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客居他国的独特视角
客居他国的 写作往往 会有独 特的立场 ,有采撷他 山之石的出 发点,又 有不沉溺其 中的旁观 者 心态。日 前出版的两本有关日 本 和 的书—— — 《别跟我说你懂日 本》 日 本》 的 作者 就 都 有这 样 的 《哈 , 王东、 李长声两位作者多年 背景。 对日 本的 习 俗 、 现状 、 旅居 日 本, 文化有着细致的观察 和深入的 思 。 考, 足以称得上是 “知日派” 王 东 于 1996 年 离 开 故 土 , 前往 日 本 留 学 。 十余年间他 的职 业 和 传媒 有 关 , 而 且从事 的一 些 这让 业 务 涉及 中 日 文 化 的 沟通 。 日本》 , 李长声著, 中国书 《哈, 又 他 既 可 以 深入 了 解 日 本 社 会, 店 2010 年 9 月出版,定价: 29.80 友 不至于 远 离 熟悉 的中国 文 化 。 元 人 评价 王 东 是 “一 个 回 不 去 祖 国, 又 不 准备 完 全融 入 日 本 的 “不 文系教授 王中忱说他 的文章, 人” ,可能 正 是这 种 看 客身 份使 情感 细 仅把 日 本 书 和 日 本 社 会 两 相 对 得他 体 察 日 本 见 微 知 著 、 在 照, 也常常拿中国 和日本对 勘, 腻、 思考 理 性 。 古今中日 的纵横对比 中,许 多事 学者 李 长 声 旅 日 就 更 有 年 这 日 本》 的副 标题标 明 态 的 深 层意蕴 就 变 得 显豁 了, 头 了, 《哈 , 。 是从事跨国 写作的独得之利” 。 了是 “ 二 十年 零 距离 观察” 1988 年, 李 长 声 东 渡 日 本, 专攻 日本 出版 文 化 史 。在 此 之 前 , 李长声 日本 “略懂” 曾 在国 内 担 任 唯 一 专 门 研 究 和 “别跟我说你 懂日本” 这个 颇 介绍 日 本 文 学 的 期 刊 《日 本 文 “狂妄 ” 的书名 配上封面上 卡哇 学》 的 副 主 编 。上 世纪 90 年 代 , 为 的宣 传语 , 李长 声在 《读书》 伊的字体以及超 “萌 ” 应沈昌 文之 邀 , 被誉 为 “开 专 栏 据说 让 很 多 读 者 对 此 书 望 而 却 杂志 开 设专栏 , 。 此后 李 长 步,大多 数人以为这 只是一本东 介绍 日 本的第一人” 类似于日本 指南的读物。 《文 汇 读书 拼西凑、 声不断有随笔发 表在 而购 买的 读 者也 有 不少 是抱 有 、 《明 周 报》 、 《中 国 时 报·开 卷》 报 月刊》 上。 曾 有人 把 李 长 声谈 “ 到 底看看 你 有多 懂 日 本”的 初 衷。其结 果却是 看完了的读 者感 日 本的 文 章 , 与黄遵 宪 、 周作人 写作理 性 叹这是一本 “观点 新颖、 的 作 比较 , 并 说这是中国人 百 年 , 而且 读的时 候 的王氏日 本百科” 来从文化 、从民俗观 看日本的 文 有顿 悟, 有惊 讶, 有沉 “有 欣 喜, 化承传线之一。 出 思” 。 后来王东在豆瓣网上和读者 李 长 声 浸淫 在 日 本 文 学 、 这一 “ 狂妄 失礼 ” 的 世俗里, 同时 又有 着中 交 流 才 知道 , 版、 风物、 书名并非 作者本意,是出版 方出 国文化的 深厚根底,清华大学中
《非常师生—— —孔子和他的弟 商务印书馆 2010 子们》 , 石毓智著, 年 9 月出版, 定价: 32.00 元 验和感悟 为我们重新 解读了 孔子 隐藏的事 和他弟子们的成功秘诀, 豁然开朗。 实, 经他点明, 正如鲍鹏山在序中所言: 在孔 门弟子的问答往返里, 包含着一个 圣人和一大帮人们对于人、人生、 人性、道德和社会的理解和体悟, 这些都成 了我们现实 思考的 永恒 出发点, 成为我们人生感悟的千年 印证。正是在 对他们的关 注和 解 我们开创自己的时代, 读、 阐释里, 开始自己的人生, 开始自己的理解 世界之旅。
