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就业形势现状及原因
作者:曾琦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6期
摘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
而这些庞大的劳动力对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中国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庞大的劳动力红利。
然而,由于受近年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也变得严峻了起来。
与此相对应的是,最近几年来中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一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的就业情况在恶化,而另一方面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却在不断地增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国就业形势劳动力经济形势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就业问题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议题。
例如在美国,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每届政府最为头疼的一项任务;在欧洲,受欧债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针对改善就业形势的抗议活动也是屡屡发生。
而反观我们中国,由于持续的经济发展的需要,近30年来就业形势也算是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但在最近经济情况不乐观的前提下,中国的就业形势压力也在突增,如何解决好社会上的就业需求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就业形势的现状
1.经济情况不乐观,就业岗位减少。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全球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
首先是世界上多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对外需求减少,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的贸易出口国以及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对象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对于我国而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也直接体现在了中国的出口增速下滑和经济增速放缓。
由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出口放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批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纷纷重组或倒闭,由此产生了一大批下岗工人,加剧了中国的就业难形势。
2.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外资金抽逃。
在过去,中国依靠着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得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但到了今天,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用工工资,因此在最近几年里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许多外资制造业或加工类企业都把厂房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大批工厂的关闭也使得这些工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3.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增长加重了国内就业压力。
除了以上就业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外,就业市场的“供方”却在不断地增加。
据最新的估算,2015年的新增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就高达
749万人,如何在社会上为这么多人安排工作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如何解决每年如此众多的新增劳动力也成为令中央政府头疼的一件事。
二、中国就业形势压力严峻的原因分析
1.供需不平衡,供方远超过需方。
中国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一大根本原因就是就业市场上的供方超过需方。
由于经济不景气加上出口增速的下降导致中国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减少,同时另一方面却是不断增加的高校毕业生和其他下岗工人,供需方的不对等也造成了就业压力的激增,表现出来的便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出来发现找不到工作同时发现自己的薪水也远远地没有达到自己的预估水平。
2.结构化失业严重,高新技术人才较为匮乏。
虽然前面所说的中国的总的就业形势是供大于需,但是现在国内的就业形势在具体的高新技术以及创新型人才的供给方面却严重不足。
国内许多公司的高层管理层面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匮乏情况同时却又难以在人才市场上得以补充。
甚至由于国内这部分人才的缺乏这些公司不得不到国际人才市场上聘用高水平的管理型人才。
3.部分就业者对自己审视不足,眼高手低。
我国现时就业形势的压力还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部分就业者的选择性就业所致。
有部分的就业者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想要得到薪水能赚得更多且更舒适但又不切实际的工作。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高校毕业生的身上。
由于高校毕业生缺乏对社会就业现状的了解同时又对自身能力的审视不足。
常常会以自己的高学历自居且不愿意接受劳动力较大或者较为辛苦的工作,最终的结果便是在人才市场上难以觅得适合自身的工作。
三、结语
由于近年来经济形势的不景气和不断增加的新增劳动力的影响,中国现时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而造成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于人才市场上的供需结构不平衡、结构化失业以及就业者不能很好审视自身能力所导致的失业等几个方面。
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政府以及就业者自身共同做出一定的努力来改善。
首先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大对大学生和创业者的创业补贴,同时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鼓励自创岗位来为自身提供岗位;同时也要对国内的中小型企业给予一定的帮助,解决这些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负担重的问题;对于求职者而言,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的能力及长短处,切忌眼高手低,同时树立一定的就业目标,针对相应的目标来做出相应的努力从而达到目标岗位的要求。
相信经过以上多方的努力,中国的就业形势压力肯定能有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参考文献:
[1]李培林,李炜,范雷.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J].2009年第2期.
[2]魏国学,杨宜勇.当前就业形势新变化及对策建议[J].2015年第7期.
[3]党竹青.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政策与出路探析[J].2012年第4期
作者简介:曾琦(1995—),男,汉族,广东揭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