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3、吉林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体检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
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尿常规、血脂、眼底、大便潜血、B超。
4、病情稳定患者 3个月个月随访一次。
5、基本稳定 3个月随访一次。
6、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7、危险性评估分为危险性评估分为 6级。
8、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9、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10、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11、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包括自伤、自杀;
12、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13、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14、病情不稳定患者应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15、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16、既往主要症状: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填写患者曾出现过的主要症状。
17、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
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18、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19、发现有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者为疑
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并在24小时之内通知监护人或近亲属。
20、随访中,发现患者死亡,或者外出打工、迁居他处、走失等,或者连续3次未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
21、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通过应急医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伤害和损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
2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患者编号办法按照卫生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编码要求,采用17位位码制。
患者编号即:区县国标码6位 +街道(乡镇)编码3位 +居委会(村委会)编码3位 +患者顺序号码 5位。
24、精神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感稳定剂和镇静催
眠药四类。
25、抗精神病药使用原则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
原则。
一般急性期治疗为期 2 个月左右。
26、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两类,
第一代药又称为传统药或典型药,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
醇和舒必利等;第二代药称为新型药或非典型药,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
27、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中的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肢体
僵直、动作减少、震颤、坐立不安、流口水、吞咽困难颈部强直、眼球上翻等。
通常加服安坦,每天2次,每次l~2片即可解除症状,严重者应请专科医生处理。
28、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若心动过速(每分钟100次以上),也可服
用普萘洛尔,每次1片,每天3次。
29、常见的复发先兆有:自知力动摇、睡眠障碍、生活能力突然
变化、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性格改变、躯体不适和出现原来发病时的异常表现。
30、做好以下几点,对预防疾病复发有重要意义:①坚持服药;②识别复发早期的“预警症状”而及时予以相应处理;③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④有效和便利的求助策略;⑤保持良好的社会角色;⑥避免使用非法药物。
31、自杀的高危因素包括(12345)
自杀的高危因素:①严重的精神疾患;②有自杀观念或自杀企图史;
③有抑郁、绝望情绪;④病前工作能力强,智商高;⑤男性。
32、对于精神病病人来讲,由于疾病的影响,他们的许多社会生活技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康复训练加以修复或重建.其中包括(12345)
①服药;②休闲娱乐;③个人仪表和卫生;④钱财管理;⑤外出购物与遵守社会规范。
33、对于初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下列哪种情况需考虑向上级医院转诊(1 4)
①有严重消极厌世情绪②不按时服药;③个人仪表和卫生不好;④患者病情特殊,严重影响他人或自身安全,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34、由于受社会偏见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都存在着社会羞耻感,他们为自己或家人患精神疾病而感到羞耻,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担心被社会歧视。
因此,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患者及其家属拒绝接受服务的问题。
社区医生遇到这样问题该怎样做?( 123 )
①耐心做好解释工作②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社区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争取他们的支持、接受服务的关键③以患者及其家属容易接受的服务方式来消除他们的顾虑有些患者或其家属拒绝接受服务④放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