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体育与国际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两国外交官也切磋球技纪念中美关系缓和40周年
1979年12月,邓
小平会见美国拳 王阿里,继续以 体育为桥,希望 以阿里在美国的 影响,为刚刚建 交不久的中美关 系推波助澜。此 后在中国被长期 禁止的拳击运动 开始恢复。
体育已经成为今天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 刘延东副总理访美期间访问休斯顿篮球训练营
政治文化和对外行为的独特视角。
球迷装扮与国别文化
诸神的雅典以裸体表现爱琴海文明对自由的追求
北京奥运会以太极之圆表达儒家文明的和合思想
伦敦奥运会以大机械表达盎格鲁-萨克逊文明对现代 工业的追求
里约奥运会将街舞和平民窟融合,拉美文明的奔放、 激情与自信一览无余
里约奥运会的难民代表团
为科特迪瓦祈求和平的德罗巴
冰岛男足2016欧洲杯一战成名,响彻世界的维京怒吼
每个阶段的女排夺冠都给予中国人以精神力量
中国游泳选手越来越多地进入发达国家选手林立的 奥运游泳决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激励
二、体育的国际关系属性
体育是国家间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并能促进高层政治 关系的发展(中美乒乓外交与尼克松访华) 体育是释放国际关系压力的有效途径。最好看的比赛往 往出现在有竞争关系的国家间,比如足球中的英法、意
阅读 : 朱利群、林民旺:《奥运会与北京国际化:规 范社会化的视角 》,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布罗代尔文明的结构 地理:讨论文明便是讨论空间、陆地及其轮廓、气候、植物、动 物等有利的自然条件。 社会:离开社会的支持,离开社会带来的张力和进步,文明便不 能存在。 经济:每个社会,每种文明,都依赖于经济、技术、生态、人口 等方面的环境。 集体心态:集体心态,远非源于偶然事件或一个时期的历史和社 会环境,它们源于今天人们几乎已察觉不到的古代的信仰、恐惧 和焦虑。 这些结构都历史悠久,长期存在,而且它们总是各具特色、与众 不同。正是它们赋予了文明基本轮廓和典型特征。此外,它们很 难在各种文明之间交换:所有文明都把它们视为不可替代的价值。 参看费尔南· 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 承与交流》,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二章和 第 61页。
新兴国家连续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反映了新兴国家崛起带来的 国际格局转型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
2010年南非世界杯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
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
北京2022年冬奥会
三、文明(文化)视角下的体育
体育具有文化属性,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不同国家的 体育活动都会体现各自国家的文化属性 悉尼、雅典、北京、伦敦、里约热内卢,以及之前的每 次奥运会都体现出各自城市,乃至国家所属的文化特色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更是各自文明属性的集中体现, 比如雅典爱琴海文明的自由浪漫、北京儒家文明的和谐 大同、伦敦盎格鲁-萨克逊文明的现代工业、里约热内 卢拉美文明的狂野奔放。
不同国家的优势项目也都根植于各自的文明(文
化),英国海洋性贵族文化的赛艇、斯诺克、马 球、马术;法国意大利拉丁贵族文化的击剑;美 国、牙买加加勒比黑人文化的短跑;肯尼亚、埃 塞尔俄比亚东非黑人文化的长跑;日本相扑文化 的柔道;巴西阿根廷拉丁狂欢文化的足球。
这种体育表现的文明(文化)多元性是研究各国
德、西葡、巴阿、日韩,女排的中美,乒乓球和游泳的
中日,冰球的美苏(俄)等等。
体育不仅是精神力量,还是一国经济、科技、动员能力
,因此体育成绩和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是 国际格局反映。
中美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美国代表团登 上长城
周恩来回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四十年后球手再切磋
文化与国际关系
第四讲 体育与国际关系
一、体育的文化属性
体育符合勒博所说的精神因素 古希腊英雄们的体育竞技是力量与智慧的表现,这也成 为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来源 这种精神的作用在于内外两个方 对内:民族凝聚力 对外:彰显国力 归根到底体育是一种的精神的力量,属于文化范畴 哪怕国力非常弱小的国家也可以从体育中获得精神支撑 ,该国人民也能从悲痛中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