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资料

校本课程资料

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汇报材料校本课程添活力内涵发展焕生机 (1)附1: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5)附2: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目录 (11)附3:临沭县实验小学2009—2010学年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 13 附4:临沭县实验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15)附5: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评价表 (16)附6: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课情况调查问卷 (18)附7:校本课程现场图片 (19)校本课程添活力内涵发展焕生机——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汇报校本课程立足区位优势和地方文化,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是发挥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阵地,更是挖掘学校办学资源,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自2007年开始,我校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发挥我校的传统和优势,将学生特长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创建三方面整合,初步建立了一套包含教材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反馈、课程评价等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下面就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的做法做简要汇报:一、立足本地特色,拓展课程资源07年春季开始,我们着手进行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

最初,多数老师们对校本课程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从何入手。

学校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结合我们实验小学文化积淀深厚,人文环境浓郁的特色,以及我们临沭民风民俗特色鲜明,文化丰富,人民生活充实,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确定了以“校韵.乡情”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构想。

我们将“校韵.乡情”两个大主题,分别分解成七个小主题,由20多位骨干教师,带领各自班级的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调查、走访、实验、查阅文献等方法,集体参与到“校韵.乡情”这套校本课程的构建当中。

《校韵.乡情》课程着眼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分上下两个部分。

《校韵》部分,包括校园零距离、历任校长风采、辛勤的园丁、成长的快乐、明天更美好等主题活动,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实地勘察、与学校走出的优秀学子手拉手等方式,全面认识自己的学校,感受在学校发展道路上广大师生的辛勤付出,了解了我们学校发展历程、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今日我以实小为荣,明日实小以我为傲的自豪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热情。

《乡情》课程,包括“我的家乡”、“与临沭名人面对”、“亲近家乡的风景名胜”、“浓浓乡土情”、“家乡特产”、“临沭方言”、“家乡巨变”等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走出校园,通过搜集资料、实地采访、广泛调查、摄影拍照等方式,探寻家乡风貌,亲近乡音乡情,触摸家乡文化,感受临沭发展变化。

二、调动优秀社会资源,拓宽校本课程领域08年,我们又开通了“百家讲坛”校本课程。

聘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以及有专长的社会人士,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到我校开展书法讲座、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安全卫生讲座等。

学校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让所有学生不出教室,就能聆听专家讲座,接受专家指导。

百家讲坛开课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聘请王方昌老师开展的硬笔书法讲座,开课一年时间,全校师生的钢笔字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三、以生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是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个性潜在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使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理念,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我校根据现有的师资、资源配置等,在充分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整合各科组教师特长和优势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艺术修养、研究性学习、学科拓展六个大类,共54门选修校本课程,主要有竹竿舞、健美操、篮球、武术、棋艺、线描、国画、书法、剪纸、科技小制作、七巧板、数学思维、主题阅读、专研活动等,实现了近2500名学生人人都有喜欢的选修课程,极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近两千五百名学生,54个班级同时开课,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为了保证课程的高效开展,我们在选修课程的实施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制定课时计划、统一开课时间、统一场地及教室安排、统一日常检查、统一考核评估。

全校所有校本课程授课教室一律挂双牌,方便学生上课。

选修课时间,学生实行走班制,即各班级学生到各自不同的选修班级学习,全校各班选修某一课程的学生组成一个新的校本课程班级共同学习。

学校每周调出两节课的时间,集中开课。

任课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

学校值周教干随机检查上课情况,教导处随机听课,并及时通报,将检查结果与期末考核挂钩。

授课教师要注意保存学生的作品、过程材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选修课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四、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校本课程实施质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校本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我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教师评价,强化过程管理:1、查阅资料:(1)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要详实,并能按计划上课。

(2)教师要有完备的教案,可操作性强。

并能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教师及学生考勤情况。

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考勤,要求有考勤记录,班级人数稳定,学生到位及时(以学校抽查结果为准)。

另一方面,学校根据检查记录对教师考勤情况进行计分,(4)学习的成果评价。

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学校统一组织评委进行评估。

2、随机听课:由学校组织专门人员现场听课并打分。

3、调查问卷:在学期结束时,分别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课程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根据两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折合后计分。

最后,将以上几项评价结果按比例纳入教师期末量化,并与课时补贴、量化成绩挂钩,从而有效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

(二)学生评价,凸显激励原则: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由授课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平时参加学习的态度等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记录,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条件。

对于学习成果评价,则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果,接受评价,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五、收获与反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盘活了学校的课程资源,启用了闲置资源,使学校的现有设备如乒乓球室、劳技室、阅览室、电脑室、语音室、舞蹈房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开发了社区资源,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开放的个性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教师的自主成长,激活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使学校整个校园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

当然,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选修课开课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内容缺少统筹安排,上课随意性强的问题。

今后,我们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进一步进行探索和调整,使其更加完善、规范,学校特色更加鲜明。

临沭县实验小学2009.9附1: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三、主要措施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学科拓展类六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拓展类:以学科拓展技能的培养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