最伟大的老师和学生
奇而伟大的 时代和一 群有礼仪的 古人, 激发了我关注孔子作为凡人 的其他生活经 历。石毓智 教授的 《非常 师 生—— —孔 子 和 他 的 弟 子 一个 史 们》 , 引人 入胜, 经他推 衍, 一群史上最出色 上最伟大的老师, 的学生顿时了然于心。 孔子是一个教师, 一个积极参 承 与社会活动的正直社会活动家。 认这些并不 会让孔子 的思想趋于 黯淡, 反而找到了他的定位。因为 他 他是中国第一位真正的教育家。 第一次系统 地整理了 周朝以来朝 第一次 廷与民间的礼制文化精华, 与 “仁爱” 这 些文明 社会 把 “正直” 构成的基础思 想系统化, 主张 “有 教无类” , 开创私学, 因材施教。那 席地而坐的学子, 是唯命是从的颜 是善问 回、 是敢批评 孔子的子路、 的子贡……那师 生间流动的是智 慧的水滴, 是师生之情的气息。 老 孔子实行的是问答式教育, 很大程 师讲授内容的深浅和高低, 度上取决于问 话者的 水准。你 不 孔子也不用教案, 不 问, 孔子不答。 今天非把什么 像今天的课堂教学, 内容上完不可。 而且孔子一次只说 一句话, 你问 得越多, 他回 答得越 多。 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 文化遗产, 然而他的思想是被问出 子贡不仅问 来的。在他的学生中, 而且面最广, 他 问政、 问仁 、 得多, 问君子、 问友、 问士、 问好人、 问道、
连点 学, 他 能说出个子 午卯酉来; 鸡毛蒜皮的问题,也能给 你个 完 用父辈的老话形容, 这叫 满答案。 ‘日本 通’ ,今天则 称之为‘知 日 派’ 。 ” 陈子善说李长声是 “当下国 内状写 日本的第一人,就像林 达 卢岚写法 国 写美国, 恺蒂写英 国, 一样。” 社 李 长 声考察 日 本国 民 性 、 会现实、文 化景况等并 源源不 断 向国人 予以介绍,也是要 让读 者 多一 些 “ 知 日 ” 。前 不久在 新 书 他 说: 《哈 , 日 本》 读 者见 面 会上, “中国 认识日本已 有 100 多年了, 第一, 在近 但我觉得有两个问题。 代,由于 中国在战 败的情况 下开 始认知 日本,所以总是有一 种情 结, 有一种成见、 偏 见或者固 执己 ,王东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第 见在里边, 不能真正认识日本。 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年 7 月 二, 20 世纪 80 年 代 以 后 中国 改 出版, 定价: 26.00 元 很多人去了日本。 按道理 革开放, 有了认 知日本的好 条件,但同 时 不 停 情入理的分 析, 同时他 不严肃、 兴起了 ‘ 哈 日 族’ , 一些 ‘ 哈日’ 娓娓 道 来, 正好 刻板 , 温 文尔 雅 , 留在时 尚和流行的 层面,让深入 满足了读者 既要瞧个轻松又要 增 了解日 本有点障碍。我 写书就是 走向 ‘知日 ’ , 广见识的需求。 想能不能从 ‘哈日’ 由于涉及的范围 很广 ,但 又 去知道 更多的比时 尚和流行 更深 特别是文化的。 我写 以短文的形式出现,王东 的许 多 一点的东西, 观点都是点 到为止,没有 深入 探 这是我一 直 日本大 概有 20 年了, 讨,更没有 太多的数据、资料佐 坚持的初衷。” 证,因此内 容肤浅和缺乏客观 性 《日下 书》 、 《浮 世 物 语》 、 《日 就被不少读 者认为是 此书的一 个 知漫录》 等图书, 都 是由李长声 的 瑕疵 。 王 东 对 这一 点 的 回 应 是: 随笔结集而成, 2010 年 也 称 得 上 给国 一并出版了 《枕 “我只是从 个人体验的 角度, 是他的 丰收之年, 我 , 《日下散记》 内 的读 者 介绍 一 点 日 本 风 情, 日闲谈》 (中华书局) 甚盼引玉。” 