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枝杆菌(检验)

分枝杆菌(检验)

▪ 硫酸脑干脂:抑制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 使该菌长期存活于体内。
3、蛋白质:有抗原性,与蜡质D结合引起超 敏反应,引起组织坏死和中毒症状,无保 护性。
4、多糖:中性粒细胞增多,致局部细胞浸润
5、核酸:具有感染性
所致疾病
结核病(痨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富贵病) 传染方式:以呼吸道为主的多途径 易感人群:易感率高,发病率低
一、临床意义
(一)致病物质 致病性------菌体成分、毒性代谢产物、炎症 菌体成分: ▪ 荚膜 ▪ 脂质 ▪ 蛋白质 ▪ 多糖、核酸等
1、荚膜: 荚膜的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为脂质和蛋 白质。 荚膜功能: ①能与吞噬细胞表面补体受体结合,有助 于此菌对吞噬细胞的粘附和侵入;
②荚膜中有多种酶,可降解宿主大分子物质, 作为细菌的营养;
全球结核病疫情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有近1/3的 人已感染结核杆菌,也就是20亿人口感染了结核 菌。全球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 发结核病人约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 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成人因传染病而死 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 担国家之一,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3)结核病耐药率高:肺结核病人结核菌初始耐 药率为18.6/10万, 继发耐药率为46.5/10万。按照 全国菌阳肺结核病人200万计算,全国有耐药病 人55.5万。 (4)结核病死亡率高:全国结核病死亡专率为 9.8/1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13万人,为各种其他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2倍。
第15章 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是一类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 含有分枝菌酸,有分枝生长的趋势 而得名。因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 分枝杆菌对人类致病。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的发病率最高。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和AIDS发病 率呈上升趋势,结核病成为危胁人类健康 的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1、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罗氏 (Lowenstein)培养基。 甘油 马铃薯
罗氏培养基成分 蛋 黄 无机盐 孔雀绿
2、在液体培养基中,常 出现菌膜生长,并有菌落”
抵抗力
▪ 四怕
▪ 四不怕
➢ 乙醇
➢ 干燥
➢ 湿热 ➢ 紫外线 ➢ 抗痨药物(链霉素、
上世纪末为什么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
20世纪90年代,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 为: (1)对结核病的忽视:由于发达国家结核病控 制的效果较好,盲目乐观地认为消除结核病在望, 放松了结核病控制工作,削减机构、人员和经费。 而发展中国家尽管疫情严重,但无足够的力量支 持结核病防治工作。 (2)移民和难民增加:来自结核病流行严重地 区的大量移民和难民,这些移民和难民大多数是 已经感染了结核菌,发病率很高,他们的发病加 重了当地的结核病的流行。
抗酸染色(Ziehl-Neelson)
浓石炭酸复红 加热 5分钟 3%盐酸酒精脱色1分钟
美兰复染1分钟 干后镜检 抗酸菌红色 非抗酸菌兰色
使菌体表面疏松,以便染料透入 加热
增强染液在脂质中的溶解度
具有抗酸 性的机制
具有分枝菌酸,能与复红结合 细胞结构完整 石炭酸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大
(二)培养特性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 (AIDS)的流行:HIV感染降低了人体对结核菌 的免疫力,使HIV感染合并结核菌感染的人迅速 发生结核病。 (4)多耐药结核病例增加:由于结核病人的不 规律治疗,病人肺内的结核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 发生耐药。这些病人不但治疗无效,病死率高, 而且传染给其他人造成耐药性结核菌的流行。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 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为: (1)结核病感染率高:目前全年龄组结核菌感 染率为44.5%,全国约5.5亿人受到了结核菌感染, 结核菌感染率高于全球人口感染率为1/3的水平。 (2)结核病患病率高: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 率为367/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 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60/10万;估算全国现有活 动性肺结核病人数45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 150万,菌阳肺结核病人200万。
二、生物学特性
㈠形态染色:革兰染色阳性,菌体细长微弯,具有分 枝生长现象,抗酸染色阳性(红色),菌体排列分散
▪ 形态与染色
➢ 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 ➢ (1~4) m ×0.4m ➢ 无芽胞、鞭毛,有荚膜 ➢ 齐-尼氏抗酸染色阳性
(近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在 细胞壁外尚有一层荚膜。一 般因制片时遭受破坏而不易看 到。若在制备电镜标本固定前 用明胶处理,可防止荚膜脱水 收缩。在电镜下可看到菌体外 有一层较厚的透明区,即荚膜, 荚膜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
▪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原发综合征 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继发感染
已痊愈的原发感染可以复活成为活 动性结核病。
由外界新侵人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肺外感染
经血液、淋巴液——脑、肾、骨、关节等 结核
经消化道——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经破损的皮肤——皮肤结核
(三)免疫性 1、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以细胞免疫 为主 2、结核免疫为传染免疫,有菌免疫 3、细胞免疫、超敏反应、传染三者同时 存在,故可通过结核菌素试验测定机体对 结核有无免疫力。
③能防止有害物质及药物进入; ④能抑制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
2、脂质:含量越高,致病性越强 ▪ 磷脂:促使单核细胞增生,使巨噬细胞转
变为类上皮细胞,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 坏死。
▪ 索状因子:能破坏线粒体膜,抑制粒细 胞游走和吞噬,形成慢性肉芽肿。
▪ 蜡质D:有佐剂作用,可刺激机体产生迟 发型超敏反应。
异烟肼、利福平等)
➢ 酸(3% HCl或6% H2SO4) 或碱(4% NaOH) 有抵抗力
➢ 碱性染料
➢ 青霉素等抗生素
(四)变异性 形态、菌落、毒力和耐药性均可发生变异。
1、毒力变异:卡介苗(BCG)对预防结 核起了重大作用,但因各地广泛使用及系列 传代,现已发现卡介苗子代株基因组缺失16 个区段。
相关主题