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大纲+过程) (2)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大纲+过程) (2)
2.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
****************************
very good!
****************************
3.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例1.3,了解如何在运行时向程序变量输入数据。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3.已知二阶Fibonacci数列:
0 若n=0
Fib(n)= 1 若n=1
Fib(n-1)+Fib(n-2) 其他情况
定义递归函数求Fib(n)。
4.编写函数,求
实验八指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指针的概念,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
2.学会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3.学会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2.建立一个带有头结点的单链表,每个结点包括:学号、年龄,并输出链表中所有结点的数据。在链表中查找年龄最大的结点,并将链表中等于此年龄的结点删除(年龄最大的结点可能不止一个)。
*3.将一个链表按逆序排列,即将链头当链尾,链尾当链头。
4.上机输入如下程序:
main( )
{union bt
{int k; char c[2];}a;
}
main()
{ int a=-2;
printf(“%d, %d\n”,a, a--);
}
实验三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
2.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
二、实验内容
1.上机输入以下程序:
main( )
{int a,b;float c;
实验九结构体和共用体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2.掌握结构体类型数组的概念和应用;
3.掌握链表的概念,初步学会对链表进行操作;
4.掌握共用体的概念与使用。
二、实验内容
编程序,然后上机调试运行。
1.有3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三门课的成绩,要求用input函数实现从键盘输入学生数据,用average函数求每个人的平均分,用output函数打印学生数据及平均成绩。
提示:水仙花数是一个三位数,组成这个三位数的三个数字的立方和与这个三位数相等。如:153=13+53+33。判断是否是水仙花数需把构成三位数的三个数字分离出来并存入变量。
实验五循环控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
2.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的方法实现各种算法(如穷举、迭代、递推等)。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本大纲共安排28学时的实验,其中带*号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实际课时为1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每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都包含数个小的设计性题目,其中带*号的题目为选做题目,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
九、实验项目
实验一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特别是排序算法)。
二、实验内容
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1.编写程序,用scanf函数输入10个整数的数列,先将整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输入一个整数插入到数列中,使数列保持从大到小的顺序。
3.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和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之。
1.写一个判断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是素数的信息。
2.两个函数,分别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主函数调用这两个函数,并输出结果。两个整数在主函数中输入,并传送给函数1,求出的最大公约数返回主函数,然后再与两个整数一起作为实参传递给函数2,以求出最小公倍数,返回到主函数输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给出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A’,‘B’,‘C’,‘D’,‘E’。90分以上为‘A’,80~89分为‘B’,70~79分为‘C’,60~69分为‘D’,60分以下为‘E’。
要求分别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
3.输入一个三位数,若此数是水仙花数输出“Y”,否则输出“N”, 若输入值不是三位数输出“data error”。
a.k= -7;
printf(“%o,%o\n”,a.c[0],a.c[1]);
六、教材、讲义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以等级形式给出,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
1、平时考核: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如果s1=s2,则函数返回值为0;如果s1≠s2,返回它们二者第一个不同字符的ASCII码差值(如“BOY”与“BAD”,第二个字母不同,“O”与“A”之差为79-65=14);如果s1>s2,则输出正值;如s1<s2则输出负值。
两个字符串s1,s2由main函数输入,strcmp函数的返回值也在main函数输出。
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达到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intf(“%c %c\n”,c1,c2);
printf(“%d %d\n”,c1,c2);
11 22 33 44
11 22 33 44
则一维数组中的内容是11 11 11 22 22 22 33 33 33 44 44 44
4.将两个字符串连接起来,不要用strcat函数。
5.从键盘输入5个字符串,找出最长的字符串和最大的字符串。
实验七函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定义函数的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的方式;
3.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串与一个指定字符,调用函数,将字符串中出现的指定字符全部删除。
4.将一个3×3的矩阵转置,用一函数实现。
在一主函数中用scanf函数输入以下矩阵元素:
1 3 5
7 9 11
13 15 17
将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在执行函数的过程中实现矩阵转置,函数调用结束后在主函数中输出转置后的矩阵。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isual C++6.0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编辑程序,输入教材第一章例1.1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应了解所用的系统是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的?
《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范围
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二、课程名称
C程序设计
三、学时数与学分
总学时:90总学分:4
实验学时:28实验学分:1
四、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C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
}
分别作以下改动并运行:
①程序改为:
main( )
{inti=8,j=10;
printf(“%d,%d\n”,i++,j++);
}
②在②的基础上,将printf语句改为:
printf(“%d,%d\n”,++i,++j);
③再将printf语句改为:
printf(“%d,%d,%d,%d\n”,i,j, i++,j++);
二、实验内容
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1.输入两个正整数,求其中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输入一行字符,分别统计出其中的英文字母、空格、数字和其它字符的个数。
3.打印出以下图案:
*
***
*****
*******
*****
***
*
4.编程求1!+2!+3!+……+20!。
5.编写程序输出乘法表
实验六数组
④程序改为:
main( )
{int i=8,j=10,m=0,n=0;;
m+=i++;n-=--j;
printf(“i=%d,j=%d,m=%d,n=%d\n”,i,j,m,n);
}
3.请将下列给出的两个程序段分别输入计算机后,分析其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