和 《哈, 日本》 (中国 既抛砖, (花城出版 社) 书店) 3 本集子。 日 本》 这本 新 选 集由 著 《哈 , “知日当如李长声” “日 名学者 陈子善参与 选编, 包括 “知日 当如李长 声” , 《 “下 流” “岛 国 、 本人精神” “文化 的密码” 、 的日本》 一书的 作者刘柠曾 这么 从 的活法”等 6 辑 80 余篇 文章, 说。李长声 的日本随笔 由于信息 从语 文学到 出版, 从服装到 饮食, 可读性上佳, 深 为读书界 量丰富、 从政治 言到行 为, 从历史 到文化, “你问 日本的历 认同。章诒 和说: 到经济 ,日 本的方方面面在这本 史,他能告诉你;你问日本的风 集子中 都有涉及,足矣 作为李 长 习,他能回 答你;你问日本的文 声的代表作之一。
月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版编辑 院李芸 校对 院王剑 圆园10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Tel:010-82619191 转 8168 E-mail:dszk317@
精神 窑 生活
最熟悉的陌生人
阴本报记者 李芸
□唐敏 孔子传记有多种, 记得大学期 但从未 间图书馆的书架上有几本, 拿下来看过, 对孔子的思想并没有 多大的了解, 也没有太多敬仰。只 “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 是学了一点 是知也” “ ;学而不思则罔, 思 不知, 而不学则殆” “其身正, ; 不令而行, 必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 ;三人行, 其不 有我师焉; 择其 善者而从之, 善者而 改之”……只觉得 讲得很 也只有模糊 好。而对孔子的经历, 的概念。 中看到了那个传 电影 《孔子》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 本一样,让我们这样敏 感—— —既熟悉又陌生、既喜 掺杂着向往、 隔 欢又不喜欢, 膜、 嫉妒与恨的情感。 “一衣 , 带水” 自 1972 年中日恢复 邦交以来,这个词一直用来 形容中日关系。既是住对门 的邻居,虽不必友好到把酒 言欢, 但假使终日心存芥蒂、 怒目以对,也当然很影响生 活的品质。 要提高共处的生 活品 质, 首先便是更多地去 认知 对方, 那么不妨读读 “知 们的文字。 日派”
于商 业考量而制 作。当 然这个 书 名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是 王 东 写 作 的第一本书, 他说: “其实 只是想和读 者探讨对 写 本书的目的 之一, 日本的态度, 就是 以一个更客 观和近距离 的视 角, 展现一个相对真实的当代日 本,尽量减少一 些国人的轻信和 狂信。” 是一本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关于 日本生活的 短文集子,那 些 初到 日本就能发现的彬彬 有礼的 女 学生的短裙、 密集 鞠躬 和谦卑、 的地 铁通道、排队 等候红灯 的人 群, 那些 人 人都 了 解 的日 本文 化— ——武 士 、 钱汤、 动漫、 AV, 还 有 作者 15 年在 日 本 才 能 深 刻 体 会到 的压抑的氛 围、 热衷于数 据 统计 和排行榜、性格 中的两 面三 刀和 欺软怕硬、褒贬 不一的 医疗 体系 等等, 日本生活的 方方面面, 都能在本书里找到。 爱思考 , 王 东从 作者爱观察 、 这些日常琐事中 对日本进行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