟踪检查、监督并及时组织作好开仓签证工作。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