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

大学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

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22期◆李志军/黄明伟把握当代大学生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在创设魅力课堂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由于其具有系统性、专门性和集中性等特征,因而成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一些课堂教学蜕变为“娱乐课堂”、“尾巴课堂”的现象也悄然出现。

中央财经大学在强化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魅力课堂创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创设经典课堂。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简单的“你说我听”和“你打我通”。

照本宣科式的讲授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要取得明显效果,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切入上要讲究方式方法。

在讲授每一门课程的每一章节知识点之前,采取经典案例导入、经典文章导读等方式,在引发学生思想“共鸣”的基础上,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引导到相关教学内容上来,往往有利于推动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时,先通过分析洪秀全的“三本书”与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两篇文章的区别,来阐发农民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进而指出中国革命为何只有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等等道理。

二是创设对话课堂。

从本质上说,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

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思想的“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过程;而在人的正确思想“内化”的过程中,又往往会历经多次反复。

教育者只有抛弃简单的灌输思维,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从“听话”到“对话”的转变,并在教育对象思想反复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加以有效的引导,正确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内化”。

因此,对话课堂的创设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

中央财经大学相关科任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注重精选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提问点,引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生活开展对话。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最终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教师举例“范跑跑事件”并播放“范跑跑电视辩论”视频且先不作评论,而是让学生自由发言包括开展辩论,引发学生彼此间的对话。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思想道德要求的视角对“范跑跑事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评论。

学生的思想认识历经了多次反复,并在这个过程中正确思想认识得到了真正的“内化”。

三是创设体验课堂。

体验课堂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或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识的课堂教学形式。

中央财经大学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体验课堂的创设。

比如视频体验,通过播放契合教学内容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进行体验。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在讲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先让学生观看影片《我的1919》,使学生对运动爆发前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系统分析运动爆发的原因;又如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价值观问题时,先挑选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然后组织开展“保尔和盖茨谁是真的英雄”这样的大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英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等。

德育与党建35CHINA HIGHER EDUCATION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22期二、在引领社会思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思潮一般来讲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

大学生因为自身边缘性社会地位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加上信息渠道多、富于探究等特点,最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是社会思潮的关键性载体。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就当前高校而言,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还有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正在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应给予高度关注。

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引领社会思潮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长期以来,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大注意对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引导,仅仅注重对课本知识点的讲授。

而与之相反,一些大学生却常常打破教师所提供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等单一参照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最终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思想诉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针对这种情况,中央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例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师针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用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对比“拉美陷阱”,在此基础上对“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行深入的分析批判,不但有效引领了社会思潮,而且还对相关教学知识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讲授,从而更为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其次,通过组织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引领社会思潮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西方社会思潮通常具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础,以及较强的逻辑性和煽动性,辨别能力弱的人很容易受其蛊惑。

青年大学生往往对其知之不全、悟之不透,反而觉得很深刻、很哲理,认为它以哲学的语言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因而仿效、盲从者不少。

为了消除大学生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误读和曲解,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中央财经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分层次、多类型的相关学术讲座,并实现了各类讲座制度化和规范化。

专家学者的系统分析与正确解读,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社会背景、理论根源、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批判和评价西方社会思潮,从理论认识上消除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危害,实现了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引领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再次,通过实施“本科生成长导师制度”引领社会思潮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央财经大学多年来实施低年级本科生与全校教师“结对子”的本科生成长导师制度,让在职教师及行政人员成为本科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导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变化及学业规划进行一对一地有效帮扶并及时引导。

这种做法切实解决了学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拐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在改革实践教学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央十六号文件下发以来,全国高校都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但应该看到在有些高校,实践教学或被曲解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或被简单理解为把学生带出课堂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在过去几年里,中央财经大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进行体验式实践。

例如,2009年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紧密结合《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内容,在全校二年级本科生中挑选出100名学生,到井冈山进行了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在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要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

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研,进行集中调研式实践。

例如,2009年11月至12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组织全校一年级本科生开展了题为“社会公德调查与实践”的实践教学。

通过这次实践教学,学生们普遍反映对社会公德的内涵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开展学生课题研究,进行研究式实践。

校党委宣传部在每年的党建课题中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的学生党建课题,力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校团委每年以“项目招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造性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从理论上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和一贯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必须把实践教学作为一条基本的教育途径。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来分析,知行转化规律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五要素统一均衡发展的过程,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基础性环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等等。

实践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在加强网络引导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德育与党建36CHINA HIGHER EDUCATION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22期媒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去占领网络这个新空间、新阵地,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

在这种情况下,网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势必会被“稀释”。

与此同时,网络还具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能属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特定信息通过特定渠道和途径实现传播和通信的过程,而网络具有对特定信息输入、存贮、传播和感化的功能属性。

因此,加强网络引导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是在网站建设上必须坚持“红色网站”建设与素质教育型网站建设“齐抓共管”。

所谓的“红色网站”,是指以宣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网站;所谓的素质教育型网站,是指以人文素质和技能素质为主要宣传内容的网站。

中央财经大学所建设的“红色网站”主要有“形教视窗”,所建设的素质教育型网站主要有“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网”、“财经论坛”和“心灵驿站”。

之所以要两类网站建设“齐抓共管”,因为大学生的上网需求是多样的,我们所需要提升的大学生素质是综合性的;而且从教育接受的角度来说,如果单纯建设“红色网站”,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审美疲劳”并导致产生逆反心理。

在加强“红色网站”建设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型网站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切入到相关网站的教育内容中去,能够起到隐性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